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試鑄幣、樣幣、初鑄幣、流通幣,到底都是什麼幣?你知道麼

玩老銀元的朋友經常會聽到“試鑄幣、樣幣、初鑄幣、流通幣”這幾個概念。那麼,這幾個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何定義?各自又有什麼特點?

今天我們就簡單探討一下。


1.試鑄幣


定義:以檢驗製造流程、設備狀態為目地,驗證產品是否可達到設計目標的實驗幣,我們稱之為試鑄幣

試鑄幣、樣幣、初鑄幣、流通幣,到底都是什麼幣?你知道麼

▲宣統年造大清銀幣壹圓“$1”樣幣一枚,1910年度支部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未發行,鑄額無多,五彩包漿


機制幣的生產,從祖模設計、工具模翻制,從銅料熔煉,到壓軋銅板、製作銅餅、晃洗、退火、滾邊、印花、質檢、入庫運輸等,前後涉及到的工藝流程有十幾個環節,需要不同技術工種緊密配合,可以說機制幣的生產過程,完完全全就是壹個現代工業生產流水線過程。

那麼,新建壹個造幣廠,或新開壹個流水線,或新做壹款幣,必然需要壹個檢驗全流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生產出來的幣,目的不是流通市場,而是檢驗流程、工藝質量。

【質量狀態】:因為是以檢驗流程缺失、工藝調整為目的,難免這些幣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流程設備缺陷反映到幣上。

【歸屬】:這些幣多數都會回爐銷燬。

【數量】:存量極少。多數當初就銷貨。

【玩家誤讀】:試鑄幣,質量好,品質高。這是錯誤的,多數試鑄幣是存在缺陷的,且基本都是回爐銷燬。偶有流出,也未必質量好。

【點評】:其實,我是不主張提“試鑄幣”這樣的概念的,因為存量又極少,又無法考據,實在是意義不大。

2.樣幣


定義:

以通過上級審核批准為目的,精心生產,甚至特別附加設計的幣,如加簽、鍍金等。

試鑄幣、樣幣、初鑄幣、流通幣,到底都是什麼幣?你知道麼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角銀幣樣幣一枚,Y-326/LM-66,鑄模極深,明顯異於普通版,非常罕見。



各省開廠造幣,必須經過上級審批通過,大清朝是皇上親自禦覽審核批準。這些幣是在“試鑄幣”完成之後,確保流程、機器、設備狀態ok之後,才進行少量製造。

且材質也與試鑄幣、初鑄幣、流通幣不完全相同。要麼是“配料完美”,不能偷工減料;甚至增加工序,出現銅質鍍金、鍍銀;亦或是,直接採用金貴金屬,製作金質樣幣。

【質量狀態】:生產數百枚,精選幾枚或數十枚“呈上”。可謂百裡挑一。

【歸屬】:“上”御覽批准後,歸檔戶部,永久保存。流出到社會上的,極為罕見。

【數量】:罕見

【玩家誤讀】:狀態極好、深打、全齒、精美、原光的幣,可能都是樣幣。這種是誤讀,真正樣幣是極為罕見的。不是極美的幣,都是樣幣。

【點評】:一般人可遇不可求,能看上一眼,也就行了。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呵呵。

3.初鑄幣和流通幣


初鑄幣定義:在試鑄幣完成流程設備檢驗合格後,且樣幣經過“上準”後,頭幾批,以流通為目的而量產的幣,我們稱之為“初鑄版

試鑄幣、樣幣、初鑄幣、流通幣,到底都是什麼幣?你知道麼

▲1902年四川省造第一期光緒像一盧比銀幣一枚,為反向盧比改版後之初鑄版,四川盧比之稀少版別,極美至




流通幣定義:穩定工藝、圖案、材料配比等之後,放量供應市場,且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幣,我們稱之為“流通幣”。

從工藝流程和質量角度看,其實初鑄版與流通版區別十分有限。

僅有的區分在於:

1、優化改進

初鑄版生產後,幣的設計圖案、工藝質量、經濟效益,會有來自社會、上級、其它方面的改進意見,初鑄後,改進模具圖案、工藝流程、材質配比改變之後,放量穩定供應市場,就是成為“流通幣”。因此,初鑄版和流通幣相比,圖案、材質上存在微小區別。

2、產量

初鑄版多數產量有限,而流通幣大量供應市場。量上有區別。

【質量狀態】:兩者質量區別十分有限。

【歸屬】:都進入流通領域。

【玩家誤讀】

1、初鑄版質量好——其實區別甚微,甚至多數流通幣在出廠時,些質量比初鑄版好,工藝畢竟是越來越嫻熟。當然,流通幣後來進入設備或模具老化期,質量下降是十分明顯的。

2、所以版都有初鑄幣——其實不然,對於老廠,生產經驗豐富,設計一次到位,直接就放量流通幣,並沒有初鑄幣之環節。

【點評】:除了宣三等少數幣,初鑄、流通幣有明顯區別,多數幾乎意義不大。

試鑄幣、樣幣、初鑄幣、流通幣,到底都是什麼幣?你知道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