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歷史現實:明朝皇帝崇道抑佛,激起民間對佛教的同情

  提到文學作品,人們最為熟悉的一句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西遊記中的歷史現實:明朝皇帝崇道抑佛,激起民間對佛教的同情

  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各種現實主義小說,同樣也適用於《西遊記》這樣的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這部由吳承恩撰寫的小說,主要描繪的的是唐僧、孫悟空等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得了真經的故事。雖然,故事的原型是唐初得到玄奘法師,但作者在潛移默化中秒速了很多明代現實情況,比如全真道教享有崇高地位,比如擁有錦衣衛這個“機構”,比如明代百姓才要過的“清明節”……。畢竟,這部小說是創作於明代中期。當然,除了在字裡行間,不自覺地“吐露”明朝的風土人情之外。在很多重大事件的選取上,也能看到明朝的各種“痕跡”。

西遊記中的歷史現實:明朝皇帝崇道抑佛,激起民間對佛教的同情

  在《西遊記》一書中,多次出現了君權對佛教的打壓。其中,在第44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和第62回《滌垢洗心惟掃塔縛魔歸正乃修身》兩章中,都出現了佛寺被毀滅,僧眾被囚禁的描寫。雖然,這兩次君權對佛教的打壓,原因各不相同。但這恰恰反應出在明朝歷史上,明代帝王也曾對佛教進行過打壓。而且,從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對佛教進行大規模的打擊。與歷史上“三武一宗”滅佛採用的雷霆手段不同,洪武帝的手段相對來說溫柔了許多。洪武帝只是下令,各地州府縣最多隻許有一座大寺院。同時,也對僧侶數量做出了限制,規定各府僧眾不得超過四十人,各州僧侶不能超三十,縣必須在二十人以下。而且,還對於出家的年齡也做出了相關規定,男子不到四十不許出家為僧,女子不到五十不許出家為尼。

西遊記中的歷史現實:明朝皇帝崇道抑佛,激起民間對佛教的同情

  洪武帝以及後來的明朝皇帝對於佛教的打壓,更像是在限制其發展規模,而並非是想真正的使其消亡。那麼明代為何會打壓佛教呢?或許,這與有明一代,所有皇帝“崇道抑佛”有關。比如,明成祖朱棣(永樂帝)遷都北京之後,在北京城先後修建了靈濟宮、顯靈宮、朝天宮以及大高玄殿等。當然,除了這些相對規模較小的“道觀”之外,明代最為宏大的工程就是修建武當山。永樂帝為了證明自己的君權神授,強調自己遷都北京的合法性。所以,就必須提升玄武真君的地位,同時給予最好的供奉。因為,玄武真君是守護北方的“神”!於是從永樂11年卡死或,到永樂22年為止,明朝先後動用了20萬民夫,在武當山大興土木修建道觀。經過11年的修建,武當山共建成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合計房屋1500餘間。此外,還賞賜了270多頃作為供養田。到了嘉靖31年,再次重新修繕了武當山。其中,對於玉虛宮的擴建工程是此次修繕的重點。經過此次修繕,玉虛宮佔地面積達到了525萬平方米,房屋達2200多間。這種大興土木建造道觀的行為,在《西遊記》中的車遲國的故事中有所表現。所不同的是,明朝是動用了20萬民夫修建武當山,而車遲國為修建道觀的則是那些被壓榨的佛家子弟。

西遊記中的歷史現實:明朝皇帝崇道抑佛,激起民間對佛教的同情

  雖然,明代朝廷使勁渾身解數壓制佛教的發展,對於道教的支持同樣是不遺餘力。可是,讓明朝統治者想不到的是,經過一輪輪的對於佛教的打壓,不僅沒有讓平民百姓遠離佛教,反而激起了包括作者吳承恩在內的普通大眾對於佛教的同情,以及對於道教的厭惡。所以,在《西遊記》中,那些經歷磨難的僧眾,往往會在唐僧師徒的幫助下沉冤得雪。而在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中,有很多磨難是由各種各樣的化成道士的妖魔鬼怪製造的。而在西遊記中出現的各種道士模樣的妖魔中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給唐僧師徒出的難題也各有不同。包括女兒國的如意真仙,拒絕給唐僧“墮胎之水”;烏雞國的全真道士,妄圖在人間稱王;車遲國的三位國師,希圖將國王變成他們的傀儡;比丘國的道士國丈,更是索取唐僧的心肝……這些妖魔鬼怪,在人間為非作歹之後,最終的下場是,被唐僧師徒以及其他法力更高的神仙消滅或收服。

西遊記中的歷史現實:明朝皇帝崇道抑佛,激起民間對佛教的同情

  《西遊記》中的妖魔鬼怪容易消滅,但是明朝那些尊崇道教的達官顯貴,卻是異常頑固,無法“消滅”的。比如,自稱為道君皇帝的明世宗朱厚熜,當然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嘉靖皇帝。這個在明代歷史上,號稱取得了“嘉靖中興”的皇帝,在其晚年卻迷上了求仙拜佛,煉丹求藥,幻想能夠長生不老。於是,嘉靖皇帝下令徵召大批十三四歲的女子入宮,然後使用她們的經血煉製丹藥。為了保證這些女孩的身體潔淨,還強行要求她們餓吃桑,渴飲露。結果,不堪折磨的小宮女們,在公元1542年(嘉靖21年)發動了著名的“壬寅宮變”,想要用黃綾勒死嘉靖帝。只是由於其中有一個小宮女由於害怕,向皇后通風報信。匆忙趕來的皇后,拯救了嘉靖皇帝。但是,這些為抗爭命運而實施宮變的小宮女們,最終的下場只能是被處以極刑。而這一事件被作者寫入了《西遊記》中,在78、79兩回中描述比丘國的故事中,比丘國國王就抓了1000個童男童女,準備用他們的心肝來煉取丹藥。只不過,在小說中吳承恩可以“安排”孫悟空,來解救這些孩童,挽救這一人間慘劇。

西遊記中的歷史現實:明朝皇帝崇道抑佛,激起民間對佛教的同情

  由此看來,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並非只是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義,更是一種現實主義的宣洩,對明朝統治者過度崇信道教進行的一種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