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驚世才華,卻生活貧窮的古人,你瞭解多少?

導讀:在中國古代有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學識淵博,才華出眾,有很高的聲望,但卻生活于山林之中,不輕易和俗世之人打交道,更不輕易出仕為官。這些人就是隱士。

擁有驚世才華,卻生活貧窮的古人,你瞭解多少?

這時候大多數人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那麼多人才選擇隱居深林呢?比如莊子、老子、介子推、朱百年等等,這些人明明有著驚世之才,卻情願死去也不願在俗世生活。其實呢這些隱士隱逸的原因也有好幾種。

有的隱士是為功成身退而隱,像和西施泛舟江上的范蠡,瀟灑離去的張良,他們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在功成名就之後,隱歸山林。

擁有驚世才華,卻生活貧窮的古人,你瞭解多少?

而有的隱士是為出仕而隱,這一類隱士內心深處是渴望為國家做出一番貢獻的,然而由於沒有遇上明主或是時局動盪等一系列原因,他們只能隱歸山林積攢聲望。這一類隱者的典型代表就有諸葛亮,他是希望自己有一番作為的,所以選擇跟隨劉備。而且呢,這類人因為有過隱居的經歷,都不會對功名有太多的渴望,往往會在功成後選擇重新歸隱山林。

擁有驚世才華,卻生活貧窮的古人,你瞭解多少?

還有一類是為隱而隱,他們是真心向往安寧平和的生活,不可求功名,更不想被俗事所累。比如三國時期的“好好先生”司馬徽,屢次拒絕曹操招攬的管寧,拒絕為官的竹林七賢之一嵇康。這些隱士們都是清高孤傲的,他們是真心為隱而隱的。

擁有驚世才華,卻生活貧窮的古人,你瞭解多少?

即便不同的隱士有不同的歸隱原因,但他們都是歸隱山林,沒有正式工作的,那麼沒有穩定生活來源的他們都是怎麼維持生活的呢?

首先隱士們大多數都會選擇耕種,因為這是一種和俗世人打交道最少的一種維持生活的方式。像種豆南山下的陶淵明,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當然並不是所有隱士都耕種的,也有很多隱士會選擇稱為漁夫、樵夫、醫者等行業。比如曾和屈原一番清濁之變的滄浪漁夫,還有讓世人自取樵木,按價放錢的朱百年,以及行醫濟世的傅山。

擁有驚世才華,卻生活貧窮的古人,你瞭解多少?

但是由於隱士們都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要求而從事這些行業,所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窮。大多數的隱士都是十分清貧的,但是無論多麼貧窮他們都會高昂的抬著頭,不會向金錢和權力屈服。晚年去寺廟裡吃大鍋粥的傅山,面對各種大人物的拜訪請求,都一一拒絕了。這正是隱士們的高尚節操,他們的驕傲和信仰,不允許他們向金錢和權力低頭。這樣的人是真正值得讓人敬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