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鋼琴在中國,早就脫離了單純的樂器地位。

01.


6月2日下午6點整,中國鋼琴家郎朗在微博曬出自己的婚紗照九宮格,正式宣佈結婚喜訊。消息一出,立刻登上了熱搜榜第一位。

隨後兩天,有關郎朗新婚妻子,郎朗與李亦非的緋聞,郎朗的條件等關鍵詞頻頻登上熱搜。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而聚集在郎朗身上更多還是有關鋼琴的故事。

1982年6月14日,郎朗出生在遼寧瀋陽一個對藝術充滿極度渴望的家庭。

郎朗的母親周秀蘭從學生時代起就夢想著加入專業的個舞臺,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但最終因家庭成分問題,藝術家的夢想破滅。

父親郎國仁則夢想著成為一名二胡演奏員,他白天在工廠上班,業餘時間到雜技團演奏。高考恢復後,郎國仁決定報考音樂學院,儘管在頭兩輪測試中拿了第一名,但最終因為年齡超限被取消考試資格。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儘管對藝術的熱忱被澆了一身冷水,但夫婦二人卻把希望再次寄託到兒子身上。自此,郎朗被父母視為延續藝術夢想的替身。

這一家人狂熱到什麼程度呢?

1991年,郎朗的父親郎國仁辭去在瀋陽公務員的美差,帶著兒子前往北京學習。周秀蘭則留在家裡負擔爺倆在北京大部分的生活費用。

一家三口分隔兩地。夫妻兩不成功便成仁的氣勢讓周邊的親戚都嚇了一跳。

郎朗在北京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為了考上央音附小,郎國仁請來一位老師為他輔導。老師不喜歡郎朗,更不認為他有天分。

整整半年時間,老師對郎朗幾乎都是斥責。

“你的節拍不對。你的短句劃分不自然。你不理解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你這琴彈得像個到最後自殺了事的日本武士。”“你這琴彈得像個種土豆的農民。”“你這琴彈得白開水一樣,一點味道都沒有。你得彈起來像可口可樂一樣。”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可口可樂那時剛剛在中國上市不久,很受歡迎。

當郎朗想問老師怎麼彈才能彈得像可口可樂時,鈴聲響起,老師對他說:我的課結束了。

因為老師的不認可,郎國仁一度懷疑是郎朗不夠用功,沒有得到老師的喜愛。但他沒不相信兒子是沒有天賦的人。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郎朗當時在學校的合唱團幫忙伴奏。那是他當時唯一快樂的來源,但因為一次排練回家晚了後,郎國仁如同發瘋一般:

“你上哪兒去了?回來這麼晚!你耽誤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練習,這兩個小時你永遠也找不回來了!你把自己的生活毀了!你把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毀了!”他的聲音尖銳而又狂野。


“老師要我留下排練。”


“我不信。你是個騙子,你是個懶蟲!你太不像話了!人人都會知道你沒考進音樂學院!人人都會知道你的老師不要你了!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了我的生活!你媽為了你拼命幹活,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每個人都指望著你,你倒好,回來這麼晚。老師不要你了,你還不練琴,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吃了這些藥片!”


郎國仁邊說,邊遞給郎朗一個藥瓶,後來郎朗才知道瓶裡裝的是藥性很強的抗生素。

“現在就把裡面30片藥片全都吞下,去死!”


郎朗跑到陽臺上,想要躲開他。

父親尖叫:“你不吞藥片?那就跳樓!現在就跳!跳下去死!”

郎朗說,那是頭一次,他對父親產生一種深深的仇恨感。

儘管郎朗的賠償模式一直有所所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鋼琴的狂熱,和望子成龍的狀態曾一度在國內引起熱潮。並非個例,甚至極為普遍。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02.


中國有九千萬學習樂器的孩子,其中有五千萬選擇學習鋼琴。

郎朗成名後,在一此選秀節目中擔任評委。主持人問小選手,為什麼要學鋼琴。孩子說,媽媽告訴她,學這個,一年可以掙一個億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的確,對更多的中國家長來說,學習鋼琴彷彿是為了孩子改變自己的命運。

70年代初,童年時期的臧天朔正好趕上了“鋼琴熱潮”的開始。

6歲時,臧天朔的父母讓他正式學鋼琴。當時學琴費很昂貴,臧天朔每月4節課,每節課學費10元,每月光他的學琴費就花掉父母近半個月的工資,還有過年、過節給老師送禮。家裡的經濟因此非常拮据,常常大蔥沾醬就當菜了。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為了培養臧天朔對音樂的熱愛,父親經常領臧天朔去音樂廳聽音樂,但買不起票的父親只能買一張票讓臧天朔進去聽,他在音樂廳外面守候著,一直到音樂會結束。

到了80年代初,中國的物質資源還是很匱乏,很多想學琴的家庭,要攢上幾年的生活費才能買一架鋼琴。有很多孩子學了好幾年,都用的是假鋼琴在練習,現在看來是無法想象的。

曾經看到早年的一個例子,孩子為了向父母反抗,不學習鋼琴,最後用小刀把十個指頭削得血淋淋。這是真實的事例,就發生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而到了1988年,上海的業餘鋼琴考級考試開始。當時,只有300多人報名。從第二年開始,參加人數便每年以1000人左右的數字遞升。學鋼琴的熱潮又一次空前高漲起來。此時的鋼琴考級被烙上了“升學”的印記。

1995年,參加鋼琴考級的人數達到7700多人。短短几年內,於鋼琴特長生人數增長過快過多,鋼琴考級的人數已超過了其他各類樂器人數的總和,從1996年起,鋼琴特從藝術加分特長生的隊伍中被取消了。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2001年中國已成為世界頭號鋼琴生產與消費大國。全國鋼琴生產量為26.5萬臺,國內市場鋼琴銷售量達到22.5萬臺,均居世界第一。

03.


為什麼學鋼琴變的不再單純?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在很多有“先見之明”的中國的城市老百姓看來,這就是一條通往精神、物質領先的捷徑的首選;這條捷徑的成功,就是擺脫物質和精神窮困、獲得生活和精神優越的脫胎換骨之道。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在中國的大城市,有一些家庭開始請老師到家裡給孩子教授鋼琴,目的是為了走上從事專業藝術的道路。

而此時,“先成人再成材”已經被大家忘在腦後。

如今,隨便打開一個關於孩子學鋼琴的新聞,都會發現這種情況:許多有心也有力讓孩子學琴的家長,卻被孩子“興趣不高”“逼著才肯學”等種種狀況困擾著。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一份行業報告顯示,90後年少時學琴的,如今只有不到5%的還在彈琴;有10%左右在完成了父母願望過十級後,再也沒碰過琴;5%當中,部分參加藝考讀了藝術類,有些畢業後兼職或全職教孩子鋼琴。

那麼孩子在鋼琴音樂中到底能得到什麼?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郎朗結婚,帶起一波鋼琴回憶殺,那些年為了學鋼琴有多野?


電影《海上鋼琴師》中有句話:

“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從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

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