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幾年前《大聖歸來》上映時,國內影評人曾經寫下:

大聖是一束光,讓我們看到了國漫的希望。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讓我們知道,那個希望不僅僅是希望,國漫的輝煌時代真的在向我們走來。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一覺醒來,小哪吒已經突破11億,正式成為國產動漫NO.1

票房海報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哪吒》這部電影,選擇了

“人定勝天”的精神核心。


當“魔童”降世,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展現出破壞力的時候,全村百姓都大喊著要除掉他。只有他的孃親不顧一切的將他抱在懷中,用溫柔的話安慰他。那雙恐怖、憤怒的眼睛瞬間就改變了。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那個牙牙學語的小女孩,只是把哪吒當成一個普通的孩子,想跟他一起玩耍,當她喊著“小哥哥,打打打”的時候,我們也和靈魂如此孤獨的哪吒一起感動著。

哪吒的父親想盡辦法,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死於天雷之下的命運,甚至不惜用換命符,試圖代替他承受這可怕的詛咒……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而那個滿臉詭秘的“魔童”,在感受到這一種種溫柔的時候,也露出可愛的一面來。如果這些是《哪吒》所要傳達的信息,那是很好的。

我們渴望被接納;渴望得著捨己的愛;渴望藉著愛超越命運的詛咒……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但《哪吒》在撕裂的命運、令人窒息的黑暗面前,漸漸放下愛,卻令人警惕地拿起了一件可怕的“兵器”——“人定勝天”。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成年人的世界,很多都活在成見裡。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對於和自己不一樣的東西首先想的不是欣賞,而是拒絕甚至攻擊。

就像很多人也和妝姐一樣不認同這個魔童小哪吒的形象。但這恰恰是導演從一百多個形象中,選出來的“最醜”的一個。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也許導演的意圖就是要讓大眾也和那些錢塘關百姓一樣,先抱有偏見,再通過影片的精彩讓觀眾自己打破自己曾豎起的成見。用實際行動呼應影片主題。

“若命運不公,我便和它鬥到底。”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哪怕註定要成為妖魔,哪怕註定要接受命運的輪迴,但他也要逆天改運!他賭上自己的性命,挽救了整個危難中的陳塘關。


他吼叫著,他咆哮著,他終於爆發了,那一刻,真的燃爆了。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生而為魔,那又怎麼樣?什麼是命?什麼是天生註定?


“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我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敖丙也一樣,選擇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他走向善的一面。

不認命,做自己命運的主宰,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


反觀現實中的我們,謹小慎微地活著,越長大越妥協,還美其名約成熟。最終變成了一個個木訥保守,不斷勸自己放棄的成年人。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出身無法選擇,但人生還可以。


“什麼是命?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聽起來相當中二的臺詞,卻激起了我們心中那最初的狂熱。


這一次,哪吒不鬧海,鬧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