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國社會的轉折點

2012年是中國社會的轉折點

微信公眾號搜索“行知無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這只是個人的粗略分割,其實那年並無標誌性事件,證明社會的轉變。

在此之前,中國經過多年經濟高速發展,城市文化成為主流,母本則是歐美中產。

當時人們的追求都是西裝革履出去寫字樓,閒暇時坐在星巴克看著筆記本上的大盤行情,去馬爾代夫、巴黎、塔希提度假,案頭經常放著杜拉斯、張愛玲或者波普爾,當然也少不了《未來之路》和各種名人傳記,還會被痞子蔡的網絡小說感動……

2012年是中國社會的轉折點

當大城市發展進入瓶頸,這種後布爾喬亞式的生活方式悄然褪色,三線城市和村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巨大的人口基本盤迅速瀰漫佔領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們更喜歡看短視頻平臺上各種惡俗的段子,用濃重的地方口音說話最受歡迎,燒烤攤喝酒擼串你瞅啥,對二人轉的熱愛勝過所有經典名著,看著各種直播平臺上的主播扭腰甩屁股就毫不猶豫刷穿雲箭。

我上學的時候,每當到了春天,經常可以看到街上過往的小夥子,穿著一身西裝,特別養眼。

在公園裡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吊嗓子唱京劇,或者吹薩克斯風之類的樂器,當然也有二胡之類的民樂 。

如今這些都變了,東北男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熱愛瘦腿褲和緊身衣,上面必定有大號LOGO或者街頭文化符號,偏偏東北男人很多大腹便便,結果遠看就像剛從爐子裡拿出來的烤地瓜,火候有點大還烤裂露瓤的那一種。

人們的日常生活,當然離不開隨著劣質喇叭播放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扭腰甩屁股的跳廣場舞。

話說,筷子兄弟和鳳凰傳奇,也不知何故全都陷入創作低谷,完全不顧及 全國有多少個廣場正嗷嗷待哺,可能是急流勇退了。

……

“土豪”是個好詞,土字是第一,豪是第二,由於經濟發展的成果,這些人相當有錢。

他們花在一個主播身上的錢,可能足夠歐洲十國自助遊,實際上卻連省城都沒去幾次。

有一天,他們突發奇想跟著旅行團去了巴黎,會驚訝的評價“奏是個大屯子”,那些建築背後的歷史故事不重要,先賢祠裡那些死人是誰也不重要,景點拍幾張照就趕緊排隊買奢侈品。

2012年是中國社會的轉折點

但是,對奢侈品的熱愛卻未改變他們的審美,反而他們影響了很多奢侈品牌的審美判斷,迎合他們推出很多商品,幾乎明晃晃的就是收智商稅。

至於他們的審美最主要的是,追求明豔的色彩碰撞,至於顏色搭配是否合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顯眼,所以中國大媽永遠是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最容易分辨的群體。

此外,從他們的傢俱裝潢,甚至手機裡的小遊戲也能看出,更具代表性的則是東北大花布,儘管這東西已經頗有歷史,而且原作者其實是上海。

真正重要的是,無論你是否接受,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