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點擊頭像,關注忘憂古風館

與我一起收集溫暖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首動圖


他是仗劍去國

辭親遠遊的不羈少年,

胸懷大志,在世間踽踽獨行;

他是深居鹿門

沉溺山水的出世隱者

心存淡泊,在寂靜山林間煢煢孑立。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中動圖

|| 我叫杜二甫

01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記得深切,這是唐寅的《一剪梅》,不知未何憶起,許是感到深處,便沒來由的由感而發吧。

今天看到表妹在複習《蜀道難》和子美的詩三首,閒來無趣便翻看了一下她的課本,很是感慨。那年太白被皇帝賜金放還,子美來尋,初出茅廬的他站在太白麵前。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章配圖

原本枯瘦的他此時卻如東都的牡丹,泛著些微紅的臉仰慕的望著太白:“我叫杜二甫,字子美” 頗有一種一笑百媚生的姿態。

後來的後來,我們都知子美一片赤誠一生最深的詩情都獻給了太白,誰說他“性褊躁,無器度?”也並非如此嗎!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章配圖

02

子美與之太白,有過同蓋一張棉被;有過每天都手拉手一起同行;有過一起登山覽古;也有過把酒言歡……所謂在“繡鞍驄馬一聲嘶,滿身蘭麝醉如泥裡空度日。”

在太白訪範十之時,子美便寫了《橘頌》來表達他滔滔之情,他寄情於滄海,表達悠悠流水心,他其實很簡單,只是不想討論什麼官場之事而已。

太白也有,在他走後寫詩思念他:“恩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然而這一去一別,他們再沒相見,太白思念也短,很快忘卻。有點喝完一杯酒,便天涯陌路之感。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章配圖

03

太白流放之時,杜甫有過:“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是的,他認為,他害怕,這位曾經熱烈崇拜的人就如此去了。

在他擔心之時卻又不知太白中途遇到皇帝大赦天下,在“兩岸猿聲啼不住中,已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和杜甫之間,不止是友誼,更是很深的思義,我時常這麼認為。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章配圖

對酒對歌,憶當年

子美有不能實現的:“安得廣廈千萬間”的理想,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和氣概。

子美沒有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決絕,可卻有滿腹的深情,有熱愛的破碎的山河。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浪花淘不盡的是你,苦難,成就了你。赤城,成就了你。

“情至性,大音希聲,至善無別,至愛無私。”子美經歷過一次是生離,一次是死別的經歷,但他在我心裡,亦如當年那個有點煽情的小夥一般,會紅著臉對著太白仰慕的說:“我叫杜二甫,字子美。”

對酒亦對歌

憶當年

情至性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章配圖

昔年有狂客,

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杜甫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對花對酒曾憶當年,“我叫杜二甫,自子美”

文末動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