現代社會是世俗版的基督教社會

現代社會開始形成於西方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現代社會有個根本的目標,就是:在當下的世俗世界建成一個天堂,通過科學以成“全知”,通過資本以成“全能”,最後完成人類自身的“救贖”“解放”。


一、科學不是全知的。

一開始,人們抱著探索者的心態擁抱這個世界,好像一輩子沒出過門的人,在家裡憋壞了,突然放出來,對一切都是好奇的,都想探索個究竟。我們熟悉的達芬奇就是這樣的人。牛頓也是如此,他說自己只是海邊拾貝殼的小孩。

現代社會是世俗版的基督教社會

(牛頓)

這時人們的腦海中有個單純且樂觀的觀念,認為:這個世界如同鐘錶一般,是用一個個零件組裝而成的,所以只要耐心拆解分析,我們就可以最終完全認清這個世界,世界背後的規律則會完全顯現在我們的目前。


這種樂觀的機械世界觀,最終在二十世紀的科學變革被瓦解和拋棄了,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是複雜的、隨機不定的,而人類的認知能力是極其有限的,妄想獲得關於世界的全部知識是不可能的。


這個世界的規律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放在那裡,然後等著人們去發現,規律是變動的,是隨著人的需求、觀念變動的。顯然,規律不是金礦,不論誰挖都是那些金子。


自然科學的全知夢破滅了,在歷史、政治領等人文域就更是如此了:歷史規律根本就不存在。甚至,歷史到底是不是客觀都是個問題。波普爾的《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給出了全面的分析和證明。

現代社會是世俗版的基督教社會

(波普爾)

二、資本不是全能的


現代之前的中世紀的基督教認為,人類之所以不能自由,是因為這個萬惡身體的束縛,只要人們努力壓制身體的慾望,並努力向上帝祈禱,最終會感動上帝,得到祂的拯救,然後生活在靈魂自由的天堂。


也就是說,基督教的解脫只是靈魂的解脫,上帝只能救贖人的靈,而不能也不關心人們的肉。


現代社會則進一步相信,肉體也是可以得到救贖的,如果肉體不能救贖,這樣的救贖就是不完整的,乃至是虛假的。


救贖肉體的方法就是:釋放肉體,滿足慾望。


現代人認為只要滿足了身體的一切慾望,身體就會不被物質等束縛,從而得到解放。


而要滿足慾望就要積累大量的財富,這時資本就開始發揮其力量了。


亞當·斯密就設定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都會最大限度的追求效率,從而積累財富,當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財富,每個就會不再為生存困擾,身體最終就得到解放,自由才能真正實現。

現代社會是世俗版的基督教社會

(亞當·斯密)

然而資本並沒有按照人們所設想的那樣運行,人們所設想的自由、平等乃至幸福並沒有實現: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整個世界在資本的支配下,變得更痛苦更無力。人們成了金錢的奴隸,守財奴就是這個典型例子。


於是出現了三條發展路子。


三、權力、性和審美


對資本的批判和反對,首先是權力角度。


尼采和馬克思是一路的。


雖然,他們的理論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的訴諸於權力,希望用權力來抑制和改造資本。


馬克思相信權力最終可以替代資本,最終解放人類的不是資本而是權力。

現代社會是世俗版的基督教社會


權力哪裡來?


來自階級鬥爭。真正的解放來自鬥爭,永不停息的鬥爭才是解放的正道。


其次是性的角度。這是由弗洛伊德開啟的。


他認為人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的性慾沒有得到滿足和釋放,所以真正的解放是心理的解放,也就是性解放。


弗洛伊德的理論得到文藝界、電影界、建築界的運用,後現代的文學都與此相關。

現代社會是世俗版的基督教社會


人們用性來抗爭這個世界,唯有性解放才是真的解放。女性主義、同性戀等都是發端於此。


但是權力和性最終能對抗資本嗎?


資本不能讓人全能,權力和性就能夠嗎?


最後,人們開始訴求於審美,希望在世俗的世界中尋找一種隔離的、超現實的美感。


美學是人們的一套出路,人們希望通過在審美的過程得到解脫。


然而,他們所認定的美學只要依據於自然美和藝術美,對人文美和人格美則不屑一顧。


也就是說,他們覺得風花雪月等自然風光是美的,但卻不會獨自憑欄,中夜獨坐是美的。


這種美只是一種慾望的發洩,而不是慾望的節制。


他們不知道:節制、獨處、禮儀也可以是美的,而不是對人的束縛和戕害。


四、對現代性的反思

以上可知,現代社會的目標遠遠還沒有實現,所以哈貝馬斯才說:現代性是一項未完成的工程。


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現代性的目標是合理的嗎?進而現代人所信奉的方法是可行的嗎?


人類真的需要全知全能嗎?人類真的需要解救嗎?


一個安定的生活,難道不是人們更加希望的嗎?


對於現代性,我覺得應該從儒家文化來進行反思。


現代社會過於強調創造,一切都在無限增殖,不受一切力量的約束,在現代人看來,只要發展,不需要什麼節制。


這樣的觀念其實是一種文化的癌症,任何的生態系統都不可能允許一樣事物不受法則約束的生長。一旦如此,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打破,生命就會消亡。


平衡觀,是現代人缺乏的,失控和失衡是現代人的根本危機。


而儒家強調:一陰一陽之謂道。

中庸。

生生不息。

歷史和禮樂。


這些都針砭現代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