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外貿人,都還好嗎?如何看這個行業?

耗子jl


不靠數據、不說理論。目前我(一個跨境賣家)來告訴你:外貿跨境電商行業現在是非常熱門的,就是一個站風口上的行業。這個行業每年誕生了多少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家產的買家,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確確實實改變了我人生、實現了財務自由,一天也能發個百來單

至於有人說現在的外貿不行了,那無非就是一些失敗者的抱怨!優勝略汰、適者生存。一個行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都很正常,有一定門檻的行業才是一個好的行業。只能說從行業的總體大方向、趨勢上理性的看待問題。外貿人不易,且行且珍惜,同行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討學習下


秉持初心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三輛馬車在驅動:投資、消費和出口,但是從現在來看,出口這輛馬車肯定是缺了,三輛馬車裡面少了一輛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外貿行業來說,今年是最慘的一年,沒有之一。外貿圈裡面有這麼一個段子說這一次疫情,中國國內是打上半場,海外是打下半場。但是對於外貿行業來說要打全場,而且照這樣的趨勢,估計還得打個加時賽,非常艱難。外貿佔咱們國家整個GDP的將近30%,雖然我們說它是外貿行業,其實它涵蓋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產品加工服務。據海關的統計數字,今年的一,二兩個月,我們的出口同比是下降了17。2%,外貿的逆差七十點九億美元。但是去年這個時候,我們的外貿順差是四百多億美元,這一正一負五百多億美元損失掉的原因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上半場大家都知道是由於疫情我們國內無法進行開工。但是在下半場,我們主要要面臨三個嚴重的問題,第一個就是需求減少,很多訂單消失了,現在已經簽訂的訂單就產生了大量的違約現象,再往後看也會有大量的訂單取消的現象。需求端的消失,我們拿服裝業來舉例子,一些國際知名的大牌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這些品牌基本上都是在國內加工的,但是現在他們在海外的專賣店紛紛都關閉了,這是需求端的減少。另外一個,是物流的影響,在世界各國的港口和機場,大部分都封閉了有限的運力,優先照顧醫療資源普通的商品,不僅運費高昂,而且很難得到運送是第二個因素。三個因素,那就是供應鏈中斷,在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很多人都知道一個產品和他的零部件要在全球採購。供應鏈的中斷,只要有其中一環被卡住,整條生產線就會斷掉。這個三個原因,造成了外貿還要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苦日子。


現在國內企業已經開始復工復產了,但是對於很多企業,尤其是外向型的搞出口加工的這些企業,反而已經開始裁員了,鼓勵員工自謀出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對於這些外貿型的企業來說,主動性不在自己的手裡。只要海外的市場沒有回覆平穩,那你做出再多的努力,改變不了現狀。針對這些企業的困境,我們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政策,比如3月20日針對好多產品提高了出口的退稅率,而且國家也鼓勵這些困難的企業進行貸款。我們把話反過來說,外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估計已經靠不住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保證國內的經濟發展的就只有兩條路了,一個是投資,一個是消費投資這一塊。


手把手教看盤


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全球經濟遭受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大破壞,疾速進入衰退,歐美經濟二季度萎縮程度可能創一個半世紀以來的紀錄。遭受重創的經濟進而劇烈衝擊本來就已經槓桿高企的全球金融體系,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美元荒和金融資產價格暴跌。儘管世界各國政府緊急出臺了大量紓困政策,全球失業率必然快速上升,大批企業將倒閉破產,或將導致比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更為嚴重的企業債違約風險。新冠疫情的傳播及相應疫苗研發的不確定性非常高,疫情即使在短期內得到控制,冬季也可能捲土重來,這種高度的不確定性將導致企業和居民大幅減少其投資和消費行為,全球貿易會迅猛下滑,造成全球性的負反饋效應,從而在較長時間內重創全球經濟增長。

 在如此嚴峻的全球疫情和宏觀經濟形勢下,未來一兩個季度中國外需可能同比大幅下降30%,造成約1800萬人的失業。就外需而言,我們認為市場在三個方面高估了經濟反彈的力度,低估了未來幾個季度經濟下行的風險。一是低估全球疫情對中國出口的直接衝擊。二是使用錯誤的分析框架,拘泥於淨出口這個概念,大幅低估出口下行對經濟和就業的短期影響。三是可能低估製造業投資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FDI)的下行幅度。我們估計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為-9.0%;二季度為0.0%,但不排除繼續負增長的可能;全年GDP增速為1.3%。

 政策應對方面,中國面臨的情況仍然非常棘手。目前中國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但由於海外倒灌和復工,疫情發展還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供給側衝擊尚未完全消除。另外,過去十幾年來,經過三輪寬鬆刺激,中國刺激需求的政策空間相較以前已經明顯縮小。我們認為應對出口大幅下滑以及因此導致的大量失業,關鍵有五點。一是大幅度增加對企業與家庭的紓困力度,尤其是對受疫情直接影響的企業和家庭。為降低擠出效應,紓困資金宜由央行借道財政來提供,相當於大幅度同步提高財政赤字率和基礎貨幣供應。二是格外重視和內需相關行業的復工,尤其是基建和地產建築工程的復工,企業的復工復產本身就有助於穩定就業和對原材料的需求。加速開工一批已經規劃好的基建項目,尤其是圍繞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基建項目。三是通過市場化的供給側改革來增加中心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供給,以此來拉動合理住房需求和房地產投資,並推動具有較高回報的城市基建投資。四是在強勢美元的背景下,避免過度盯住美元,以避免人民幣過度升值,讓人民幣維持對其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最後是加大力度生產出口抗疫產品,政府做好相關產品國際認證和對外援助銷售的工作。

未來幾個月出口增速暴跌將難以避免

 受新冠疫情衝擊,今年1-2月份,中國以美元計價的貨物貿易出口同比增速暴跌至-17.2%,遠低於去年全年0.5%的增速。因為武漢乃至全國範圍的大面積封城措施從1月23日才開始,之前出口並未受影響,所以實際上疫情對出口的衝擊可能遠比1-2月數據所顯示的要嚴重,即使考慮三月份的復工復產,我們預計3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下滑到-25.0%左右。

 但二季度出口增速可能會進一步下滑。從2月底開始,新冠疫情開始在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迅速惡化。截至3月24日,意大利的確診病例已近7萬,西班牙、德國和法國的確診病例都在兩萬以上。美國的疫情在3月上旬開始快速擴散,目前確診病例已將近6萬,已成為中國和意大利之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在3月24日發出警告美國可能成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下一個“震中”。隨著疫情的快速惡化,大多數歐美國家的政府開始借鑑中韓等國的經驗,在防疫措施方面加速升級,實施大面積封城,嚴格執行隔離政策,經濟開始停擺。

 基準情景下,發達經濟體的新冠感染率將在4月下旬達到峰值,中國出口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20%下滑到二季度的-30%。在另外兩種更為糟糕的情景下,我們假設發達國家的新冠感染率將分別在5月上旬和5月下旬達到峰值。相應地,二季度的出口同比增速也將分別惡化到-35%和-45%。疫情在發達經濟體持續的時間越久,外需惡化的時間將會越長,恢復全球供應鏈所需的時間也會越長,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也將會越來越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基準情景下,我們預計2020全年的出口增速約為-18.5%,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16.0%更為糟糕。

由於外貿訂單驟降,不少外貿企業已經 “從招工困難變無工可復”。“多地外貿廠商反映,由於歐美地區疫情形勢變化迅速,消費預期收縮,品牌紛紛取消或收縮外貿訂單規模,使得剛剛復工的外貿行業再次陷入冰點。” 此外,作為中國外貿環境的風向標之一,寧波的集裝箱運費綜合指數在從一月份的956下降至二月份的819之後,進一步下降到三月份前20天的776。

分析外貿對中國經濟影響的誤區

在外需對宏觀經濟影響方面的已有討論中,不少觀點背後的分析框架存在較大誤區,即使對專業的經濟分析師而言,也很容易產生誤判。2019年中國貨物和服務淨出口貢獻了0.7%的實際GDP增長,而2018年全年的貢獻則為-0.6%。僅從表觀數字來看,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速的貢獻有較大的改善。因此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2019年中國的外貿情況在改善,沒有來自外需的壓力。這種分析方法有嚴重缺陷,結論容易誤導政策制定。實際上,自2017年底開始,全球經濟增速下行。2018年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增速為9.9%,而2019年增速僅為0.5%。中國的出口就是境外的需求,出口增速大幅下行本身就表明外需在走弱。之所以2019年貨物和服務淨出口貢獻了0.7%的GDP增長,主要是因為貨物進口增速從2018年的15.8%暴跌至2019年的-2.7%,而進口增速大幅下跌的原因除了中美貿易衝突導致大豆等農產品進口大幅萎縮、內需不振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用於組裝再出口的零部件進口增速下行。例如屬於三來一補的原料進口增速從2018年6.5%下降至2019年的-9.1%,清晰表明外需在快速走弱。

那麼究竟如何使用貿易數據來估算外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呢?在估算出口增速變化的短期直接影響方面,一個較為簡潔的方法就是出口附加值法。首先通過一些估算,我們大致能得出中國的出口商品中,附加值約為出口商品總值的2/3,這樣我們估計出口附加值貢獻了約13% 的GDP。其次,通過世界上其他一些海關的數據,我們發現近年來中國出口商品的美元價格較為穩定,因此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增速接近於剔除價格波動之後的實際出口增速。比如說2018年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增速為9.9%, 而2019年增速僅為0.5%,因此增速下跌了9.4個百分點,結合出口附加值佔GDP的13%這個估計值,從2018年到2019年,我們估計出口增速下行直接導致GDP增速下行約1.2個百分點,因此外需疲軟對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直接影響並不小。若今年一二季度出口增速分別為-20%和-30%,這將分別拖累中國GDP增速2.7與4.0個百分點。

 這種附加值分析方法也有助於我們來估計失業人口上升的幅度。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中國出口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約比正常情況減少28%左右,造成2500萬至3000萬人的失業。考慮到現在中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口為2.2億左右,出口部門約佔25%到30%,再加上第三產業中約有400萬與出口相關的就業人口,中國總計約有6000萬人在和出口相關的行業工作。若中國出口下跌30%,則有可能造成約1800萬人的失業。

短期內大量失業或變相失業會導致居民工資收入減少,繼而降低社會整體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造成負反饋效應,引發需求和供給之間的螺旋式下降。因此在短期內,出口暴跌帶來的實際負面影響要超出上面的估計。但如果政府能夠在此過程中及時加大紓困力度並刺激內需,讓因出口下跌造成的大量失業人口獲得一定補助甚至重新就業,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負反饋效應,避免導致經濟增速產生螺旋式下降。2008年底出臺的“四萬億”計劃就在很大程度上讓當時因為出口暴跌而失去工作2500萬工人重新找到了就業崗位。因此,在中長期,必須考慮政策刺激和經濟結構調整對出口下跌的對沖作用。

出口萎縮會拖累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

  以上分析僅涉及出口萎縮對GDP的直接影響。然而外貿環境的持續惡化和出口企業的財務困境也可能會嚴重拖累中國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的中美貿易衝突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素材。2019年,中國的貨物貿易出口增速(以美元計)從2018年的9.9%大幅下滑至0.5%。與此同時,投向出口導向性行業的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在2019年的增速為2.3%,比2018年的11.1%低了8.8個百分點,大於製造業整體固定投資增速的放緩幅度(從9.5%降至3.1%)。今年1-2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大幅萎縮31.5%,出口導向型行業的製造業投資同比萎縮33%,降幅更為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口暴跌帶來的間接影響。投向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佔到了總體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30%,其大幅萎縮將嚴重影響實體經濟的復甦。當然,隨著復工復產的不斷推進,製造業投資增速定然會在未來幾個月會有明顯的改善,但全年很有可能維持負增長。

  除了貨物貿易出口,另外一個影響製造業投資的傳導機制來自外商直接投資(FDI)。2019年,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381億美元,大約三分之一的FDI用於製造業投資。在全球疫情肆虐造成美元荒的背景之下,外資撤出難以避免。根據我們的估算,今年實際用於製造業的FDI將下降100億-150億美元,約佔中國名義GDP的0.06-0.1%。

政策如何應對外需惡化和因此導致的大量失業

  在這場世紀罕見的大流行病衝擊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制定也可能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此次疫情既是需求衝擊又是供給衝擊,因此應格外重視復工復產,大幅提高財政赤字,赤字直接貨幣化,以此增加資金從而大幅度加大紓困力度。央行可適度降低存款基準利率並進一步降準,從而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並增加可貸資金。

  抗疫期間,維持企業和家庭基本生存的紓困政策是經濟政策的核心,即使中國已在抗疫後期,由於疫情復發風險和外需崩塌,紓困政策仍具重要地位。總體而言,中國在抗疫方面以巨大犧牲換取驕人的成績,但紓困方面力度較小,在持續時間較長的供給和需求雙重衝擊之下,已有的紓困政策或不足以穩定經濟和金融形勢,仍有較大空間加碼。中國傳統逆週期調節的思路以需求刺激和信貸寬鬆為主,但這種政策思路未必適用於疫情之下的複雜形勢。我們認為,應放在積極紓困中小民企和加速復工之上,防止大規模的企業和家庭破產違約,防範失業率上升。具體執行方面,貨幣政策宜起關鍵作用,通過央行的定向量化寬鬆工具,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借道財政來迅速扶助被疫情打擊的企業和家庭。給予封城之中的武漢乃至湖北全省居民現金補貼既能促進公平,又是高效的逆週期調節政策,能顯著擴大消費需求。除了信貸和稅費等方面的支持外,可以考慮給因全球疫情而處於困境中的企業適度補貼來穩定就業。

  歷次逆週期調節中作為寬鬆與刺激政策核心發力點的房地產行業也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堅持疫情之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未必可行,但盲目放鬆和大水漫灌也不可取。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拉動內需,又能防止地產泡沫,還能提高有效基建的房地產行業政策?我們認為短期內作為應急措施,為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有必要保障大部分資質較好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和家庭按揭貸款的償付,保障在建工程復工,加快在建項目的施工進度。但真正的出路在於通過市場化改革來擴大重點城市的土地和新房供給,通過宅基地改革釋放低效使用的土地並增加農民工財產性收入,進一步放鬆城市戶籍限制,在增加熱點城市土地供應的基礎上適度放鬆限購和限價等調控措施。對特定人群,尤其是外來民工和新畢業大學生給予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折扣的優惠政策。簡而言之,就是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拉動住房需求和房地產投資,以此推動具有較高回報的城市基建投資。

  基建方面,積極推進在建基建項目的復工,加速推進已規劃項目的開工,而非倉促審批新的基建項目、重走產業補貼的老路,從而導致新一輪的尋租行為。基建不分新老,關鍵是提高回報,應根據國情來選擇合適的項目和確定基建的區域佈局。若要加速新項目規劃,儘量將投資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這樣不會導致明顯的規劃錯誤。不能將產業混淆為基建,不能借疫情讓政府過度補貼某些產業。

  消費刺激方面說一下汽車。2008年以來中國大規模的汽車刺激實際上只有兩次,一次是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1月,第二次是股災後的2015年10月。內容幾乎一樣,就是將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先減半一年至5%,之後一年調回7.5%,之後調回10%。這種刺激方法在2009年非常有效,原因是當時汽車保有量底,只有4%左右,中國本來就處在汽車消費大爆發的前夜。2015底那次也還有用,但效果根本不能和2009年那次降稅相比,原因是那時居民汽車保有量已經大大提高,已經在14%左右。在2016-2017兩年汽車銷售景氣上行後,2018-2019連續兩年負增長。原因很簡單,這種購置稅減半的辦法就是前置購買力,寅吃卯糧。如果2020年因為疫情再次降低汽車購置稅,現在保有量更高,而且離2017年其實只有兩年,因此刺激效果可能比2016-2017年還要低一大截,而且一年過後汽車廠商可能又將面臨負增長。總之,利不大,弊也有,不能對用汽車拉動經濟、尤其是持續拉動經濟增長寄予厚望。我們的建議是如果外需持續大幅走弱的情況下,作為下策也可以通過階段性減免購置稅的方法來刺激汽車消費。

  最後兩點和出口直接相關。一是在強勢美元的背景下,避免過度盯準美元從而避免人民幣過度升值,讓人民幣維持對其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即可。二是加大力度生產出口抗疫產品。政府做好相關產品國際認證和對外援助銷售的工作。

  


金融獵手


簡明扼要回答你

1.傳統外貿肯定受影響,在於外部疫情導致總需求的下降,封國封城阻礙人員和物質交流,利空對外貿易。

2.同樣是外部疫情蔓延,資本都在尋找安全島,一些本來在海外的產業鏈會遷入安全的中國,這部分會加強我們外貿大國的地位,中長期利於我國外貿


一文說


目前外貿行業不好了,訂單取消大潮到來。

本來3月是做外貿的黃金月份,四五月才是淡季,但現在連接單都困難。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後,很多行業特別是製造業生產幾乎停滯,內需也受到抑制;進入3月後,國內製造業產能逐漸企穩,內需也逐步恢復,但隨著全球疫情逐漸蔓延,貿易行業海外訂單從本週開始大量減少。

除上述珠寶行業外,不少外貿行業如服飾紡織、水果加工等都出現了訂單大量減少,暫停、推遲交付或者取消訂單的情況。國內疫情逐漸平穩,工廠產能目前正在不斷提升,但隨著國外疫情的持續蔓延,訂單成了很大的問題。

受疫情影響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外貿企業可以採取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包括直播“帶貨”、嘗試在電商/社交平臺上銷售、接國內的訂單等,這或許是外貿工廠的新機會。

希望能幫到你,加油


一杯酒看世界


我不懂外貿,也不懂內需,我好像什麼都不懂,又好像懂了。


用戶869693414096


先打散工再一邊找


戈壁老版1


可以先幹一些零活,等疫情過後,世界恢復以前的美好,外貿還是可以的,堅持一下,陽光總在風雨後


農村的小幸福


外貿基本涼涼了。目前有單也是小單,小單根本不賺錢。歐洲貿易沒有他們說的全部關閉,只是他們都宅在家,需求量變小了。我們發貨目前不受影響。2020-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