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观测到的恒星有数千万颗,但行星只有数千颗,为何都说行星更多?

克里斯托夫金


答案很明显了,恒星体积大又会发光,行星体积小又不会自己发光。观测到的行星少是因为观测难度太高,而根据恒星系统的演化过程,最少可以确定行星数量非常庞大。

题主的问题描述是不对的,人类能够直接详细观测的恒星相比星系中恒星总数也少得可怜,实在是太远了,看到已不容易,仔细研究更难实现。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有1000多亿星系、银河系有2000多亿恒星,是按照恒星之间的距离等数据估测的数字,并不是准确的数字。而科学家们还认为,行星的数量是非常多的,但至今观测到的行星却很少,不是因为不存在,而是人类科技实力不够观测不到而已。

通过观测太阳系恒星、行星的运行规律可以获得以下规律:木星等巨行星在绕太阳运行的时候,轨道并不是真的是个圆,而是有波动的,而太阳也会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自转轴发生轻微的摆动,如果系外恒星周围有质量较大的行星,也会对恒星的自转等造成一点影响;月食现象我们都知道,如果系外恒星周围有行星环绕,那么恒星的光也会周期性地被行星挡住一部分,会有周期性的、稳定的亮度变化。这些观测方法虽然可行,但是由于行星相对于恒星实在是太小了,对恒星的影响不大,加上系外恒星一般距离地球很远很远,因此难以用这些方式确认其周围是否有行星围绕。宇宙恒星那么多,在人类观测不到的地方,肯定会有别的行星存在。

另外,科学家曾观测到正在形成的恒星系统,中央恒星是比较容易观测的,恒星周围会形成恒星盘,但是有时候观测到的恒星盘中却会有“缺口”之类的东西,那里也分布着物质,却没有参与恒星盘的构造,那只能说明那里有新的行星形成。结合太阳系的演化历史,月球很明显,上边有很多庞大的环形山,是小行星撞击引起,太阳系也是形成于碰撞,形成了现在八大行星、大量矮行星和无数小行星的较为稳定的构造,但是行星的轨道都在变动,未来没准没入太阳,也可能逃离太阳。

宇宙这么大,这么多的星系,有无数的恒星形成和毁灭,根据恒星的形成过程,自然会有非常多的行星,一颗恒星周围可以形成多颗行星,因此不难推断宇宙中有非常多行星,但恒星和行星到底哪个多就无法确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