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在我們“手”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訊 一位老師雙手沾滿模擬病毒,並與三名學生握手,結果會怎樣?日前,美國一篇《老師帶病毒2小時傳染全班:美國小學硬核實驗》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

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建議中,第一條就是洗手。然而,生活中依然有不少人忽視這一防護措施。

手部防護到底有多重要? 4月27日,中國經濟網組織了一場“ ‘大疫之後 防護永遠在路上’如何科學防控”的網絡直播。在直播中,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高斌從病毒傳播途徑、存在時間、如何正確防護等方面給予瞭解釋。

高斌說,討論手部防護的話題,不僅是未雨綢繆,更是當務之急。這一話題看似簡單,卻隱藏著一些重要內容,包括一些可能會影響我們行為的因素,甚至隱藏著不少的傳染病原理。

目前已知,新冠病毒傳播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高斌根據相關研究指出,飛沫因為受地心引力的影響,不可能一直在空中飄浮,而是像拋物線一樣落到地面。因此根據飛沫傳播的這一特點,專業人士設定了一個安全的社交距離,即使不戴口罩,在兩米的安全距離內,病毒也不太可能從病人的呼吸道進入正常人的呼吸道。

“而且,很少有人會直接對著別人咳嗽,如果正確佩戴口罩,飛沫傳播病毒的概率就低了很多”。

高斌認為,值得注意的是,飛沫在空中短暫漂浮後有可能落到地面上,也可能落到桌面上、電腦鍵盤上、周圍物體的表面。而這些地方正是被人手頻繁接觸的地方,也就意味著人一旦用手接觸物體表面後,就可能沾染上病毒。

那麼手部可能傳播病毒的概率有多大?研究表明,人一天內至少會有15次揉眼睛、摳鼻子、摸嘴巴行為。

高斌強調,只要手部有一次接觸到病毒,就可能傳染到上述器官的粘膜,從來感染相關傳染病。從實踐上看,手的防控措施和其他措施一樣重要。我們的手不免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環境,做好手衛生是最方便、最經濟的辦法。

高斌表示,手跟著個體走,最後一道防線就在我們手上,是可以防得住的,我們必須把手衛生植入到個人防護的每一個環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