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文 | 林不二子

一款主機遊戲上了微博熱搜,這大概是此前我們不敢想象的。

在3月20日任天堂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下稱《動森》)發售的9天后,遊戲裡具有股票意味的“大頭菜”登上了微博熱搜,微博上到處都是網友分享自家的大頭菜價格,玩家們都在感嘆“這也太厲害了”。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主機遊戲在我們的市場中是冷門裡的冷門,哪怕是前段時間挺火的《健身環大冒險》,其熱度也遠沒有想象的那麼高,百度指數中甚至沒有收錄相關搜索詞條,但《動森》卻完全不一樣,除了上熱搜,朋友圈也有超高“出鏡率”,“全世界只有我沒玩動森”都成了一句常見的網友調侃。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有不少媒體都分析,溫情治癒、慢節奏是《動森》的魅力之所在,它讓人們能夠在一個完全和平的虛擬世界裡慢慢享受“生活”,嘗試創造、發現驚喜,這確實是這款遊戲的精髓,不過能夠在我們這樣一個市場裡達到如此熱度,只有這些可能並不夠。


社交,也是一種可以很簡單的快樂

“我在NS上加了很多玩遊戲的,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在線玩同一款遊戲,原來都是我一個人。”Re妹子對讀娛君說道。

Re妹子此前的孤單,是主機遊戲在國內熱度的真實寫照,而這一次《動森》熱起來,她也享受到了和朋友們一起玩遊戲的樂趣。每天上島都會問一下朋友大頭菜的價格,每一次給小島新裝扮後也能邀請朋友上島一聚,帶著朋友在自己的島上游覽一圈,再把朋友送到機場看他們離開,在《動森》裡Re妹子確實在認真生活著。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在讀娛君的觀察中,這一次《動森》熱潮中更多的人還是有過遊戲經驗的玩家群體,為了《動森》從零開始嘗試玩遊戲的並不是大多數。畢竟一臺2000多元的NS主機,400多元的遊戲,再加一個月25塊的會員費,確實是上島的初級門檻,這很難驅動那些平日裡以刷劇看綜藝為主享受娛樂的人,上島過另一種生活。

那麼為什麼這次那些打手遊玩端遊的人都跑來體驗《動森》?原因之一可能正在社交二字上。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在《動森》裡本身就含有3個方面的社交空間,其一是玩家與島上居民們的社交,每天和島民聊天互動,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是樂趣之一,當你發現送給居民的禮物真的被擺到他們家裡時的驚喜,不比釣到一條稀有魚來的低。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其二是玩家與玩家的社交,就像Re妹子和她的朋友那樣,加了好友的玩家之間可以上島串門,或者郵寄禮物,你的每一點發現與創造都可以直接分享給好友,並且隨著玩家們的探索,在島上也有人玩起了“搶椅子”、捉迷藏等小遊戲,哪怕只是幾個人拿著捕蟲網互拍腦袋,都能帶給玩家最簡單的快樂。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其三就是玩家與非玩家的社交。《動森》裡本身就有“拍照”的設定,玩家截圖下來的圖片,都可以直接發佈到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雖然目前沒有通往國內社交媒體的渠道,但仍然擋不住玩家們分享的熱情,你在網絡上看到的每一張《動森》圖片,都是一個玩家想要分享的喜悅,這也是這個遊戲不斷吸引更多人上島的必要條件。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雖然說體驗慢生活,享受獨自打造一座小島是《動森》的魅力之一,但是其中的社交元素也是不少人被其吸引的原因,畢竟社交本身也可以是一種很簡單的快樂,想要獨處時就把機場的大門關閉,想要社交時就把大門打開、拍照留念,等待朋友的到來與交談,這也是讀娛君認為《動森》能夠吸引大量非主機玩家走進遊戲的重要原因。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對於遊戲,我們的市場在想些什麼?

從近兩年來看,社交應該說是一款遊戲在國內市場火起來的一個必要因素,如果不具有能夠社交的空間,再良心優質的遊戲都只是少數人的快樂。

你還記得你是如何知道《開心消消樂》的嗎?在眾多三消類休閒遊戲中《開心消消樂》能夠拔得頭籌,與其加入的好友維度不無關係,在遊戲裡你能看到好友每關的成績,還能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這也是當時這款遊戲能夠刷屏朋友圈的原因。要知道,這款遊戲的製作人曾經是社交網站人人網的遊戲製作人。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如今休閒遊戲加入社交元素已經是一個固定操作,包括此前以小程序為依託打造出的《跳一跳》,其能成為一時的全民遊戲,其實也是吃了微信的社交紅利,而《戀與製作人》這樣的女性向角色扮演遊戲,則是通過強化玩家與遊戲角色社交過程與回報,實現了對女性群體的“收割”。

而當走到《王者榮耀》《刺激戰場》這樣的競技性遊戲領域,社交仍然是其能風靡整個市場的原因之一。一個簡單的例子,讀娛君身邊某位從不玩遊戲的80後,某一天突然打起了《王者榮耀》,原因是領導需要他陪玩,可以說在他的身上《王者榮耀》更像是一個社交工具而非是遊戲。在人人皆有手機的時代,幾個人坐到一起無事可做只能拿起手機打遊戲的場景不再少見,可以說在當代,遊戲也承擔起了部分社交的“責任”。

好玩,只是一款遊戲吸引目標受眾的基礎,但能夠激發人們的社交慾望,拉近人和人的距離,讓人們有共同的話題才是衡量一個遊戲能否在我們市場上火出圈的標準。

2018年《底特律:變人》走出遊戲圈,吸引非玩家群體“看人玩遊戲”的重要因素,是玩家如何選擇與遊戲中角色的互動,同一年銷量更高的《戰神4》在熱度上遠不如《底特律:變人》,無非還是動作類遊戲的重頭戲在操作,有劇情但不存在社交,沒有留給觀眾們更多的討論空間。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可見玩得開心,與火遍全網仍然沒有直接的關聯。

所以說回我們的《動森》,雖然它確實是一款好玩且耐玩的遊戲,但能夠在我們的市場裡出圈,根本原因還是其暗藏的可社交空間。無需質疑,一定有些人是為了在朋友圈秀出自己的想法而購買遊戲,有些人是為了享受和朋友一起打遊戲而上島,否則我們怎麼會看到,一些從來不透露自己打遊戲的人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分享的場面呢?甚至,追熱點也是社交行為的一種,為了跟上當下最新潮的內容而購買遊戲也並非是不存在的選項。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火,除了“慢節奏”和“治癒”還有什麼

當然,無論是《動森》還是前文提到的遊戲,他們本身的遊戲性一定是過關的,甚至有一些是絕對優秀的,空有社交能力沒有可玩性的遊戲,是連“吸引人來玩”這個第一步都實現不了的。所以說了這麼多,你要不要考慮上島,和獨屬於你的居民、朋友們一起過日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