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範湖鄉有條河,昔日“龍鬚溝”,今日“幸福泉”

“以前,這條河的水是黃綠色的,河道邊垃圾雜物到處都是,河堤上荒草叢生,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你看現在,經過修整,不僅河水清了,環境也是越來越好了。”日前,襄城縣範湖鄉朱湖村村民李中欽如是說。

襄城縣範湖鄉有條河,昔日“龍鬚溝”,今日“幸福泉”

李中欽口中的這條河叫文化河,位於襄城縣範湖鄉東南部,總長12公里,在範湖鄉流經6個村莊,涉及沿岸群眾兩萬多人,是襄城縣城區生活用水和抗旱排澇的洩洪渠道。近年來,隨著城市用水和沿線居民的增多,河道整體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尤其在範湖河段,由於流量小、疏於管理,再加上沿河部分群眾把垃圾秸稈等傾倒在河裡,文化河一度成為當地人口裡的“龍鬚溝”。

如何改變現狀,還群眾一條清澈的河流?範湖鄉黨委、政府把文化河範湖流域治理項目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2019年10月正式立項,12月18日,作為試點的文化河朱湖段實現截留。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範湖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科學謀劃,積極行動,大力推進基本農田水利建設,保障重點惠民工程的復產復工,千方百計保證文化河範湖流域治理項目的順利進行。

清澈河水宛如玉帶般蜿蜒向前,河道兩側是精心鋪設的河堤,優美的風光吸引了周邊幾個鄉鎮的群眾前來觀賞遊玩、鍛鍊身體。日前,文化河範湖流域治理項目朱湖段順利竣工,水面擴容面積60餘畝,整修兩岸河堤1200米,栽種各種景觀樹木600餘棵。

襄城縣範湖鄉有條河,昔日“龍鬚溝”,今日“幸福泉”

“要徹底改善文化河的面貌,只有推進文化河區域的整體開發。之前的環境改造治標不治本,我們計劃用兩年時間,對文化河水系進行生態修復,整體開發,在不改變原有地貌的基礎上,改造提升沿線的基礎設施。”範湖鄉黨委書記李衛權說,他們還將堅持生態保護為主,突出溼地風光特色,依託範湖厚重的歷史人文資源,植入三國文化元素,打造成集生態採摘、休閒娛樂、水產養殖、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溼地公園,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之家。到時候,12公里長的文化河範湖段將呈現出一村一景、河中有島、風景如畫的特色風光。

襄城縣範湖鄉有條河,昔日“龍鬚溝”,今日“幸福泉”

“真沒想到以前走路都想繞過去的地方,現在成了大家搶著來的場所。我家沿河的房子現在也成了人人羨慕的景觀房!”看著文化河一天天變美,李中欽感慨地說。

為了守護這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有效遏制外圍汙染源,防止反覆汙染,範湖鄉嚴格落實河長制工作要求,常態化地走河、巡河,加強巡查,及時發現並處理存在的問題,杜絕垃圾堆放、開荒種植等現象,用心呵護家園美景。

(武芳 梁慧曉 周曉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