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

克里斯托夫金


答案很明顯了,恆星體積大又會發光,行星體積小又不會自己發光。觀測到的行星少是因為觀測難度太高,而根據恆星系統的演化過程,最少可以確定行星數量非常龐大。

題主的問題描述是不對的,人類能夠直接詳細觀測的恆星相比星系中恆星總數也少得可憐,實在是太遠了,看到已不容易,仔細研究更難實現。科學家們認為宇宙有1000多億星系、銀河系有2000多億恆星,是按照恆星之間的距離等數據估測的數字,並不是準確的數字。而科學家們還認為,行星的數量是非常多的,但至今觀測到的行星卻很少,不是因為不存在,而是人類科技實力不夠觀測不到而已。

通過觀測太陽系恆星、行星的運行規律可以獲得以下規律:木星等巨行星在繞太陽運行的時候,軌道並不是真的是個圓,而是有波動的,而太陽也會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自轉軸發生輕微的擺動,如果系外恆星周圍有質量較大的行星,也會對恆星的自轉等造成一點影響;月食現象我們都知道,如果系外恆星周圍有行星環繞,那麼恆星的光也會週期性地被行星擋住一部分,會有周期性的、穩定的亮度變化。這些觀測方法雖然可行,但是由於行星相對於恆星實在是太小了,對恆星的影響不大,加上系外恆星一般距離地球很遠很遠,因此難以用這些方式確認其周圍是否有行星圍繞。宇宙恆星那麼多,在人類觀測不到的地方,肯定會有別的行星存在。

另外,科學家曾觀測到正在形成的恆星系統,中央恆星是比較容易觀測的,恆星周圍會形成恆星盤,但是有時候觀測到的恆星盤中卻會有“缺口”之類的東西,那裡也分佈著物質,卻沒有參與恆星盤的構造,那隻能說明那裡有新的行星形成。結合太陽系的演化歷史,月球很明顯,上邊有很多龐大的環形山,是小行星撞擊引起,太陽系也是形成於碰撞,形成了現在八大行星、大量矮行星和無數小行星的較為穩定的構造,但是行星的軌道都在變動,未來沒準沒入太陽,也可能逃離太陽。

宇宙這麼大,這麼多的星系,有無數的恆星形成和毀滅,根據恆星的形成過程,自然會有非常多的行星,一顆恆星周圍可以形成多顆行星,因此不難推斷宇宙中有非常多行星,但恆星和行星到底哪個多就無法確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