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年的人生智慧——“自汙”(一)

從今天開始,大約一週左右的時間,我把以前發的一些文字整理一下,以頭條號為主戰場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大家喜歡,請轉發和關注,我後續會寫一些有趣又引起思索的一些新東西,和大家分享。

今天先講蕭何“自汙”的故事。

中國千年的人生智慧——“自汙”(一)

蕭何——西漢開國名相。大家聽得最多的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名氣好像沒有韓信大,似乎不是主角。但實際上蕭何幾乎可以說是劉邦最為信任和倚重的一個人,在所有西漢開國功臣裡排名第一。

關於蕭何,劉邦對他有兩個評價,一個是劉邦統一天下以後,有一次大宴群臣,在席上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那麼從此,蕭何、韓信、張良就被稱為漢初三傑,還留下了運籌帷幄這樣的成語。第二個呢,是劉邦平定天下以後論功行賞,把蕭何排在第一,當時很多大將都不服,說我們天天在外面打仗,身上受了這麼多傷,出生入死的,而蕭何呢,只是在後方舞文弄墨,沒上過前線,沒有任何汗馬功勞,那為什麼他的位置要在我們之上呢?劉邦就說啊,說你們知道那個打獵不知道,那大家說知道啊,然後劉邦又說你們知道獵狗不知道,大家又說知道啊,那麼劉邦就說,打獵的時候,去追殺那些獵物的是獵狗,發現獵物蹤跡,指出獵物所在位置的是獵人,你們這些人呢,就像獵狗,叫功狗,蕭何呢,是功人!大家一聽,都不敢說話了。從此留下一個典故,

功狗。所以過去,有的時候,說狗啊,說豬啊,這些其實不一定是罵人的(這些我們以後再講)。

中國千年的人生智慧——“自汙”(一)

那麼大家從這兩個評價就能看出蕭何在劉邦心中的地位。但即使是這樣,大家知道劉邦拿天下以後開始殺功臣對吧,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彭越、英布、韓信這些名將都被幹掉了。那蕭何為啥沒事兒呢?僅僅是因為劉邦看重嗎?不是!帝王心術,是不可能完全相信任何一個人的。

公元前196年,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軍去平叛。和以前一樣,蕭何還是在後方留守,當然,這次是留守國都長安了。但這次呢,跟以前不一樣的是,劉邦好幾次派人來問,蕭何蕭相國在幹什麼呀?就像我們現在這個領導沒事的時候老給你發微信,問你在幹嘛呢?你就要注意了,這是有問題了。蕭何呢,就沒當回事兒,還在那嘚瑟呢,你看我跟皇上關係鐵吧,皇上在外打仗還惦記著我。他有一個門客聽說了,就跟他說哈,說主公呀你離滅族之禍不遠了。為啥呢?你想想啊,你剛來關中的時候,就很得人心,又能幹又清廉。現在,十幾年了,大家都知道你是人民的好總理,不,人民的好相國,聲望如日中天。那皇上派使者三番五次過來問你在幹嘛,不是簡單的問候,實際上就是擔心你的名望太高,一呼百應,萬一你有異心,那不是後院起火嘛。蕭何一聽,秒懂,冷汗一下子就下來了,馬上就問:那怎麼辦呢?然後這個門客就說啊,“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啥意思呢?就是說你幹嘛不從老百姓手裡邊強行用特別低的價格把那土地收上來據為己有呢,這樣子老百姓肯定怨聲載道啊,你這樣不就做到了“自汙”了嗎?

自汙,就是往自己身上潑髒水啊,這是這兩個光耀中國歷史的字第一次出現在史籍當中。

那蕭何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一聽以後,馬上照做,去搞房地產開發了。做完以後,劉邦什麼反應呢,《史記》上四個字啊,“上乃大說”!劉邦非常高興。然後劉邦在平叛結束回京的路上,京師的老百姓呢,就攔路告御狀,說蕭相國啊,強買田宅數千萬,而且都是極低的價格。所以我們中國人喜歡這個房地產,那真是有年頭了。劉邦一見蕭何馬上就說,你蕭相國就是這樣為民謀利的呀,然後把那些老百姓告他的狀子全部扔給他說,你自己去找老百姓謝罪吧。蕭何一聽馬上說,說這個老百姓沒有土地,不是我的原因,是因為京城長安這個地方太小了,我看那個上林苑(就是劉邦的那個皇家園林)有很多空地。現在還不如把這些空地都放出去,讓老百姓去耕種。劉邦一聽勃然大怒,好傢伙,我讓你把你強買的地還給老百姓,你倒惦記上朕的後花園上林苑了。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馬上下令把蕭何關監獄。但實際上,劉邦雖然把蕭何抓起來了,但不是真生氣,過了幾天就找了個理由,把蕭何又放出來了,還讓蕭何踏踏實實的做他的相國,啥事沒有。因為經過這個蕭何強佔民田的事,老百姓知道,原來你蕭相國也貪啊。你往自己身上潑髒水,你的名望就沒有那麼高了,還有,你貪,說明你自己就盯著那點眼前的利益,就不會謀反和篡位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僅要注意功高震主,還要注意名高震主啊。

中國千年的人生智慧——“自汙”(一)

蕭何“自汙”的這個故事呢,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講歷史的書啊,也就是講到這兒為止了。但實際上,我覺得這個故事才剛開始。我們學習啊,不管學什麼,就像我上課的時候經常跟學生講的,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王陽明說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不徹底瞭解事物的全貌,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我們現在經常講創新,講創造性思維,那創造性思維從哪裡來?這個故事裡,誰最有創造性思維啊,就是蕭何的那個門客啊。問題是他看出來的,解決方案也是他提的。那他咋這麼厲害呢,他是怎麼想到這些東西的呢?這是關鍵。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他這樣的人呢?很少有人從這個角度去想這段歷史!

那麼中國歷史,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歷史比,有一個特別好玩的現象,就是中國有門客文化。從春秋開始,到戰國四公子達到鼎盛,所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很多顯貴手底下都養了大量的門客。這些門客裡面能人輩出:像毛遂自薦的毛遂,是平原君的門客;狡兔三窟的馮諼,是孟嘗君的門客。我們只知道這些門客很厲害,但是很少有人去想過,這些門客的見識和眼界是從哪來的?比如這個蕭何的門客,他是怎麼想出讓蕭何搞房地產的這個主意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時間原因,我們明天再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