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你們招跑步教練嗎?我喜歡跑步,剛辭了職,準備全職做跑步教練。"


↑每當公眾號後臺看到這樣的留言,小編都很蛋疼,因為我們不是跑步訓練營,不招聘跑步教練。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身邊有一些跟我同期開始跑步的跑者,自己訓練很刻苦,成績也進步的很快。


秉承著對跑步的一腔熱血,再加上國內跑步市場的迅猛發展,乾脆辭了職,投身於跑步行業之中。


有的做了跑步教練,有的做了賽事執行,有的跟我一樣,全職做了自媒體小編。更有甚者,把買房子的錢也拿了出來,乾脆做了跑步創業基金。


這些人中,有沒有“後悔”的?

有,而且不在少數。


所以,我想寫一篇文章,講講那些辭職後,全職做跑步的跑者,現在都活成了什麼樣。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是我喜歡跑步。我向往公費跑步、參加比賽、世界那麼大,跑步去看看的生活。”


—— 我覺得大多數人可能有一個錯誤的概念,就是辭了職,就有可能過上你喜歡的日子;不辭職,你可能永遠過不上你喜歡的日子。


但你要知道,取決你能否過上自己想要生活的,不是你的職業,而是你的能力。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跳槽窮1年,改行窮3年。” 你至少要準備好1年的預算,才能有這樣的決心。


總有雞湯告訴你:年輕,一定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哪怕一無所有,也一定要去追求。但那些“熬雞湯”給你的人,一定不會在你餓肚子的時候接濟你。


那些你一邊上班一邊跑步的時候,信誓旦旦說要跟你學跑步的朋友,等你真的辭職做了跑步,可能不會真的跟你去學。那些之前對你對跑步,很有信心,等你真的辭職需要幫助的時候,可能不會理你。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前陣子有個朋友來找我,他跟我說:我現在有一個跑團,我可以通過我現在的跑團,組辦賽事活動。如果我的比賽可以達到200人,我就可以去拉贊助商,然後把賽事做大起來,做到1000人,甚至上萬人的賽事IP,拉投資進來。


他給我描繪了非常美的前景,但我只是問他:你的賽事如何吸引最初的200人來付費參加?他愣住了,我也只能沉默…因為我和他都不知道怎麼做。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有什麼樣的能力,才有可能匹配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工作也許真的不適合,但什麼樣的適合你?


“我在這裡感覺沒發展,所以我辭職。”

“我被同事排擠,所以我辭職。”


不要隨便辭職,不要把辭職當兒戲。比辭職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為什麼工作不開心,為什麼會被同事排擠,為什麼這個人是你,而不是別人?


別跟我說你喜歡跑步,跑步成績很好。把跑步變成工作之前,你應該更清楚自己有多少人脈?有多少能力?即便做了跑步,能否解開這樣的“死局”。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前陣子很流行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所有跑者的夢想裡,擁有“詩和遠方”去做與跑步相關的工作彷彿最容易。


跑步不再是遊手好閒的打發時間,而是跟工作一樣理所應當。還可以花著公司的錢,去一些地方,參加一些比賽,看一些風景,取得一些成績,認識一些朋友...做朋友圈裡最讓人羨慕的那種人,最後再貼上“自由自在”的標籤。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羨慕這樣的生活,辭了職,去做了跑步相關的工作,幻想著有朝一日朝九晚五中,也能玩遍天下。


然而,漸漸地他發現,當跑步變成工作之後,他連跑步的時間都沒有,甚至無法維持原本的跑步訓練,失去了原本他對跑步的熱愛,這不僅讓他很苦惱,更讓他覺得難過。


他辭職去做跑步,其實是想辭職獲得生存。但他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在這裡,他卻一意孤行。


那些辭職做跑步的跑者,後來都活成了什麼樣?


我鼓勵那些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看看外面的世界。世界,那麼大,我們是該去看看。


但辭職不是一概而論的事,首先是活下來,其次才是去看看。你要有穿越山川湖海的本事,才能跳出原來的江湖來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