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寧縣有什麼旅遊的地方?

kart2011


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問題

甘肅寧縣旅遊資源豐富小編為您總結如下:

1.寧縣古豳文化旅遊區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寧縣縣城廟嘴坪,主要以周先祖公劉在古寧州(今寧縣廟嘴坪)創建"北豳古國"為文化載體而修建,這裡曾是兩次建國立都之地,也是奴隸制國家存達千年之久之地,如今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載,夏桀二十二年,周先祖公劉率族在寧縣縣城廟嘴坪築公劉邑建古豳國,教民稼穡,發展農耕,始創"周道"、"京"文化、禮儀、開啟農業稅;義渠族在周人南遷後,於公元前772年——前272年在寧縣縣城廟嘴坪建立義渠國國都,開疆拓土,屹立列國,稱王北地,雄踞一方,與強秦抗衡達500年之久。

整個古豳文化旅遊區縱貫縣城南北線,是以歷史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自然生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景觀。主要景點有狄公祠、古豳國遺址公園、寧縣革命烈士陵園、王孝錫革命烈士紀念館、九龍觀光廣場、三江兩岸綜合景觀、龍珠島、東西濱河路景觀帶等景點,既包容了古寧州的文化內涵,又體現了現代文明的大氣磅礴,是寧縣及至慶陽境內一道文化勝景薈萃之地。

古豳文化旅遊區經典一日遊_行程亮點:

◆古豳文化旅遊區是古豳國城、義渠古都兩國建都之地;

◆再現了夏桀二十二年,周先祖公劉率族在寧縣縣城廟嘴坪築公劉邑建古邠(豳)國,教民稼穡,發展農耕,始創"周道"、"京"文化、禮儀、開啟農業稅的偉大創舉;

◆展現了義渠族在周人南遷後,於公元前772年——前272年在寧縣縣城廟嘴坪建立義渠國國都,開疆拓土,雄踞一方,與強秦抗衡達500年之久的治國方略;

◆展顯了傅介子打通絲綢路、秦始皇修築秦直道、狄仁傑治寧州、酈商一戰奪泥陽等豐功偉績。

2.寧縣廟嘴坪遺址距今7000餘年,是寧縣城最早的的古人類生活大遺址。它北自山根,南至九龍廣場,東臨城北河,西接馬蓮河。廟嘴坪臺上南北長800米,南部寬200米,北部寬450米,面積約2.6萬平方米,連同臺下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遺址內曾出土仰韶、齊家、周漢等眾多文化遺存。就是這個縱貫七千年曆史的古遺址,曾兩次建立方國,在我國曆史和文化發展中起過奠基性貢獻。因為周先祖公劉曾在此定都建國,後世人便習稱它為"公劉邑"、"公劉坪"。又因歷代人在此大肆興修廟宇,所以當地人又稱它為"廟嘴坪"。

3.寧縣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縣城古文化遺址區廟嘴坪南麓,始建於1952年,1983年擴地重建,主要是為紀念在解放戰爭中"五八戰役"殉難烈士及近代英勇犧牲的烈士而建,整個紀念園依山面水,與九龍觀光廣場、馬蓮河大橋渾然一體,氣勢磅礴,紀念園總共分為四層平臺,呈階梯形中軸對稱結構,佔地面積267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園內現有前廳區、勵志區、悼念區、靜心區、修德區等。該園先後被省市縣各級命名為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慶陽市國防教育基地、慶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慶陽市廉政教育基地、中共寧縣黨史教育基地。1999年被列入甘肅省第一批重點革命建築物保護單位名單,2005年被慶陽市政府公佈為全市紅色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景點。

4.九龍島廣場

背依松柏掩映、肅穆莊嚴的烈士陵園,東瀕水天一色的城北河,西襟波湧浪翻的馬蓮河,南臨九龍河、馬蓮河、城北河三水交匯處。四面青山列峙,馬蓮河大橋橫跨東西,襟山帶水,氣勢恢弘。九龍廣場踞山河之中樞,佔地3.3萬平方米,其中草坪1萬平方米。廣場南面建有龍珠島,東面設有花架走廊,逢年過節掛滿彩燈。蒼松翠柳、古槐冬青和華燈環繞四周。中豎龍柱,直徑1.8米,高18米。柱身雕九龍,九龍騰飛,直逼蒼穹。柱端頂一鎮山獸,昂首挺胸,盡收南川風光於眼底。九龍廣場是縣城一座現代化的集會、休閒、娛樂場所,每當華燈初照之時,遊人熙攘,絡繹不絕,或唱歌,或跳舞,或聊天,或散步,或觀山,或看河,怡然自樂,各得其趣。

5.三江兩岸綜合景觀,是我縣馬蓮河、城北河、九龍河三河匯合口的護岸工程,此景觀建成後極大地提高了我縣的人居環境,並且形成了一個70萬平方米的人工湖,一眼望去,碧波盪漾,千帆過盡,猶如八仙過海時浮於海面的悠閒姿態,八仙過海是我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啟發了多才多藝的民間藝人——寧縣湘樂鎮南倉人劉志仁,他將這種意境融入到了隴東民俗文化秧歌中,創編了地故事"蓮花燈",中國舞蹈協會主席戴愛蓮以蓮花燈為原型,改編形成了我國獨創的荷花舞。荷花舞后在波蘭演出獲金獎,寧縣是荷花舞的故鄉。

美麗的寧縣,荷花舞之鄉,歡迎四海賓朋!








甘肅V視


寧縣旅遊景點:;凝壽寺塔 ;湘樂磚塔 ;塔兒莊五代塔 ;普照寺貞元銅鐘 ;狄梁公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