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社部門送出援企穩崗“大禮包”


大同市人社部門送出援企穩崗“大禮包”

今年以來,我市以暖心便民、惠企解難為主線,持續推出一系列硬核服務舉措促進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全力幫助農民工和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穩過就業關。

對接企業解難題

我市全面復工復產以來,市人社局就推行“復工復產服務專員”制度,及時安排服務專員主動對接企業,收集崗位信息,並利用“互聯網+”手段,及時通過網絡發佈,加大向勞動者推送就業信息的頻次,加強勞動用工指導和服務,引導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開展網上招聘、求職。截至目前,全市參加活動單位共381家,提供就業崗位22077個,收到5520人次的求職簡歷(求職人次數)。其中,2011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對企業急需的階段性用工,市、縣(區)公共就業服務部門還利用本部門已登記的求職者數據庫及失業保險機構登記的失業人員信息,主動向勞動者推送崗位需求、薪酬待遇等信息,依託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和行業協會進行餘缺調劑、定向招聘等,充分滿足企業的多種需求。

送崗上門促就業

3月12日,市人社局啟動“大篷車”送崗下鄉活動,連續兩週在渾源縣、靈丘縣、廣靈縣、天鎮縣、陽高縣開展“大篷車”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活動。

“單位就在家附近,上網接受技能培訓,老人孩子也能兼顧……”談起在渾源恆山酒廠有限公司工作的感受,渾源縣東坊城鄉的村民笑意盈盈。通過就業扶貧“大篷車”送崗下鄉活動,渾源縣為大同蘭園公司、江蘇崑山科森公司、恆山酒廠有限公司3家企業共輸送農民工176人,既解決了企業復工復產中的勞動力不足問題,也幫助了貧困勞動力就業,促進了鄉村勞動者實現就業增收。

“這個政策真不賴,從登記信息到推薦崗位,再到簽訂勞動協議,僅僅用了兩週的時間,效率非常高!”“大篷車”送崗上門,受到了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據統計,從3月12日至3月25日,為期兩週的就業扶貧“大篷車”送崗下鄉活動累計出動就業“大篷車”233臺次,接待服務對象640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63000餘份,將1130個就業崗位送到貧困勞動力家門口,達成就業意向977人,已對接成功249人。

發放補貼穩就業

企業是就業的源頭,企業在,崗位就在,就業才穩。我市按照2月底山西省人社廳等部門有關通知要求,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全力優化穩崗返還流程,取消企業申請環節,通過數據比對,變“企業找補貼”為“補貼找企業”,將穩崗返還資金通過集中電匯的方式,直接撥付至符合條件的企業。

3月3日起,縮短2020年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審核發放時間;

3月17日,為全巿2020年度首批88家符合穩崗返還條件的企業發放補貼;

3月25日,為第二批51家企業進行了集中電匯發放補貼;

截至3月25日,全市139家符合穩崗返還條件的企業領到補貼,補貼總額800.72萬元,惠及職工2.6萬人。

措施到位,迅速行動,穩崗返還補貼的及時到位,助力企業快速度過經營困難時期,切實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降低成本、儘快恢復生產。“我們還將加大工作力度,儘快將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普惠性穩崗返還資金髮放到位,助力企業渡過階段性難關。”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就業扶貧促增收

脫貧攻堅是時代使命,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驗。穩住就業基本盤,不僅事關每個貧困戶家庭的生活收入,還將是疫情防控時期保就業工作的關鍵一環。

盯緊開復工,帶動貧困勞動力返崗就業;落實“一戶一策”“一人一辦法”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創新培訓模式,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委託式培訓;以現有的“天鎮保姆”“巧娘宮”手工編織“飛天結藝”等品牌為基礎,加強資源整合和品牌提升,不斷拓寬鄉村婦女就業門路;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大同青年創業項目庫,重點扶持一批業態新、落地快、可複製、帶動就業能力強的項目,拉動多方就業;建檔立卡,幫助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近就業……我市出臺《大同市決戰完勝脫貧攻堅促就業保增收八項措施》,多措並舉,多方合力,凝聚全社會力量,同步推進脫貧攻堅和促就業穩就業保增收工作,劃重點、分任務落實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特別是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

千方百計促就業,想方設法穩增收。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始終把穩就業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動員各方力量,及早動手,聚焦發力,不折不扣抓落實,堅持疫情防控和穩定就業“兩手抓、雙勝利”。


記者:賈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