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站在防疫一線

如果說,流行病學調查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口”,那麼“流調”人員就是防疫前沿陣地上的“偵察兵”,他們要對確診和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詳細瞭解其旅居史、接觸史、暴露史,盡全力排查傳染源,尋找傳播途徑,判定和追蹤密接者,實施隔離觀察措施等。在今天的青春戰“疫”系列報道中,我們將走近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楊帆,瞭解她的抗疫日常。

杨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站在防疫一线

見到楊帆的時候,她正在辦公室整理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記者發現,辦公室的窗簾後面放著一個臉盆,裡面有牙刷、洗面奶等生活用品,為了保護家人,疫情發生後,楊帆就很少回家了。

杨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站在防疫一线

楊帆告訴記者:“1月20日我市接診了一例武漢返靈學生病例,接到通知後,我們就來到市醫院感染科發熱專區開展流調工作。當時對新冠肺炎病毒不是特別熟悉,內心還是有恐懼的,但在工作中我們必須要冷靜面對,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後深入感染區,對發熱病例發病前14天的生活軌跡進行詳細調查。”

經過核酸檢測,這名發熱病例被排除了疑似患病可能,但從那時開始,身穿隔離服,頭戴護目鏡、N95口罩面對發熱病人,追蹤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瞭解他們的生活軌跡就成了楊帆工作的重心。她說:“當我們發現一個病例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儘早對其發病前14天的生活軌跡進行詳細調查和掌握,主要是為了在開展密接者管控工作前做一個準備。如果能早一點發現,並對密接人員進行管控的話,那麼他們感染其他人的風險就會降低。”

杨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站在防疫一线

在疫情期間,1995年出生的楊帆出色地完成了多個病例的流調工作,其認真的態度也得到了很多同事的稱讚和認可。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徐茹萍說:“1月29日,我們有兩位從湖北到迪拜然後又返寧的湖北籍旅客,凌晨兩點我們接到報告後,楊帆同志就一個人前往機場,不畏感染風險,整整三十多個小時,顧不上吃喝,開展調查工作。我們統計的人員有211人,一天下來她特別疲憊,返回單位後還要寫報告,登記摸排統計信息,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整個人都處於一種虛脫的狀態。”

杨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站在防疫一线

受到周邊黨員同志的鼓舞,楊帆在疫情防控期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並立志要為疾控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她表示,今後將加強學習,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技能,為後期對學校或者醫療機構的工作進行指導做好理論知識準備。

記者:王雨 蘇航(實習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