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創意營銷三部曲


打造創意營銷三部曲

我是葉雲,一個被營銷耽誤的歌手。


今天公司定了肯德基聖誕全家桶作為公司的員工餐,這件事是助理一手操辦的,我沒有插手,之後助理告訴我,這個聖誕全家桶要提前預定才能吃上,而且差點預定不上,因為聖誕已經要過去,活動將要截止了。我們能夠吃到聖誕全家桶是因為這家店延遲了活動。因為活動營銷聖誕全家桶也比平時購買全家桶價格要高。


很多人告訴我,自己不會做生意。要我說,生意很好做,要想做好生意,首先要學會營銷。肯德基很會抓熱點,在聖誕節推出聖誕全家桶,只是改變包裝卻能帶來很大的收益和熱度。可謂是創意營銷的一個非常棒的例子。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這也算得上創意?能接上熱點並且被不斷地宣傳就是創意。肯德基的創意我們很多人都能想到,但是能做到他們這樣成功的很少。因此,我們要學會打造創意營銷。


1、打破砂鍋問到底



有非常多的企業在進行創意營銷的過程中容易陷入死循環,開會討論——想點子——想不出契合實際的點子——休息一下——繼續開會討論……不了了之。最終企業會照本宣科式地一次又一次重複過去的營銷模式,當發現效果達不到預期甚至越來越差時,再重新開始開會討論,再到沒有結果,再到繼續循環老的營銷模式。


我們提到過客戶、客戶的需求及客戶需求背後的本質,並強調這是創意營銷的根本。這並不是一個“繞口令”和空洞的理論,而是必須要重視的問題。當你的團隊再一次陷入“不了了之”的陷阱時,不妨開始這樣發問:我們的產品的真正價值在哪裡?我們的產品的功能有哪些?我們的產品應用的具體場景是什麼樣的?我們的營銷活動究竟要影響誰?


無論答案有多少,一定要詳細討論至某一細分人群,以及他們扮演著何種社會角色。不怕寬,也不怕窄,就怕不細分、不深入。接下來繼續發問:這種角色需要這一產品或營銷的心理動機是什麼?


在回答這一問題時,必須要讓團隊的每一個人深入地進入角色情景。可以讓有這種角色經驗的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甚至可以發動整個團隊去詢問自己身邊的這種角色。


如何才能刺激目標角色的情感需求,讓他們產生購買動機呢?在回答這一問題時,不僅要把團隊成員都帶入角色,還要開始聯想我們所有能夠想到的生活場景,從自身出發思考刺激手段。通過這樣的思考,相信很多團隊都能夠走出創意困境,打開創意營銷之門。


2、構築模型,充分發散的素材庫



思考完相關問題,我們可以開始模擬一下構築創意模型的場景,並充分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開始一場創意會議。如何才能刺激消費者的感恩需求,讓他們產生購買動機?


最關鍵的點到了,就是要刺激需求!有了用戶需求之後就可以構建營銷的外殼了。


當我們面對幾個或更多靈感爆發的營銷創意時,需要做的就是從中挑選出最佳方案。千萬不要認為這是簡單的工作,尤其是通過主觀判斷來進行選擇。實際上,最容易扼殺好創意的人恰恰是企業高管和企業老闆,一旦對好創意的評價由權威主導,選出真正的創意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我們必須創立一套合理的程序來對創意進行評判,而這套程序必須能夠幫助整個團隊放下偏見,縱觀大局,客觀地分析每個創意。


3、時刻總結,保持團隊的積極性



有了創意,不努力地執行,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零。要讓創意營銷有效落地,就必須在篩選過後從Demo到最終推廣的過程中不斷對創意進行改進。這種改進不僅僅包括文案、細節等文字、圖像、表現形式的改進,同時也包括繼續擴大用戶調查,根據用戶反饋和數據不斷論證和調整我們的方向。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我們提出的情感需求能夠感染所有用戶,也不能幻想我們的創意能夠迅速擊中用戶內心最敏感的神經。因此,必須通過不斷調研對用戶的需求進行深入細分,在廣度與精確性這兩點上不斷權衡,才能儘量接近最平衡的閾值。


另一方面,除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也不能過多地受到其他成功營銷案例的影響,哪怕是競爭對手的案例都不能使其對我們的判斷產生過多影響。時間不同、場景不同、公司體制不同、營銷傳統不同,經驗最多隻能作為參考而不能直接效仿。一切營銷的成功案例中一定帶有某些偶然因素,必須基於當下的情況來決定自己的方向。


在營銷方案真正執行前,無論調研還是小範圍“試水”,其深度、廣度與精度上都無法與真正的營銷群體重合,只有在創意營銷真正落地執行以後,其效果才能顯現出來。沒有人能夠百分百地預判營銷落地效果。


因此,作為企業管理者,對於創意營銷方案的效果,應該樂觀地看待,無論當下的效果如何,都應該鼓勵團隊成員總結經驗,繼續努力,切記不可破壞團隊成員創新的積極性。


我是葉雲,一個被營銷耽誤的歌手,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