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對比

今天想說一下三國中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比較,分析依據主要是官渡之戰。這一戰爭奠定了曹操在三國中的北方霸主地位,拿到了袁紹原有的地盤,自身的實力更是不用多說。這個時候劉備還只能說是漢末一個不起眼的一個勢力,孫權也才剛剛在江東穩定下來。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次戰爭的人數對比,袁紹那時候已經有四州的地盤,兵力據說有10萬,曹操那時候也才不到一萬的兵馬,10萬打1萬,結果居然是慘敗,可見曹操與袁紹的高下可以看的出來了。曹操自己在後期都生出了想要終止戰爭的想法,他耗不起了,沒有糧食了,然而袁紹此時仍然是佔據上風了。知道了袁紹的糧食都屯在了烏巢之後,果斷率兵襲擊了烏巢,成功扭轉戰局。

帶兵打仗,除了比拼兵馬的數量,還得看下領導者的能力,戰場上各種兵法戰術也得用的非常靈活。戰爭初期,有一個白馬之圍,在這場戰役中,顏良、文丑這兩員袁紹的猛將就被斬殺在此。原本曹操是想要拿下白馬這座城池,於是派兵去支援,先是佯裝去支援延津這座城池,派小隊人馬抄小路支援白馬,並且成功拿下。在這裡就使用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計謀,而袁紹也確實中了曹操的計謀中。

曹操在三國中是有名的善於用人,手底下謀士更是在當時屬於數一數二的,袁紹作為討伐董卓的諸侯盟主,後來的勢力更是不得了,手底下也是有許多謀士,比如,沮授、許攸、田豐,武將更有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這些猛將。然而袁紹此人實在重利,聽不進謀士的計策,反而對一些小人言聽計從,例如:郭圖、逢紀、審配。沮授由於不投降曹操被殺,許攸降了曹操,獻了火燒烏巢的計謀,最終打贏了這場仗,田豐由於給袁紹說這場仗很難打贏,結果成真了,袁紹就把他殺了。這充分體現了袁紹的心胸氣度非常狹小,曹操這個人就不會,曹操會把戰爭的失敗歸結給自己,勝利了會說有誰誰的功勞。

在這場戰爭中有一個轉折階段,其中有三個點:劉備開溜、許攸叛逃、張郃反水。這三個點的發生都是由於袁紹聽信小人之言,而讓自己眾叛親離。試想一下,但凡袁紹可以聽從沮授許攸田豐任何一個人的話,歷史都會改寫。袁家素來就有“四世三公”的美稱,袁紹實際上也是東漢末年聲望最高的一個人,否則也不會被推舉為諸侯盟主。

曹操這一形象是三國所有人物中最豐滿,最真實的,與《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奸賊不同,我更喜歡他的客觀的歷史形象,無論是在審時度勢還是在知人善任上都刻畫非常好,在早期他還是以一個漢臣來標榜自己,只是後面野心上來了,卻還是囿於面子沒有奪了這帝位。


淺析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