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是你想創,想創就能創

在市場經濟下,吸引人口集聚的無外乎真金白銀和一夜暴富的機會。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裡,位於南疆的珠三角始終走在中國經濟的最前沿。對於廣大中國年輕人來說,珠三角就代表著滾滾財源和無盡的機會,而深圳又是其中翹楚。

創業不是你想創,想創就能創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一座國際化的城市,以區區縣域之地完成崛起,戶籍人口僅僅四百萬,卻吸引了全國最年輕有活力的人口源源不斷奔赴而來,潮起潮落,始終保持著兩千萬以上的人口。野心與活力永遠都是年輕人的屬性,深圳,也正因此是中國最具野心與活力的城市,是很多人夢開始的地方。

深圳的成功湊齊了天時地利人和——從良好的國際環境到優惠的國家政策,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深圳最需要的時候,天時的東風來的恰如其分。在海洋經濟如日中天的時代,有著不可多得的優良海港,背靠香港,更是佔盡近水樓臺之利。栽好了梧桐樹,就不怕引不來金鳳凰,眼光深遠的年輕人不會不懂得這片經濟特區的天時地利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麼,作為全國高校最為稀缺的大城市,深圳多年來和年輕人都是互相成就的,其中最為典型的應該就是數度問鼎中國首富的馬化騰。

時至今日,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鼓勵年輕人創業,因為這對於國家的長遠發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好事一樁。創業適合年輕人,這一定是沒有什麼毛病的,但是反過來說年輕人就一定適合創業,恐怕就要翻車了。鋪墊了這麼多,才終於進入正題,讓我陷入這個思考的,是之前的一份從事了並不怎麼久的工作。

上一份工作是教育行業,具體工作內容是電話銷售,在通話的過程中要儘可能充分地瞭解到每位客戶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把我們賣點的金字招牌擦亮,當然,這是每家企業裡的銷售員都向往達到的境界,只不過現實中,真得能做到爐火純青地把銷售融入服務中去的,並沒有幾個。有點跑偏,話說回來,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重視學習,但是真正因為學習是學習而有所重視的人並不是多數,大多數人讀書是帶著極強目的性的,因為這是通向名和利最為便捷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即使不讀書的人,也往往能念出這句古語,表達一番對讀書的重視和嚮往。

雖然,我們還有一句“活到老學到老”的俗語同樣廣為人知,但是,卻踐行者並不多,因為人到中年之後,人生就基本上可以說定型了,換個說法可以說是認命了,剩下的時間,剩下的事,就是全部交給時光去按部就班。只有一切都尚未定性的年輕人才會真正渴望通過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並不滿意的現狀,通向另外一種人生可能。

在廣東,來自北方的我很詫異於這邊的人對於學習和教育的“淡漠”,年紀輕輕就輟學打工經商的人不在少數,這倒是和廣東重商的大文化環境極其相符。反倒是很多工作了幾年的年輕人,對於學習的渴望會被現實再度點燃,畢竟中國幾千年歷史裡總結出的的讀書改變命運,可不是靠年少輕狂的一己之力就能給否定的。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的客戶人群大概可以歸為三類,為了固定行業發展而學習,不知道為了什麼但是知道學習重要而學習,以及為了創業而學習。看上去三類人群中,最保守的是第一類,最為迷茫的是第二類,最有野心的似乎是第三類。而實際上,在交談的過程中,我有些悲哀的發現,其實很多想要創業的人,其實也是屬於第二類人群,只不過創業這塊大蛋糕實在誘人,已經讓人忘了去思考到底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去分一杯羹。

其實,深圳乃至珠三角,是中國最適合創業的地方了,因為這裡有政策,有文化背景,有資金,有人力,有技術……可以說,創業的一切要素,這裡都有。一個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到了珠三角,到了深圳就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大舞臺,滿腔熱血的創業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是又有誰真的能夠駕馭市場、資金、技術、人際等等各個方面,創業成功?靠一紙學歷?還是靠一門技術?都不是,其實最後拼的,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一種隨遇而安駕馭一切場景的能力,換句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而不是留給做白日夢的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