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淝水之戰”,瞭解前秦國主苻堅的心理欠缺

關於“淝水之戰”雙方勝負原因的文章不少,但本文是從戰役的幾個片段,闡述輸掉這場戰役的前秦國主苻堅,在戰役中的心理欠缺。

歷史上有太多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要成就事業,越是要在細微處見文章。吸取這些經驗,便是我們讀歷史所獲得的寶貴財富。


看“淝水之戰”,瞭解前秦國主苻堅的心理欠缺


公元383年,此時任職於前秦國的漢人王猛已經死去八年。生前,被苻堅視為肱骨之臣的他成功的阻止了苻堅對東晉的野心。在王猛的心中,晉國是故國,也依然代表著漢家正統。

王猛在世時,苻堅尊重王猛,而且國內的局勢並不算太平,於是苻堅花費大量精力用來平定各族豪酋之間的爭鬥。

如今,八年過去,前秦國內各方勢力均已掃平。苻堅認為進攻東晉的時間已經來到。

進攻東晉事關前秦國運。苻堅召開會議,將進攻東晉的想法拿出來討論。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滿朝文武,甚至包括世子家眷全都反對。難得有一兩人支持,也都是暗懷鬼胎,比如逃亡至前秦的燕國皇族慕容垂。

於是在經歷了一場事關前秦國家命運的辯論賽上,國主苻堅以一己之力,舌戰群儒,並且贏得勝利。辯論之精彩,足以堪稱經典。但這個不是我們今天描述的重點。

八月,苻堅派苻融帥25萬先鋒,自己率領步兵60萬、騎兵25萬大舉南侵。

東晉以謝玄為前鋒率領8萬“北府兵”延淮河西上,抗擊秦軍。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就此拉開。

知曉這場戰役的人都知道了結局,結局是苻堅被打得全軍覆沒。

戰役的具體過程,不再此詳列,有興趣的學友大可翻看史料。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場戰役裡面的幾個細節。


看“淝水之戰”,瞭解前秦國主苻堅的心理欠缺


一,小勝輕敵

後世分析苻堅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苻堅一開始就太輕敵,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準備開打的這場戰役苻堅絕不至於一開始就輕敵。

但巧的是,由於東晉在戰役前期的一場小失誤,導致了前秦軍隊爆發出了輕敵心理。

十月,東晉派將軍胡彬率領五千人增援壽陽,但還沒有到就聽到壽陽被前秦軍佔領,於是退守硤石,卻被苻融圍住。胡彬此時向謝石、謝玄求救,結果兩謝畏懼不敢救援。

胡彬被圍困後糧絕,發出最後信息:“今賊盛,糧盡,恐不復見大軍。”於是全軍被俘虜。

這次小勝,客觀上反映出東晉軍的抵抗能力並非想象中的那樣勇猛。這讓前秦前鋒將軍苻融產生了誤解,苻融立刻派人向還處於項城的苻堅彙報,說:“賊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

要知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怎能不抓住時機。苻堅接到訊息,同樣像苻融一樣認識到兩點:一是東晉軍戰鬥力和抵抗心理都不強大。二是唯恐東晉軍隊整體戰略撤退,無法咬在主戰場前鋒線進行大決戰。

苻堅立即離開緩慢而龐大的主力,率領八千騎兵趕赴壽陽和苻融會和。準備只用苻融身邊的前鋒軍隊進行圍剿。這就犯了輕敵的錯誤。而苻融此時可掌控的軍隊總量是30萬。

準備了上百萬的軍隊,臨場卻只用30萬軍隊進行決戰,其餘軍隊還遠未到達預定戰場。這份輕敵心理不得不說是因為東晉軍的這一次小範圍被圍殲投降,誤導了前秦軍。


看“淝水之戰”,瞭解前秦國主苻堅的心理欠缺


二,叛徒朱序

說朱序是前秦叛徒未免有失公允,但站在前秦的角度看,朱序在這場戰役中的作為,是鐵打的叛徒角色。

朱序本是東晉將領,公元379年在襄陽詐降前秦(好漢不吃眼前虧)。苻堅欣賞朱序,讓他做了度支尚書,這個官不小,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長了。

苻堅性情上的寬度,實在是讓他吃盡了苦頭。苻堅所欣賞的幾員大將,慕容垂之後反叛建立了後燕,姚萇之後反叛建立了後秦,這些後話我們暫且不表。

苻堅率領八千騎兵趕赴壽陽的同時,派出朱序去東晉謝石處做說客。內容就八個字,“強弱異勢,不如速降。”

這八個字完全沒有問題,戰場的力量懸殊就放在那裡。甚至東晉重臣桓衝已經做好吃敗仗的準備。

衝對佐吏嘆曰:“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閒將略。今大敵垂至,方遊談不暇,遣諸不經事少年拒之,

眾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但讓苻堅無法掌控的是,朱序到了謝石那裡,卻幫著老東家東晉出了一個重要的策略。這個需要我們引用一下原文,因為實在太重要。

序私謂石等曰:“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以為敵。今乘諸軍未結,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朱序直接告訴謝石,前秦軍隊雖然有百萬之眾,但大部隊遠在路上還來不及集結,現在趕緊去攻擊前秦前鋒軍隊,只要勝利,就能一鼓作氣取得勝利。

這絕對的這場戰役的重點,首先要了解前秦的輕敵心理,要對方願意就目前情況打一場決戰。好比是讓對方放棄拳腳,就只用頭來打擂臺,而且還知道對方願意這樣做。

苻堅的確願意這樣做,因為他認為“賊少易擒,但恐逃去。”

朱序的對“淝水之戰”的功勞並不止這個策略。當戰場上苻堅命令部隊先暫時往後撤一下,迷惑東晉軍渡河,準備東晉軍渡河一半再發起攻擊的時候,朱序乘著部隊向後轉移的一瞬間,在軍中製造混亂,大聲呼喊:“秦軍已經被打敗了!”

結果在混亂中的秦軍這一退就勢不可發,一瀉千里。

朱序在這場戰役中,表面上看起來不算是重要的人物。他不領軍,沒有實際的力量,但懂得依靠掌握前秦軍隊的心理。這個前秦的叛徒,卻的的確確是東晉的功臣。


看“淝水之戰”,瞭解前秦國主苻堅的心理欠缺


三,小敗失銳氣

部隊打仗往往靠著一口銳氣,但前秦苻堅卻在關鍵時刻洩了這口銳氣。

決戰前夕,謝石聽從超級大臥底朱序的策略,派大將劉牢之率領五千人攻擊洛河。前秦將領梁成率領五萬軍隊,駐守洛河。要知道之前這駐守洛河的五萬軍隊,生生將謝石謝玄嚇住,致使東晉胡彬五千人被圍剿。

而在這時,面對東晉劉牢之率領的五千人,梁成的五萬人被輕易擊潰,梁成戰死,前秦軍隊傷亡一萬五千人。

戰鬥力超強的劉牢之,給了有輕敵心理的前秦軍一個下馬威。

十一月,謝玄遣廣陵劉牢之帥精兵五千人趣洛澗,未至十里,梁成阻澗為陳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斬成及弋陽太守王詠,又分兵斷其歸津,秦步騎崩潰,爭赴淮水,士卒死者萬五千人。

這一戰,讓已經到達壽陽和苻融匯合的苻堅大吃一驚。在心理上非但輕敵之心立刻消散,反而起了恐懼心理。

待到苻堅登上壽陽城牆看到東晉軍容嚴整,看見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為是東晉軍隊,不由感嘆:“此亦勁敵,何謂弱也!”而且當著眾人面露懼色。

“草木皆兵”不得不說這很可能是東晉故意佈置的疑陣,這一招是慕容垂早就用過的招數。慕容垂曾經在山中佈置燈籠火把,嚇住東晉桓衝。要是慕容垂在苻堅身邊肯定會提醒苻堅,這是東晉詐術。

在戰役中的主帥因為一場小規模戰鬥,動輒輕敵,復而怯敵,怎麼能讓軍隊保持銳氣。但我們看苻堅一生經歷無數惡戰,戰場經驗應該是相當豐富,否則也不可能平定北方各族勢力,成就前秦王朝。


看“淝水之戰”,瞭解前秦國主苻堅的心理欠缺


但“淝水之戰”面對東晉軍,苻堅為什麼屢次犯錯?

這讓我不由想起王猛臨終之時的遺言:“晉朝雖然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華夏正統,這句活在苻堅心中有足夠分量。

苻堅雖為氐人,但一向心繫漢人文化,以漢文化作為立國之本。他面對北方其它氏族,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是因為從心理上苻堅就直接鄙視這些胡蠻(即便他自己也被漢人這樣看待),而他面對他心中華夏正統的這座“燈塔”時,恐怕是“心有慼慼”。

苻堅既想著摧毀這座東晉王朝正統漢文化的“燈塔”取而代之,又恐懼於“燈塔”從此在心中的崩塌。如此看來,我們就知道這位叱吒沙場的君王,在心理上為什麼會變得如此脆弱。

“淝水之戰”苻堅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縱觀這場戰役的細節,似乎存在著一絲巧合。巧在東晉先吃了敗仗,讓苻堅輕敵。巧在正好是朱序做說客,讓前秦軍機洩露。巧在東晉出乎意料的勇猛一戰,更巧在苻堅發昏讓大軍暫退。這一切的戰役細節上的巧合,終於合為必然,苻堅必敗。


看“淝水之戰”,瞭解前秦國主苻堅的心理欠缺


“淝水之戰”讓我們學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從來都是表象,歷史上從不可能真正發生“以弱勝強”的現象,因為隱藏在表象之後的“弱小”背後都是心理的強大,這才是真的強大。

反之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