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有多厲害?出道即巔峰,日本近代海運事業第一推動者

自從日本江戶幕府於寬永年間(1624~1643)發佈鎖國令後,專念於國泰民安,根本不考慮海權興衰及海外發展,海運事業衰敗到了頂點。黑船事件,閉關鎖國的局面被打破後,幕府號召各藩推廣、傳授使用艦船的技術,文久元年(1861)傳令各藩,獎勵建造大型船隻、鼓勵購買外國艦船並允許在國內自由航行,對不熟悉航海者可根據要求借予領航員和水手;意在加強國防事業。翌年幕府撤銷鎖國令、解除了出航海外的禁令。

隨後在明治維新時代,日本海運業有了進一步發展。三菱公司的創始人巖崎彌太郎就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三菱有多厲害?出道即巔峰,日本近代海運事業第一推動者


巖崎彌太郎是前土佐藩士,曾擔任小參事。利用管理藩所有船舶之便,借用其中3艘輪船,建立了名為“九十九商會”的漕運公司,承諾平時從事東京、大阪、高知之間的船運事宜,如有戰事則專門承擔該藩運輸。該公司於1870年開業,開業當時由於勢單力薄並無顯著業績。不久,九十九商會暫時解散,之後改稱“三川商會”。

1871年7月廢藩置縣後,巖崎廉價收購了舊藩所有輪船6艘,拖船2艘,小船、帆船、倉船各1艘,於大阪再創船舶公司,並在東京設立分店,按照山內氏家徽的三柏葉製作了三菱徽章,為公司取名為“三菱商會”。三菱商會成立一兩年後,業績勢如破竹,遠遠超過郵政蒸汽輪船公司(1875年承攬郵政業務後改稱為三菱郵政輪船公司),更加熱衷於擴張業務,國內的航運業很快便在其掌握之中。


三菱有多厲害?出道即巔峰,日本近代海運事業第一推動者


1874年發生佐賀之亂,三菱公司為執行公務將總部遷至東京,大阪變為分公司,業務繼續擴大。不久政府出兵臺灣,與內地的佐賀小動亂不同,軍隊及軍需品的運輸只能全部依靠船舶。當時政府認為僅國內航業無法勝任此重要任務,欲請求當時仍掌握著日本海運主權的美、英、法等外國輪船公司中最為強大的美國太平洋輪船公司承擔運輸任務,並秘密與其交涉。但是美國宣佈嚴守局外中立,命令該公司薛覺商談,使政府的計劃完全落空。無奈之下,政府緊急撥款150.68萬兩銀,購入13艘輪船。但是由誰來管理及使用這些輪船,又成為政府頗為頭痛的難題。

三菱公司認為必須掌握這個大好時機,上書政府曰:“願以弊公司所有數艘輪船報效國恩於萬一”,此前大隈重信便認為巖崎具有超人之處,大久保利通同樣認為巖崎志向遠大。且大久保雖身為內務卿卻施壓朝野,大隈雖身為大藏卿卻言凌眾官,故政府一致決定接受巖崎建議,將購入的船舶交予三菱公司,委託其承擔所有軍隊及糧食運輸(當時郵政輪船公司也承擔部分運輸任務,但業績不佳),以應對一時之急務。此為三菱公司成功的第一個階梯,此間獲利甚多,三菱公司由此名震天下。


三菱有多厲害?出道即巔峰,日本近代海運事業第一推動者


侵略臺灣結束後,政府越發感到擴大海運的緊迫,遂加大幹涉保護政策的力度。並認為三菱有功,將曾經託付予其使用的所有軍用船舶無償贈予三菱,助其擴大事業。其間郵政輪船公司解散,政府又將該公司所屬的18艘船舶收購,全部交給三菱公司使用,其條件是承擔郵政運輸任務的所有船舶,無論平時還是戰時只要政府需要就必須供政府使用。政府為促進海運事業,自1875年起連續15年每年向三菱提供25萬日元特殊補貼;此外責成三菱公司成立商船學校(即三菱商船學校)及水手、伙伕培養所,以達到培養海員的目的;為此政府每年提供1.1萬日元的專項補助金。至此,三菱公司的基礎已經到了不可動搖的地步。

1877年2月西南戰爭爆發,此戰成就了三菱的海上霸權,使公司的創立者及經營者、土佐鄉士巖崎彌太郎一躍成為日本的海上王者。戰爭初始三菱奉命運送軍隊和糧食等軍需物資,出上海航線船舶之外,所有船舶皆為軍用。同年6月,平定叛亂尚未可期,三菱請求政府再度購入五六艘大小輪船,否則運輸任務難以完成,並要求一次性給予70萬美元的購船補貼。為解燃眉之急,政府不得不完全應允三菱的請求,三菱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加入公司資金38萬兩銀購入輪船10艘,業務急劇擴張,海上的無限利益悉為三菱壟斷。在海上擴張力甚微的明治初年,唯獨三菱獲取鉅額財富,僅僅數年便成為日本唯一雄視海內的大公司,無人可以與之抗衡,這便是三菱的崛起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