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陷阱?國家主體才會面臨?與你無關?這問題時刻在影響你!

又是新的一年,還是一樣的收入,工資似乎與你只存在一條一毛錢短信的關係。芸芸眾生之中,有多少殫盡竭慮的中產面臨“收入天花板的陷阱”,收入增長不給力,房子、孩子、養老等支出令人亞歷山大。但我們今天先不討論微觀個體,放眼全球來看,

大部分國家(經濟體)的“職業生涯”亦遭遇類似的“收入陷阱”困局。


收入陷阱?國家主體才會面臨?與你無關?這問題時刻在影響你!

陷阱從何而來


眾多研究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對世界銀行在2006年首提的“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概念頗感興趣。何為“陷阱”,至今並無統一界定的標準,簡而言之,當一個國家(經濟體)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3896 -12055美元后,經濟發展缺乏新的增長動力,導致經濟“失速”長期停滯不前,無法越過中等水平這個檻,最終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18年,全球218個經濟體中,高收入、中等偏上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低收國家分別有81、56、47和34個。


陷阱有何表現


“陷阱”的衝擊表現為經濟發展遲緩的同時,那些被過去快速發展所掩蓋的問題集中爆發,造成貧富分化加劇、產業升級艱難、城市化進程受阻、社會矛盾凸顯。

當然,究竟是永久性的深陷泥潭,還是經濟週期中短暫的停留,仍值得商榷,但“陷阱”這一概念指出了及時調整發展模式、優化增長方式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是值得肯定的。一般來說,克服“陷阱”需要從制度創新、產業升級、資源分配、增加就業、加大研發等方面對症下藥。


收入陷阱?國家主體才會面臨?與你無關?這問題時刻在影響你!

舉個不合適的例子

每個國家都是世界大班級裡的一員,排名末尾的同學幡然醒悟猛發力,在考試中超常發揮取得中等成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就好比曾經的“差生”,取得進步後又沒適時調整學習方法,成績始終徘徊在中游水平,雖通宵達旦努力,學習成績遲遲未發生質變,與前列優等生始終保持鴻溝,長此以往,“中等生”逐漸產生自我懷疑,引發一系列併發症,最終損害身體健康。


別人家的孩子


世界總是有一些無法望其項背的榜樣,全球能從發展中國家躍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就是這些鳳毛麟角。那些和中國在文化上高度類似的東亞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都成功地邁過了“中等收入陷阱”,並牢牢佔據著發達經濟體的地位。

收入陷阱?國家主體才會面臨?與你無關?這問題時刻在影響你!

中國在1998、2010年相繼進入中等偏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2018年人均GDP近9800美元,單純掙脫指標的桎梏指日可待(日本、韓國跨越陷阱分別耗時12年、8年)。


無論“中等收入陷阱”真實存在與否,我們都無法逃脫歷史的洪流,必須面對社會發展中的疑難雜症。從人口紅利到工程師紅利,從受制於人到自主可控,國家經濟的提速換擋,個人收入的拾級而上都需要你我的積極參與。


最後,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