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教育方式不一樣,可以嗎?

陪孩子成長的寶媽


兩個孩子教育方式不一樣,是可以的。說明媽媽的帶娃技能越來越完善了。

當媽媽有了第一個寶寶的時候,一般的媽媽很少會具備專業的帶娃知識(除了那些專業人士以外),如果有時間自學帶娃技巧還好,沒時間只能像小馬過河一樣慢慢摸索,如果是覺得給二寶進行了早教啟蒙,而對大寶沒有早教,可以適當的對大寶進行啟蒙教育。


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父母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堅定地執行,不能因為人云亦云而影響自己的決定,也別忽略了大寶的感受,讓大寶二寶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這才是最重要的。


嘟麻育兒說


看到這個提問我有三個思考的關鍵點:


1、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實養孩子方式不一樣是很正常的,因為生兩個孩子的時候,你個人以及家庭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心態不一養正常。

但是如果厚此薄彼,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我在臨床上見過很多抑鬱症,都是由於孩子們之間不平均造成的。得到家庭關照少的孩子容易得抑鬱症。

用錢打比方,老大花掉了1000塊,老二也得是差不多,但沒有必要是一模一樣的項目。

用時間衡量,你陪老二玩了半小時,也得陪老大玩半小時。

等等。。。。。。盡力做到平衡平均。


2、何為科學教養?

我是兒童心理諮詢師,我深知兒童心理、生理的發育規律。

讓孩子5、6歲的時候去背古詩說英語是否有必要呢?這個階段是個人格塑造有關係的,並非簡單的學習技能。我用學英語來舉例子。

很多人都講,學英語要趁早,2、3歲就可以。這個話是對的,但是我們需要明白學幼兒學英語對幼兒人格塑造的影響。

過早的學習第二種語言,會影響幼兒穩定價值觀的行程,語言是一種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的集合,在沒有行程穩定的價值觀之前,去學習第二種語言,會增加行程價值觀的難度和時間。

過早學習第二語言,可以讓孩子變得靈活,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是也更容易受各種輿論的影響,難以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或者要花相對長的時間。以後的人生波動的時間會長一些。

如果晚一點學習外語,尤其是6歲以後,孩子的價值觀更容易適應他生活的主流社會。

這兩種方式沒有好壞,從科學養育的教育,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選擇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然後怎麼應對。

做選擇的是父母,承擔後果的也得是父母!


3、老大和老二一樣好

老大有過自己是唯一一個孩子的時光。

老二從來沒有機會體驗獨生子的感覺。

這只是一個點,相信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老大擁有,而老二一生也無法擁有的。

所以老大的發展和老二的發展是沒有可比性的!

所以,在教育老二的時候,也需要給老二一些老大一生無法體驗的感受。(是指老大和老二想年齡相同的時候的經歷),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理解,我對你倆的愛是一樣的,但給與的具體形式是不一樣的,養兩個孩子學會擁有自己獨特的體悟,這對於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是尤為重要的,尤其是在青春期之前。做好這點,孩子都不會很叛逆。


兒童心理諮詢師魯遙


大寶是用來試錯的,二寶是站在大寶的肩膀上成長的。


這位媽媽,你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你覺得大寶沒有教育好,而繼續沿用大寶的教育方式對二寶,是不是兩個孩子都沒有教育好?


而現在二寶已經是科學教育,目前看教育的也比較好,有什麼好自責的呢?現在要做的難道不是把這些科學的方式用在大寶身上,希望不會太晚。


而二寶也不應該有什麼壓力,繼續優秀,給大寶做個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