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啥意思?

新大風歌


俗語乃是經驗之談,它們大都經過了成百上千件事實所驗證的。“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形象的道出了“種田翁”和“江湖客”截然不同的人生,啟迪著我們做人的道理。下面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句俗語所含的奧義。

十年難發種田翁

這句話我們可以直譯為花費十年時間也很難發財的人是種田翁,言外之意就是莊稼漢就算倖幸苦苦種上十年莊稼,到頭來還只能是個窮光蛋。這句話有點糙但其理卻一點也不糙,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那為什麼莊稼漢就不能發財了,因為古時候莊稼漢的夢想就是填飽肚子,不讓妻兒忍飢挨餓,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刻意的追求財富。有時候當發財的機會到了他們面前,他們依然會老老實實的幹自己的事,內心沒有什麼太多的奢求。大口喝酒吃肉從不是他們的夢想,他們一輩子只想老婆兒子熱炕頭!

一朝能發江湖客

要想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江湖客指什麼?其實,所謂的江湖客是指那些經商的生意人。搞清楚這一點,我們很容易明白“一朝能發江湖客”無非在說生意人能夠在一夜暴富。明朝的沈萬三富可敵國,而他的發家史可以說真是“一朝發”。

其實,古時候商人的地位要低於農民,所以很多商人多是窮人走投無路才會做的一門行當。正是因為受過窮,所以他們心思縝密,做事腦子轉的快。所以他們具有冒險精神,敢於第一個吃螃蟹。

總結

通過兩者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人要想富有,就必須有冒險和創業精神,如果一味的不去思辨,簡單的滿足與當前的生活,那麼這個人在未來是不可能大富大貴的。當然,不去動腦子而一味的冒險,可能讓你連最溫飽的生活都過不上。所以,我們應該勤動腦,多思考。智力付出的收穫永遠大於簡單的體力勞動,這個道理千古不變。


天地坊


題主你好!大家好!我來談談個人觀點。

十年難發種田翁。

我也是普通的農民,我對這句老話表實非常贊同。自從我記事起,包括我所見過十里八鄉或左鄰右舍,沒有一個比較非常富裕的。要說農村的老百姓非常勤勞,但一年下來,除去所有日常生活開支,根本沒有多餘的錢。為什麼這麼說,在農村光靠種自家幾畝田真的沒有多餘的錢。

以前的就不說了,就拿這次疫情期間,我在村裡和幾個鄰居大叔聊天中得知,算下來一畝田能賺個300~500塊錢,如果稍微管理不善或天年不好,影響產量甚至賠本的都有。如果碰上天年風調雨順,那還麻麻火火,一家一年收穫的水稻和經濟作物加一起,還能賣個萬把兩萬塊錢,抱去什麼農藥、種子、化肥、農機費用基本上所剩無幾了,再加上到年底的人情世故,一年算下來就全部花光了。所以說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就是在農村光靠種田,真的沒幾個有錢人,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一朝能發江湖客。

這句老古話個人理解就更說的對了。“江湖客”,在過去的老話裡,包括做小生意經商的都統稱“江湖客”然而現在就不同了,都統稱“生意老闆”,談到“一朝能發”這句話在我所見的這樣的生意老闆還真不少。

你聽我大概的算算自己家簇理就有好幾個,其中包括倆個堂兄弟、一個姨媽的孫女婿,真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一個千萬富甕的。

這個真不是吹牛的,他們靠自己的闖 勁和勇氣成功了,一個兄弟是開百貨批發部的、一個是做複印紙和收銀紙的、還一個更歷害了,他開了一家電腦培訓學校和順帶做銀行設備的,大家說這幾個行業賺錢不?

所以說,不管是在那個朝代,有錢人總是跑江湖的商人,這一點相信大家在電視劇裡邊也見的多吧?

以上答覆只是個人對題主的問題的觀點,可能說的比較直接簡單,但是真實的真心話。歡迎各位朋留言交流討論對此問題的看法。

謝謝!!!


贛鄱農事通


在農村裡面有很多俗語,經常在父老鄉親們之間口口相傳。尤其是在談論某一個人出門在外發家致富之後,大家在鄉間感嘆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一句話,說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那麼這就是民間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樣的道理和內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第一,十年難發種田翁

眾所周知,農民在家裡種田種地是一件一輩子的事情。但是在過去的農村,從來沒有誰因為種田而發家致富,因為種田基本上只能滿足溫飽,有很多人家種田甚至不夠吃,每年都會有青黃不接的時候。即使是現在很多農村人在家裡種田種地,同樣也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收入來改善家庭狀況,因為現在的糧食收入價格比較低,而糧食的種植成本則在逐年的上漲,不管是化肥農藥還是其他的人工後管理成本。如果想要擴大種植規模,那麼只能通過流轉土地的方式,這樣的話又要花去一部分租金。

所以農民在家裡種地10年,可能最後也就是勉強活下去,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但是卻不能夠給家裡帶來多大的財富,因為農民手上的土地少產量低,而且小農分散種植,傳統模式落後,技術更新慢,所以經濟效益並不是特別好。這就是10年難發種田翁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很多民間俗語就是這樣,通過一些適當的誇張來讓人印象深刻。

第二,一朝能發江湖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那些走江湖的人更容易發財,因為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之所以走江湖的人更容易發財,一招致富是因為他們從封閉落後的農村走了,出去接受了外面更多的信息,能夠看到更多的機會,一旦把握住可能就會發家致富。像改革開放之初的溫州人就是挑著擔子出去闖天下,慢慢地闖出了一片天地。這裡的江湖其實就是走出農村,不要現在農村這個封閉的小環境中。

因為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很多機會必須要到更大的空間更大的天地中去,才能抓得住,才能施展得開。如果想要一輩子在家種田的話,那麼可能永遠也不能發財,但是沒有機會走出去,可能抓住了,很快就能獲得人生的第1筆資金。

所以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放到今天的環境中同樣如此,因為我們必須走出去,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信息,才能減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困擾,才能讓自己更快的成長,更迅速的積累資金人脈和鍛鍊自己的能力。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農民工兄弟在農村哪家種地掙不到錢,但是農民外出打工雖然辛苦一些,比在農村老家種地卻要掙得多得多,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說,人一定不能困於環境,不能安於現狀,只有勇敢的打破現狀,也許就能迎來一片新的天地。大家說對不對,您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


三農有理


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這話要理解不難。十年表示時間長,一朝表示時間短,一長一短,一難發,一能發。發什麼呢,當然是指發財富貴了,誰不想發財得富貴?說不想,那不是真心話。但想發財,不是想發就可以發的,是要有選擇對行業才,種田不如瘦鋪,瘦鋪不如爛渡,爛渡不如跑江湖。在舊時,種田的人是被看成最沒出息,沒發財可能的人,所以說,十年難發種田翁;最易發跑江湖的人,江湖客一朝制勝就可大發橫財了。古今不少事例都已說明。江湖客多指經商做生意的人,當然江湖客不單指生意人,也可指雜七雜八的有招數技藝,不甘於種田的人。這話弦外之意是,種田人是難得發財富貴的,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要發財致富,就要學會跑江湖,有技藝招數,成為江湖客,才有可能。

江湖,舊時指各處流浪靠賣藝,賣藥等生活的人,也指這種人所從事的行業。而走江湖,跑江湖,成為江湖客,那範圍更擴大了,遠不僅指賣藝賣藥這麼小範圍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所指是極廣泛的,除了固定在一處種田或打工外,其他的都涵蓋在江湖之內。江湖原本指四方各地。江湖水深,也並非好走好跑好混,混走跑在江湖,沒有智慧技藝能力,說不好聽的是奸詐偽詭,是走不好混不好的,江湖常常風高浪急,行走江湖也是很危險不安全的,易發機會大,而危險性也大。

為人要與時俱進,知變化。舊時說法也會過時,跟不上時代變化。現在種田已機械化,現代化,大農場化,現在會種田,有田種,也可一年至富了,所以要學會用發展眼光看問題,而不應固定一成不變。


樹德漢碩


農村俗語是老一輩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過不一定全對哈,要學會批判性地借鑑運用,因為作為農村俗語,自有其歷史侷限性。就好比這句“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也不一定都對,也很消極悲觀。

僅僅靠種田肯定不行

咱們說說它的字面意思,“十年難發種田翁”,意思是說種田的人種地十年也很難發財;“一朝能發江湖客”,意思是說在外面混的一夜之間就能發財了。這句農村俗語用了一個很鮮明的對比,“種田翁”和“江湖客”,然後兩者之間能發財的時間也反差很大,種田翁要十年也不一定發財,但是跑江湖的人一夜之間就有可能發財了。雖然農村俗話說的有些極端,但確實反映出過去一些社會現象,就是辛苦勤勞的農民想致富很難,但在外面混的人有人脈資源,是很容易發財致富的。


說它不全對的一面,是因為農村俗語太絕對極端,坐井觀天看到的只是自己眼前的現象,看到的只是一些片面現象,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主流現象。勤勞致富,一直是一個科學的命題,農民種地,種的好,也能發家致富。農諺說“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就是這個意思。但目前主流糧價低,確實是個事實問題,不過農民可以改變種植經營模式,糧食不掙錢可以改種經濟收益高的作物啊,比如果樹、花卉、藥草等,傳統種植方式不行,就改大棚種植。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種植模式,家裡只有二三畝土地的,真的很難發財。


人勤地生寶

為什麼“江湖客”容易發財?很可能不用十年,一朝一夕的時間的財富就能超越農民用十年的辛勤勞動的收益?這裡的江湖客,我們可以理解為做生意,當然還有其他意思哈,比如做非法生意、在社會上混、搞詐騙犯罪活動等,來錢確實容易,還很快。但除了做正規生意,其他千萬不要碰,俗話說“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義之財還是不要沾染。有人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但財富來的容易,散盡也快。做正規生意也有很快致富的,比如這次疫情,做醫用口罩的工廠企業,極有可能一下子接好多數量巨大的訂單,一夜之間把所有的庫存清完。

科學種地,也有發家致富的時候。比如我們老家,有個種地大戶,專門撿外出打工農民的土地,然後租賃金就很低廉,撿來後就種菸草和紅薯,土地面積上來了,規模種植出效益,每年的菸葉和紅薯種植的收益很高,都不願意出門打工了。每年還僱傭很多的在家留守的婦女、貧困戶幹活,打煙,綁煙,出紅薯,打粉等,無形中也為農村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種地時間久了,也摸索出經驗來了,記得去年和大戶的妻子聊天,當問及每年種地的收入時,她說差不多三四十萬吧?確實很喜人的,關鍵是規模大了,自己也不用動手了。



勤勞致富

所以說“窮則思變”,變則通。農民如果一直種傳統農作物和一直沿襲傳統耕作模式,別說發財了,自身生存問題都很難解決。當下我們國家糧食庫存充裕,鼓勵農民多樣化發展致富,不一定要靠種糧食,只要不改變基本農田的性質,想種啥就種啥?不要害怕失敗,失敗了也就一季子的收益和投資,但發現農民就是有害怕心理,怕著怕著一輩子就過去了,能折騰的農民,大多都福起來了。


農村老俗話


問:農村俗語“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啥意思?

字面意思是:種田十年的莊稼人,也不容易富裕,而社會上其他行業,往往可以短時間內致富。

我是阿坤專注三農,點擊關注更精彩。


俗話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在整個社會中,無論什麼樣的行業,只要乾的精都能成才,都可以被稱為佼佼者,而“狀元”卻不代表能發財,例如種田翁和“江湖客”這兩種行業,便有農村俗語“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這句話,形象的表述了兩種職業面臨的現狀,為何會這樣呢?下面的文章阿坤為您分析一番。



一,十年難發種田翁

這裡的種田翁指的是莊稼人,意思是莊稼人僅僅靠種田十年,也不容易大家致富。在古代種田的多為佃戶,世輩靠給人家種田為生,尤其在封建社會農業不發達,糧食產量普遍低下,即使遇到大豐收的年景,交完地主的租賃糧,據說最多能夠一家吃半年,所以在以前靠種田尚且只能溫飽,哪來的富裕一說呢?在當今社會同樣是這樣,由於種地成本高收入低,一個世輩老農民種糧食,可以實現家庭稍微小康,卻仍然不容易突然富裕。



二,一朝能發江湖客

這裡的江湖客指的是商人,意思是在社會上的“商人”,經常出現一夜暴富的情況。在古代,商人靠“南產北賣”這種方式賣貨,賺取收貨與賣貨之間的差價,這種方式風險大收貨也大。在當今這個時代,隨著交通的便捷與網絡的發達,讓“江湖客”的行業形式更多,賺取的倍率更大,尤其是現在,靠網絡一夜暴富的並不少。


總之阿坤認為,這句話並不難理解,以上內容是阿坤所認為,您怎樣看?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阿坤鄉野說》,點擊關注持續獲取更多三農趣味知識,我是阿坤,感謝您的支持。

阿坤鄉野說


農村俗語有許多是經驗之談,有著很深的侷限性。就比如“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這句俗語,對農村種田和江湖經商的定義排名,隨著社會的發展,已逐漸失去了本初的意義,不信,我們就來聊一聊。

自唐朝的36行,演變成後來的360行。農耕始終是第一行,由於過去的農耕條件太差勁了,靠天吃飯不說,技術水平也特別落後,三年兩頭還可能遭遇到天災,種田餬口都困難,更別說掙錢了。這也是很多年以來,農民一直站在社會的最底層的原因。而商賈江湖,尤其在過去,市場那麼少,利潤有保障不說,甚至都是爆賺。所以,過去有“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的說辭,不足為怪。

而今,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種田翁的發財機會大增,尤其對於規模化種植的人來說,農業發財的機會更多,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和對三農政策的傾斜,將來種田發財的機遇超過了江湖商賈,讓我們拭目以待。

總之,依據簡單的農村俗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時代的變遷。36行剛演化成360行,彷彿還是昨天的事,新的360行又出來了,其中像砍價師、美體師、網絡保姆、版主、逗笑師、職業道歉人、職業排隊人、薦書師、哭喪師、陪跑族、聞屁師,您聽說幾個?您覺得哪個能比得上過去的江湖客呢?


膠東鄉村


我國古代一直倡導的是農耕經濟,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重農抑商”的方針,因為畢竟百姓是否能吃上飯才是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基礎,民以食為天,農業與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關聯,但是從幾千年的農業發展規律來看,農民很難通過種地達到較高的收入,所以人們就總結出來了“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的老話俗語。

十年難發種田翁,是說農民靠種田種地為生,只能過上溫飽的生活,很難達到大富大貴的生活,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制約農業生產的因素很多,特別是在古代,人們的耕種技術水平比較低,所以農作物的產量很少,再加上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多農民的收入完全是靠天吃法,一場氣候突變就有可能顆粒無收。再有就是我國的人口眾多,人均分配的土地比較少,所以多種因素造成了農民的收入較低,所以就有了十年難發種田翁的說法。

一朝能發江湖客,對於江湖客的解釋可以從“跑江湖”這個詞來理解,古代的時候人們常把一些賣藝,算命、相面等職業的人稱為跑江湖的,用在這裡指的是做各里做買賣的生意人。從漢朝到宋朝,各種儒家思想對於商人和商業都抱著消極甚至是否定的態度,商人的地位低,所以造成了各階層之間的“士農工商”的排位順序,直到明清後期大量的有文化的人開始不再仕途上發展,利用自己的知識進行經商,出現了很多富甲一方的商人,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人員開始經商,並不是說所有的經商人員都能發達,只不過在經商與農業兩個行業之間來對比,確實經商實現暴富的可能性要高一些,所以人們稱之為一朝能發江湖客。

這兩句俗語的產生是基於古代的行業背景,社會在發展,各行業也在發展而改變,相信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和農耕機械的大範圍使用,農民這個職業也在不斷髮展和進化,希望有一天農民也能和其它行業一樣,拉近收入水平,再也不會出現十年難發種田翁的現象。

農村俗語“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啥意思?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十年難發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這是一句很有趣的俗語,也算是一種經驗之談,特別是某人在外闖蕩,有朝一日衣錦還鄉,看到兒時的夥伴還在面朝黃土背朝天,大多會發出類似的感嘆。

十年難富種田翁

古人說士農工商,農民排在第二,地位僅次於當官的,但實際生活就不這樣了。一個老農民,辛辛苦苦種了一輩子地,好點的能養家餬口,一旦遇上什麼大災大病,就束手無策了,更糟的是連養家都難。

要知道,中國古代作為農業社會,土地是最值錢的,誰家要有大片良田,那就是地主階級,而且在封建社會,土地兼併是困擾了中國幾千年的頑疾,當土地越來越集中到有錢、有權的人手中,農民所擁有的可耕種土地就越來越少。

既得利益的地主官僚階級,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而沒有土地的農民,只好到地主家打工,本來農民日子就不好過,以前還有自己的土地,自給自足,如今給人打工,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大部分還要交給地主大老爺,自己只能保持在不餓死的狀態。

在這種條件下,農民辛苦耕種十年,連耕地的牛都老了,什麼也得不到,很多有些見識的農民,拼了老命也要送自家孩子去讀書,所謂寒門出貴子,哪怕考個秀才,也能改變命運,開個學堂教十里八鄉的小孩兒讀書,收入不多,卻也穩定,還能讓人尊一聲先生。

一朝能發江湖客

所謂江湖客,毫無疑問就是走南闖北的人,在這裡基本上可以特指生意人。但生意人也分兩種,一種是固定在某個地方,擺個小攤,賣個餛飩啊糖人兒啊什麼的,另一種才是真正的江湖客,把南邊的特產賣到北方,再把北方的特產賣到南方。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江湖客雖然不讀書,但人家滿世界亂竄,見過的世面多,掌握了信息差,特產倒賣這種生意,很快就能帶來鉅額財富。

但是啊,這裡有個悲劇現象,前面說了古代人的地位是“士農工商”,很多人被陷在這裡面出不來,寧願給地主剝削,也不願意去當商人,但是窮則思變,畢竟有人受不了種田耕地的生活,就闖出去了。雖然地位低下,但實實在在賺到錢了,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十數年前爆火的電視劇《走西口》、《闖關東》都是根據歷史真事改編而來的,其中的人物,不都是被生活逼到絕路,才窮極思變,走上了江湖之路嗎?

進入江湖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他們成功了,名垂青史,他們勵志的故事也激勵著我們,但更多的人,命喪與血雨腥風的江湖之中,永遠沒人知道他們是誰,留下的唯有家人的眼淚,和鄰居的嘲笑。

這值得嗎?

見仁見智了。

小結

種田翁與江湖客,確實是古代社會中的兩個極端,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感嘆農民的辛苦,歌頌他們的勤勞,古人又云“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享受種田翁勤勞果實的人,恰巧是那些江湖客(包括官僚、地主等),真是莫大的諷刺。



也可自話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深研之下語大家好我是敏妹,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言文字總是令人著迷不能自拔,其中民間俗語就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枝獨秀,而且俗語是民間眾人的經驗總結,有些俗語反應了時代的變遷、有些俗語描述了特殊的現象、有些俗語更教會後人為人處世的道理,而更因其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的特點,在民間廣為流傳,從而深受人們喜愛。

而俗語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往往背後都有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祖宗說的“十年難富種田翁,一年能發江湖客”,意思是說老百姓種十年的田地很難發財富有,而做生意的人,運氣好一年就能發財致富。那麼這句俗語真的如古人所說嗎?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敏妹一一道來。

十年難發種田翁

大家都知道,由於古代發展水平有限,社會處於農耕時代,農民更是大多依靠種植農作物來養活家人。但是生活當中真的很少能見到依靠種田發家致富之人,但是有些農民因為自身條件有限,而不得不依靠種地來維生,大多時候農作物是受天氣的影響的,陰雨天氣、雨雪冰雹、病蟲災害等都是人們十分害怕的。而在古代農民很少能夠擁有自己的土地,一般都是從“地主”那裡租用,每年豐產豐收全靠自己,辛苦收來的糧食,大多都用於上交地主,生下來的亦只能夠維持家庭生活,所以就算種地種十年也不一定發家致富,也就有了“十年難發種田翁”的說法了。

一朝能發江湖客

其實不得不說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是有差別的,生活中有個詞語叫做“窮極思變”,意思是說如若一個人長時間貧困而得不到改變,那麼就需要轉變思想,看看什麼樣的方式能讓自己不為生活發愁,這就是兩者的差別。這句話中的“江湖客”指的就是“窮極思變”的人,也就是做生意的人,其實在古代“商人”被人們認為是地位低下之人,主要是因為得不到重視,而農民所種的糧食卻是國家的命脈,相比較而言容易受到重視,自古還有“士農工商”的說法,但是到了後期,商人的致富方式,帶動了各國間的交流,讓國庫得到充實,後期商人的財富甚至到了能夠富可敵國的程度,實在是令人震驚,所以也就有了“一朝能發江湖客”的說法。

儘管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因為做生意而破產的也不在少數,如若生意經營不善,服務太差,人們自然不會買賬,做生意除了需要靈活的大腦之外,還需要臨時應變的能力,關鍵時刻更要沉著冷靜面對,這樣才能夠有一線生機。

現在的農民種地,雖然種植技術,種植條件都比舊時代高出許多,糧食價格也由國家把控,不會大起大落,讓農民有利可圖,但畢竟利潤微薄,而一個商人賣出一件產品的收入就有可能超過農民種一畝的收入。

所以,種田翁要想致富,根本的出路在於改變自己的思維,改變獲取財富的思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