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缺點就是大人的缺點,孩子身上的問題,你反思過自己嗎?

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這樣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說的是一對螃蟹母子。

母螃蟹看到小螃蟹總是橫著爬,覺得是錯誤的,就想糾正一下它。於是它對小螃蟹說:“孩子,你怎麼老是橫著爬啊,這是不對的,你應該直著走。”小螃蟹一聽,委屈地回答說:“可是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來走的呀!”

孩子的缺點就是大人的缺點,孩子身上的問題,你反思過自己嗎?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可笑,但卻揭示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即孩子的缺點就是大人的缺點。

生活中,大人總是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小毛病,於是就整天教導孩子“你不應該這樣,你不能那樣……”

殊不知,這些孩子身上的缺點和問題,很有可能正是自己身上的缺點和問題。

常言道“養不教,父之過”。

小孩子是大人的鏡子,當你看到孩子身上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應該看看,自己是不是就有這樣的“病根”。每個新生兒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和學習者。在父母身上,孩子不僅接受了他們刻意教給自己的一些東西,還會有意無意地模仿一些他們的言行舉止和思維方式。

因此,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孩子不僅會體會到每件事情的快樂和痛苦,還會將這些快樂和痛苦當做自己生活的模板,一直“重複”進行下去。

孩子的缺點就是大人的缺點,孩子身上的問題,你反思過自己嗎?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在觀察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發現:一個孩子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是快樂的事情之後,就會不自覺地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讓自己來體驗同樣的感情。

這位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強迫性重複”。

我們知道,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就會出現生氣、哭泣、大笑的情緒表現,這些表現會深深“刻在”他們的記憶深處,一旦有合適的場合,就會再次顯現出來因此,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也總是看到一個孩子在不斷地重複自己最開始的人際關係模式。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父母曾經給孩子留下了什麼“印象”,孩子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頻繁地重複這一“印象”。

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了敵意的印象,那麼他就會不斷地以敵意的形象來示人。他會對那些與他有衝突的人充滿敵意,甚至對他好的人他也會敵對相向。

孩子和大人其實就像小螃蟹和大螃蟹。

小螃蟹從大螃蟹那裡看到了要橫著爬行,於是自己就很自然地橫著爬。

孩子的缺點就是大人的缺點,孩子身上的問題,你反思過自己嗎?

因此,當你的孩子總給你惹麻煩,錯誤不斷,且總是不聽話的時候,你就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是不是在寶貝最需要你關愛的時候,你沒有給他足夠的關心?

是不是以為別人欺負了他,他才動手打了人家,而你根本沒給他解釋的餘地就打了他?

你總是說他是一個“小冤家”,仔細想想,你自己不也正是一個“大冤家”麼?

如果不是你的一系列或者錯誤或者不用心的做法,孩子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當你把魔鬼趕出自己的花園時,你會在你兒子的花園裡看到當然,如果你的花園裡都是天使,那麼你也會在孩子的花園裡看到天使。要想把自己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就要先把好自己這一關,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給孩子留任何陰暗和不好的印象,這樣,孩子才會不再是個“小冤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