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於市 千年君平街


大隱隱於市 千年君平街

大隱隱於市 千年君平街

  成都街道的得名,有人把它們劃分為以下各類:祠廟堂所類、衙署兵營類、姓氏家族類、市場作坊類、橋樑水系類、地貌風物類、經傳辭語類,祈祥祝願類、名人遺址類等,但不管哪種類型,關於成都街道的故事是不得不說的,尤其是那些耳熟能詳的街道,裡面藏著的好玩龍門陣更是“捂”也捂不住。

  “君平曾賣卜,卜肆蕪已久。至今杖頭錢,時時地上有。不知支磯石,還在人間否。”唐代詩人岑參到成都旅居時,曾在“君平卜肆”處留連忘返,並題下一詩,以表達對嚴君平的敬仰之情。

  詩中的這位嚴君平,正是西漢晚期的道家學者,他所著的《老子指歸》為道家之宗,其道論與哲學思想為揚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繼承,成為魏晉玄學所提出的“貴無”“自然為本”的本體論與重玄學的萌芽。除了在道家學術上的成就外,嚴君平潔身隱逸的品格,在民間辦學上的貢獻,更是不容忽視。為了紀念他,在成都,有一條以嚴君平名字命名的街道——君平街。君平街這個名字在兩千多年內從未變更,這在中國城市街道的歷史上很少見。

  如今,成都的君平街長426米,寬20米,東接陝西街,西止小南街。街之西口,立有石碑:“此街相傳原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嚴遵(字君平)的卜肆所在地。嚴君平節操清高,致力於學問,以卜肆為生,宣揚封建道德風尚,使‘蜀風淳化’,風移俗易。後人紀念此君,將街名沿用至今。”

  然而,如今大家熟知的君平街並不是“真正”的君平街,其作為君平街存在其實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那真正的君平街在哪裡?如今的君平街又有怎樣的來歷?

  “少城院子樹木多,家家都有烏鴉窩。算卦要去君平街,支磯石邊森林多。”根據這首當地流傳下來的打油詩,真正的君平街,其實就是現在寬窄巷子旁的支磯石街。相傳嚴君平在這裡曾算命教化眾人,為了紀念他使蜀風淳化,人們將這條街命名為“君平街”。嚴君平死後,這裡還建起了供後人悼念他的嚴真觀。

  據《成都城坊古蹟考》記載:“西漢的嚴遵宅,與晉、唐的嚴真觀真址,乃在(清)駐防城內的君平胡同,即今支磯石街之西段,恰是清以前的原址所在。”“晉、宋六朝以來,天師道流行,嚴遵遂為道教徒所尊奉,故稱‘嚴真’……六朝至唐,其地稱為君平卜肆。”後遂改為嚴真觀,系道教早期宮觀之一,同青羊宮一樣著名。後人將嚴君平故居賣卜之地名為君平街,就是順理成章之事。

  說到君平街,就不得不提旁邊的人民公園。人民公園之於成都,不僅是一個遊玩的地方,也不止於是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它更像是一個展現成都人民生活的地方。園內草木蔥蘢、綠樹成蔭,亭臺樓閣相映成趣,景色十分秀麗。漫步園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聽著悅耳的鳥鳴,也會讓人忘記外面的燥熱,不自覺陶醉其中。在這裡,喝茶的人絡繹不絕,十分愜意悠閒,成為了到成都必去的打卡點。

  公園內人聲鼎沸,君平街裡面卻寧靜祥和,這條不長的街道里,道路一旁種滿了鬱鬱蔥蔥的植物,另一旁則開滿了商家小鋪,不乏眾多的美食小吃,查渣面、肥腸粉、家常菜、手工肥腸粉……倒也算是煙火氣十足了。

  “其實在舊時,君平街原本是一條窄街陋巷,兩邊都是些青瓦平房。”據長期生活在此的王福順老人介紹,君平街如今已是大變樣,曾經這裡街道比較窄,兩邊的房屋也簡陋,居者常是一些以做小生意和賣苦力為生計的城市貧民,如今看到的君平街已是被翻新過的。

  光陰就像電影轉換鏡頭那樣過得飛快,百年君平街變寬了,房子變高了,交通變暢了,而關於嚴君平的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正如流沙河先生所說,“不時地回頭看一看老成都,知曉我們從何處來,那個來處有些什麼必須繼承,以充實我們的精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