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者胡也,大秦帝國竟然滅亡在一本書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秦朝。秦始皇自以為開天闢地,功勞遠勝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乃自稱"始皇帝",想要萬世流傳,同時又想自己長生不死,做個真的"萬歲"皇帝。於是迷戀長生不老,追求閒人仙術,他召請了一大批燕齊的方士,讓他們到海上去尋找蓬萊仙山,採集不死之藥。

但世界上哪裡有仙人呢,更何況長生不死藥?

亡秦者胡也,大秦帝國竟然滅亡在一本書上?

應招而來,妄圖富貴功名的術士中,有一位叫做燕人盧生,他領命出海尋仙,不死藥沒弄到手,害怕皇帝責罰,於是說自己找到一本天書,裡面是仙人寫下的預言,書名叫《錄圖書》。並上奏秦始皇,書裡面有句話":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聽了之後,並沒有因為自己大秦帝國更迭萬世的美夢被天書預言打碎而動怒,反而大喜對眾臣說道:"朕昨夜有夢,胡人寇關侵邊,可見天書有驗,秦應把防備胡人為第一要務。"

盧生是燕人,鄰近北邊,熟知匈奴人的強盛對北疆的威脅,所以他編的"預言"其實並不完全是騙人,而是代表了北方百姓的一種憂慮。

秦始皇有沒有做胡人侵邊的夢,我們並不知道。但自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北方匈奴侵犯邊疆的事情確實是經常出現,以致胡人蠶食鯨吞邊地多達數郡,且有威脅首都咸陽與關中土地之勢。這當然給秦始皇帶來了極大的不安,於是傾盡全國之力以鎮衛邊防,收復失地,保衛民族國土之安全,是當時主政者應有之國策。不必真有天書預言"亡秦者胡也"。

然而塞北之地,苦寒貧瘠,不適農耕,邊疆千里,廣原沙漠縱橫高山連綿交錯,交通運輸後勤補給困難,大風狂沙低溫嚴寒的氣候讓士兵生活作戰都極為艱苦。跟統一六國的戰爭相比較,漢胡鬥爭尤為艱鉅。

公元前215年,始皇巡邊,冬至碣石(山海關外秦皇島),循右北平,漁陽,上古,代雁門各郡,由上郡歸咸陽。此次巡邊,千里邊防地形地勢,胡人南下情形,始皇心中自然更為明晰。於是開始逐步實施大秦的邊防方略。

亡秦者胡也,大秦帝國竟然滅亡在一本書上?

指派大將蒙恬率軍30萬驅逐匈奴,恢復秦趙燕(戰國)原有之地。秦朝反擊匈奴的勝利,是對匈奴貴族侵擾勢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擊。匈奴人被迫"北徙"十餘年。故漢初著名政論家賈誼稱其"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徵用民夫在燕、趙、秦長城基礎上,修築了西起臨洮(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阻卻胡馬南下。

徵調內地人民充實邊境。

修築車道大路以便利交通運輸。

正是以上衛邊國策,所以終秦之世,胡人也不敢妄動。秦朝沒有亡於胡人。但後代的方士並不如此說, 他們說盧生的預言應驗了,此胡不是胡人,而是秦始皇的小兒子,秦二世胡亥。這樣一來,"亡秦者胡"不過是老天爺與秦始皇開了個聲東擊西的玩笑,秦朝是必定要亡的,你備了胡人,卻沒有想到還有個胡亥在等著,而胡亥才是真正的"胡"。當然,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解釋這個預言,說 秦朝之亡,終於胡亥。但也還是說不通。因為雖然說秦是"二世而亡",其實是 "二世半",胡亥被趙高逼得自殺之後,趙高又立了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子嬰為秦王。雖然這子嬰只做了四十六天秦王,但也不能不算數,如果用後一種方式來解釋預言,那就應該改成"亡秦者嬰"了。

亡秦者胡也,大秦帝國竟然滅亡在一本書上?

說起秦朝的速亡,不能不給趙高記上頭功。秦始皇一嚥氣,他就策劃修改遺 詔,把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賜死,其他諸公子也一律宰了,這就斷了秦朝的命根。剩下一個小渾蛋胡亥做了皇帝,他學著老爹的樣,又是巡遊天下,又是大興土木,給秦朝的暴政再加上一把火。終於弄到六國造反,丞相李斯、去疾等人卻想把暴政降降溫,安撫天下,收買人心;趙高哪能讓"革命"這麼 快就流產了?就下狠手把這三個人收拾了,從此秦朝就失去了對付六國的指揮中心。趙高讓胡亥呆坐在咸陽宮中,吃喝玩樂,殘暴不仁,等到劉項的義軍打到老秦國的地盤上,趙高就積極配合,先收拾了二世,然後宣佈大秦國解體。趙高在關鍵時刻走的每一招都極為精彩,不能不讓人懷疑他是內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