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選擇武清買房高鐵跨城上班什麼體驗?


北漂選擇武清買房高鐵跨城上班什麼體驗?

武清高鐵城際站

北漂一枚,從17年開始考慮北京周邊買房,去過下花園,因為京張高鐵設站在下花園,19年底京張高鐵運行,另外就是上風上水,空氣相對較好,很多北京的老人在下花園買房養老,尤其夏天,避暑納涼。當時沒有考慮是因為後期京張高鐵的頻次無法確定,如果跨城上班是一個未知數,上下班開車路程偏遠,所以捨棄了。

然後是燕郊,很多人在燕郊買房,主要考慮距離因素,公交如果不堵車大概45分鐘左右可以達到國貿或者草橋,開車也就在半個小時左右,每天上班草橋往市區方向和下班往草橋方向,基本是被擁著上車,上下班體驗很不好,公交基本排隊,遇上高速堵車,時間無法把控。一旦遇到特殊會議,進京收費站安檢放行會特別慢,另外隨著今年11月外地車牌的限制,即使買車,開車上班也有了諸多限制,雖然整體距離不遠,但是通勤的體驗不是很好。

另外還有固安、香河和寶坻,當時沒有考慮一是距離,二是交通不便。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是對於短期沒有代步車長期通勤的人來說,還是有諸多不便。

最後選擇了武清,第一次去武清就被寬敞的道路規劃和滿目的綠化所打動了,這個體驗是在其他地方沒法相比的,武清的道路規劃和綠化,放眼環京區域,沒有之一。何況又有高鐵通勤和天津戶口的加持,所以最終選擇了在武清定居。


以上是當時環京區域的一個大概對比,也基本親自感受過,既然決定了在武清定居,首先解決的是戶口問題,沒有天津戶口,買房無從談起,當時考慮找中介,17年那會價格還很高,所以一直很猶豫,17年天津房價是一個分水嶺,5月份達到高點後,持續走低,直到18年推出“海河英才”計劃,房價又開始有所回升,也是藉助海河英才計劃,利用本科學歷優勢,沒有找中介,自己跑,跑了也就兩三趟,就順利拿到準遷證,落到集體戶口,並辦理了天津的身份證。

接下來就是考慮在武清哪兒買房的問題了,特意去了武清規劃館看2008-2020年政府規劃用地,住宅區很明顯東邊和南邊發展受限,東邊後期唯一的亮點是龍湖天街,南邊的優勢是居住面積比較舒適,而且龍灣城整個環境比靜湖居住感覺好一些,雖然配套可能沒有靜湖的完善和便捷,但是靜湖包括紫韻風尚和新開的梧桐公館,那一片夾在兩條鐵路的穿插地帶,總感覺會有噪音潛在風險,本來初期還很中意梧桐公館的規劃,但實地看過之後就放棄了,剛好在兩條鐵路的夾角處。整個武清新城的核心區集中在政府附近,尤其是西側,包括第一梯隊的熙和園、萊茵翠景,另外就是城際站附近,包括楓丹和遠洋,再往西除了雍鑫紅星華府,最近新一中附近又有很多住宅規劃,選擇空間很大,整個新城西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想象空間,另外還有比較火的水城,開發商都比較大牌,距離城際也不算遠,就是目前人們吐槽一是南邊沒有教好的學校,二是城際南廣場遲遲沒有消息,如果想開車去城際,得需要經過高鐵線路下面的涵洞,涵洞開得比較少,下雨天還有積水,導致南邊的居民在交通上還是有所限制。最終選擇了北岸尚城,正北有體育中心和凱旋王國,南邊離威尼斯和城際站也很近,價格相對其他小區整體較低。當時沒怎麼考慮學區,主要是現在還沒小孩,等孩子上學至少七八年後了,誰知道那時武清的教育資源如何重新佈局?

大概來回跑了幾趟,把武清各個區域都跑了個遍,然後確定的城際附近,畢竟武清本地對口的工作不多,暫時還沒有考慮在武清本地工作,所以城際附近考慮北京上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選擇北岸的二手房,也是為了儘快落戶,心裡踏實,水城和商務區的房子至少要等到2020年或者2021年,週期太長,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導致武清的一手房和二手房房價倒掛,二手房比一手房普遍高2000-3000左右。買房以後拿到房本以後,就從集體戶口落到了房本上面,拿到了單獨的戶口本,一顆心終於落地。

現在的情況是,家人在武清生活,北京隨便租了一個單間,每週五晚上回家,週一早上返京。目前武清到北京的通勤車次在20多趟,早上從武清到北京的車次較多,晚上北京到武清的偏少。如果考慮跨城通勤,基本也問題不大,不過晚上六點下班到了車站基本快7點了,而7點以後北京回武清的車次只有3趟,間隔都在一小時,我每次都是趕7點20的車,22分鐘的路程,下車以後步行大概20分鐘,走得快15分鐘,騎車的話大概5-6分鐘就能回家,八點之前就到家了,有時比住在通州或者燕郊的同事都快很多。有人說網上的票不好搶,經常連候補都沒有,確實是,所以特意辦了一張銀通卡,銀通卡分兩種,一種優惠打折,充值越大,折扣越大,但是這個卡的餘額不能退,而且每次續費也得按照固定金額續費,不靈活,如果一年內用不完10元可以到窗口重新激活,繼續使用,適合跨城上班高頻次用戶;另一種是普通卡,充值靈活,但不打折。兩種卡買票無任何差別,跑了將近兩月,週一去刷卡基本能刷到半小時左右的車票,貌似從天津回北京的高鐵會預留兩到三個空車廂給城際卡用戶,餘票很充足,而且週一返京的高鐵頻次遠比周五晚上的頻次高,早上武清到北京六點到八點的車次幾乎是晚上六點到九點北京到武清的兩倍,週五的票能網上候補儘量網上買,晚上等下班去南站刷卡基本就剩八點十分和九點半兩趟車了,有時未必能刷到票,也希望週五北京出發到天津武清的頻次能和週一返京的頻次相當,當然這不是短期內能改變的,只是希望能有所改觀。

整體而言,武清最大的優勢是落戶天津帶來的教育優勢,尤其從去年實行的海河英才計劃,很多人藉此機會落戶買房安家。另外就是武清綠化和道路規劃,環京區域找不到更好,甚至比北京部分區域都要好,梧桐樹相當多,道路兩旁綠化帶很寬,草木茂盛,道路寬闊,主幹道基本都是雙向四車道,支路也很多,四通八達,這也導致主幹道的紅綠燈較多,晚高峰部分路段會有擁堵,但遠比北京和其他環京區域好很多,並不影響整體規劃的合理性和舒適感。另外就是武清水系發達,大運河、龍鳳河、永定河,三河在武清彙集,有水的地方比較靈秀,沿河都是風景,尤其大運河通航在即。要說不足,武清地處北京南面,以往北京冬季霧霾最嚴重的區域就在南面,俗話說上風上水,北面的空氣相對好一些,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北京人去下花園買房養老,空氣好,武清由於水系發達,早上的霧氣很重,如果霧霾處理不好,比干燥環境下的霧霾影響更甚。

希望武清建設越來越好,規劃住宅的同時,也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