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樣幣(上)

精彩內容

關於樣幣(有紀念幣樣幣和紙幣樣幣之分,早期紙幣樣幣也稱票樣、樣票、樣張和樣本票的)是否值得收藏,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說樣幣是幣,是因為它有人民幣面額,並且具備貨幣所有基本特徵和元素,特別之處在於表面多了“樣幣”二字,其中的一個字還寫明瞭是“幣”。許多錢幣愛好者都認為它是幣,而且是流通紀念幣中的珍品種類之一,因為在流通市場上,樣幣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

有人說樣幣不是幣,是因為央行從未認為樣幣是流通幣,一直明文規定樣幣嚴禁參與流通;樣幣是貨幣發行機構和商業銀行進行貨幣管理工作時使用的工具。

一、紀念幣樣幣


自1984年央行開始發行紀念幣至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施行後的四、五年期間,我國在貨幣管理環節上曾出現的工作疏忽所造成一度的混亂狀況,使流通紀念幣樣幣給廣大紀念幣愛好者們帶來了一絲疑惑、一陣驚喜和一份企盼。

1、紀念幣樣幣的產生

1984年10月,央行發行第一套普通流通紀念幣(建國三十五週年紀念幣),並稱其功能與現行的人民幣等值流通。然而實際生活中,大家只認識流通硬幣,沒人識得紀念幣,更無從判斷其真假。於是,央行就為全國各地的銀行配套了與紀念幣完全一致的、用於比對真偽的標準參照物(樣本),即最權威的貨幣效驗標準。

2、紀念幣樣幣的基本特徵

紀念幣樣幣與同題材的紀念幣在直徑、重量、圖案、文字、面額等方面相同,規格完全一致,惟一區別是幣面鑄有漢字“樣幣”二字。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早期紀念幣樣幣上的“樣幣”二字與幣文顯得格格不入,字體風格與幣面其他字體完全不同。放大鏡下的“樣幣”二字刻痕明顯,字體雖說不醜,但確實很難看,絲毫談不上藝術和什麼美感。一般認為這是造幣廠刻意為之,目的是勿讓“樣幣”二字與紀念幣的內容相混淆。從藝術鑑賞角度來說,單“樣幣”二字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後期的“樣幣”二字,字體稍微端莊得體一些,但與錢幣主題文字的字體還是存在明顯的區別。

3、紀念幣樣幣是如何流入民間的

這些原本應靜靜躺在銀行文件保險櫃裡的工作幣,為什麼會“光臨”錢幣市場、進入紀念幣收藏者手中?

一是由於進行機構改革,撤銷了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一級的省級分行以及各地的地一級的市級分行,成立了現在的9大區行和總行及重慶兩個營管部。同時,各商業銀行機構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凡是機構進行大的調整或工作人員的變動,總會給工作帶來一定程度不利影響,客觀上就給樣幣管理造成了空隙和漏洞。

二是在一些地區銀行對樣幣管理的意識不強,樣幣就如同銀行辦公用品中的訂書機、大頭針一樣,特別是在進行行內幹部職工崗位調整的前後,在工作交接上沒有硬性追要或清點。

在2000年5月條例施行前,央行對不斷流入社會和失散在民間的樣幣未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和辦法予以遏制,社會上不斷有各種樣幣出現,到了2004年底2005年初甚至都不時有新版樣幣流出。

真正徹底扭轉樣幣管理混亂局面的是隨著2006年12月《人民幣樣幣管理辦法》的頒佈和實行,至此社會上就看不到新版樣幣了。

4、紀念幣樣幣的鑄造量

沒有官方數據,以目前非常有限的造幣企業相關資料計算,紀念幣樣幣單枚(套)最大製造量是2萬,最小的是0.1萬,已知樣幣品種的數量基本上是在1.5萬-1.7萬之間。

二、紀念幣樣幣欣賞


1、珍稀野生動物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2、寶島臺灣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聊聊樣幣(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