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只是“神探”嗎

狄仁傑,不但斷案如神,一生官場沉浮,幾次性命堪憂,但是深知自己的使命,匡扶李唐。

狄仁傑只是“神探”嗎


人們對於狄仁傑的瞭解大多數來源於近年來影視劇的影響,“神探”的標籤深深貼在狄仁傑身上,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為民請命。斷案的故事主要來源於清朝公案小說《狄公案》,最為主要的是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期一直屹立不倒,雖然一段時間遠離中樞,但是最後還是回到朝廷,深受武則天信任,最後成功翻盤延續李唐王朝。

我們看一下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奮鬥的一生。狄仁傑,字懷英。出生於630年,於700年去世,太原人。科舉出身,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可以說是法律出身,可以說是從基層幹起來的。初任大理寺丞一年時間處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案人員打一萬七千餘人,竟然沒有冤枉一個人。這樣的斷案,判案才能充分說明狄仁傑不但熟悉唐朝律法,公正嚴明,而且能夠平衡各個朝廷勢力。從後面的升職能夠證明,大理寺丞位置上出色表現很快升任侍御史,看下這個官位的職責,掌糾興舉百官、入合承詔,也就是現在的最高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狄仁傑只是“神探”嗎


擔任侍御史期間,左司郎中王本立仗著高宗皇帝李治寵信,驕橫跋扈。狄仁傑彈劾王本立,請求將其交付法司審理。但皇帝卻下詔寬恕,並且不加責罰。狄仁傑向高宗諫道:王立本雖有才能,但是道德敗壞。陛下為何要愛惜此人,而虧損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寬赦,就請把臣放逐到無人之地,作為以後的忠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後狄仁傑彈劾司韋機,稱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室太過壯麗。

狄仁傑只是“神探”嗎


武周時期,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時,答應胡僧去參觀埋葬佛舍利。狄仁傑跪在武則天馬前,勸諫道:"佛是戎狄之神,不值得讓皇帝屈尊駕臨。胡僧詭計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況且,沿途山路艱險狹窄,容納不下多少侍衛。皇帝乃是萬乘之尊,不宜前往。"武則天便中途折回,道:"我是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氣。"

武則天詢問狄仁傑關於立儲的事情,狄仁傑說道"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於子孫。先帝將二子託付於陛下,陛下現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逐漸醒悟,接回廬陵王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