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基層治理,龍江網格化管理使出“三大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基層治理的一大考驗。順德區龍江鎮是產業大鎮,人口達35萬,其中新市民超24萬。疫情期間,龍江鎮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有效管控疫情,尤其是在網格化基層治理方面又貢獻龍江新經驗。

  龍江鎮黨委書記何春雲曾表示,疫情防控關鍵靠人,村改、基層黨建工作中,龍江鍛煉出了一批“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幹部隊伍,防控期間嚴格落實工作部署。同時,疫情防控的重點就在於做好網格化管理,尤其是社區、出租屋等最小網格單元的管控工作。何春雲說:“只有基層治理實現井井有條,疫情防控才能從容應對。”

疫情倒逼基層治理,龍江網格化管理使出“三大招”

△疫情倒逼基層治理,龍江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並積極探索。


  何春雲統籌部署,龍江鎮鎮長孫春剛、副書記羅冠明牽頭,龍江鎮將疫情防控和基層治理工作相結合,不斷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並著力創新解決難題,探索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招數。

黨建引領

一個多月為10個無物管小區成立業委會

疫情倒逼基層治理,龍江網格化管理使出“三大招”

△龍江推動無物管小區成立業委會。


  疫情防控期間,管控的難點,也是消耗人力物力較多的領域便是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在疫情的倒逼下,龍江鎮委鎮政府決定要迅速幫助這些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成立業委會,實現有合法管理主體,進而實現自我提升、管理。

  以舊城區為主龍江社區擁有不少已有二三十年樓齡的無物管小區,大部分是用來出租的,原業主基本是隻收租金不管理,而短期租戶更難以以主人翁身份對房子或小區進行管理、提升,造成小區管理問題頻現,尤其是水管爆裂、線管凌亂、照明燈損壞、出租人員信息登記不及時等等。

  可是,小區要成立業委會並非易事,需經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佔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才行。為此,龍江鎮成立由龍江綜治辦、龍江國水局、龍江衛計局、龍江社區等多個單位組成的業委會籌備工作小組,龍江鎮黨委副書記羅冠明任組長。

  藉著疫情期間居民不出門的契機,籌備組工作人員聯合熟悉社區情況的網格員、老黨員、在疫情期間熱心公益的業主或居民等,挨家挨戶地聯絡,講解成立業委會的目的意義,得到大家的支持。

疫情倒逼基層治理,龍江網格化管理使出“三大招”

△群眾得到實惠。


  為了營造小區整治提升的氛圍,以效果說話,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激發自己家園自己建、自己家園自己愛護的主人翁意識,龍江鎮政府特撥款10萬元,對10個無物管小區進行整治提升。當群眾看到小區大門安裝上了鎖、水管不再漏水、修好的樓梯燈使大家不用再抹黑上樓等惠民舉措後,都為鎮委鎮政府點贊並紛紛同意成立業委會,希望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一旦出發 必須到達”,業委會籌備工作小組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姿態,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裡,依法依規地使10個無物管的小區成立業委會,有了合法管理主體,惠及687戶居民。

  “有了合法管理主體後,政府部門、網格員就可以與小區無縫對接,加強管理和服務。業委會也將發動大家一起愛護家園,實現鄰里守望相助,形成‘黨委政府引領、社區為主導、業主為主體’的轄區管理模式。”羅冠明說道。

政府補貼

鼓勵有物管小區加裝人臉識別系統

  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時候,龍江鎮康橋水岸小區採取“科技防疫”新舉措,通過“人臉識別+遠程測溫”進行升級防護,使小區人員進出管理和測溫更快捷、更有效,得到上級和群眾們的好評。

  為此,龍江鎮鎮長孫春剛、副書記羅冠明在考察康橋水岸小區後當即決定廣泛採取科技防疫舉措,並在2月率先推出《關於鼓勵物業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工作方案》,對儘快安裝系統的小區根據安裝時間先後分別給予70%、60%、50%的補貼,並加強小區人臉識別系統與鎮雪亮工程相對接,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疫情倒逼基層治理,龍江網格化管理使出“三大招”

△龍江鎮鼓勵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並鏈接管理系統。


  據悉,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可實現“小區-社區警務室-派出所”橫向鏈接,將小區人流、車流出入管理數據實時傳輸、分析彙總和及時反饋,實現全天候、立體化治安防控,疫情期間還可以設定車牌號或對指定車輛軟鎖,拒絕相關車輛或人員出入。

  據龍江鎮綜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龍江鎮撥出300萬元專款,進一步提升有物管的小區的管理水平,目前,已在45個有物管的小區安裝了116套人臉識別系統。

  “我們將繼續把這些系統接入於網格化管理指揮中心、公安分局指揮中心、數字城管於一體的龍江鎮多功能綜合指揮中心,實現大數據的管理、分析。”該負責人介紹道。

整治村居內大型出租屋

打造示範點,推廣標準

  除了老舊小區集中的龍江社區,散落在各村居的大量出租屋管理也是難題。加強流動人口和出租屋服務管理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創建“智慧龍江 夢想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江針對各村居中的大量出租屋管理服務,也推出了整治提升計劃。

  目前,龍江鎮已選取龍江坦東新村、仙塘麗康花園作為試點,並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其中,在坦東新村日常生活居住的約有900人;在仙塘麗康花園日常工作生活的約有1500人。

  根據整治提升方案,龍江將對兩個居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規劃停車位,加強車輛停放的管理;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清理衛生死角中的垃圾雜物、建築廢棄材料,清理廣告招牌,並對房前屋後進行四化(淨化、美化、綠化、亮化),推行垃圾分類處理;開展管線網線大整治,採取入地、入管、貼牆、捆紮等方式整治各類外露管線;開展消防大整治,尤其是打通消防逃生通道、應急疏散出口,清理電動車違規停放、違規充電現象,建立電動車戶外集中停放充電車棚,規範房屋內部消防器材配置,開展電氣線路和燃氣具自查自糾工作,並配置微型消防站;建設法治宣傳櫥窗等。

疫情倒逼基層治理,龍江網格化管理使出“三大招”

△龍江對村居中的出租屋進行整治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龍江還計劃率先成立村(社區)出租屋和流動人員服務管理分站,建立“樓、棟長制”,減輕社區基層治理工作壓力,努力引入規範的物業管理公司,為出租屋提供優質服務。

  目前,龍江鎮綜治辦已聯合有關部門對兩個試點進行踩點摸排,並開展規劃設計工作。

  “原來對一間間出租屋分別進行管理的模式壓力很大,龍江鎮委鎮政府希望打造出兩個可複製、可推廣的出租屋集中管理試點,進而推廣至全鎮,按照相應標準進行整治提升,作為基層治理創新、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也希望讓更多新市民享受優質服務,一起建設‘智慧龍江 夢想家園’。”龍江鎮副鎮長、綜治辦主任畢景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