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中國紅十字會1904年成立,以發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最近在抗擊疫情發生的一些事情將紅十字會再一次推到了風口浪尖,人們將視角再一次轉向了社會救助、慈善的方面。

其實在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紅十字會的社會救助類的慈善機構,今天耿哥就來跟大夥說說這裡面的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發展歷程:古已有之的慈善概念

中國古代的慈善概念早已存在。

《左傳》有云:“慈者愛,出於心,恩被於物也”;又曰:“慈謂愛之深也”。

《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北史·崔光傳》中所講:“光寬和慈善”

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對於慈善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個完備的解釋,也就是尊老愛幼、扶貧助困已經是我國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這一點在各個時期的學術思想中也有體現。例如孔子提倡“仁”的思想主張,注重對鰥寡孤獨、殘疾者的救濟、收養,對貧困、突遭不幸變故者的救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思想概念有了,那必然有慈善救助的活動,慈善救助活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發展。

原始社會。原始社會往往以氏族的形式聚居,在內部提倡一視同仁、平均平等的思想,所以就衍生出了平等互助的最初慈善救助的形式,也是我國古代慈善救助的萌芽。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救助活動大多以個人為主體。

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恰逢佛教傳入我國,宗教的思想也影響著我國的慈善救助意識,宗教引人自覺自發的開展慈善救助活動,同時正是這一時期,慈善救助開始形成了組織,有了組織性、系統性,慈善救助開始走向規模化。

宋朝。宋朝的慈善救助可謂慈善史的里程碑時期,大夥都知道“義莊”這麼一個地方,它是由我們所熟知的,那位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所創立的,這個地方主要是幹什麼呢?它管的可多了:貧窮的學子上不起學,它管;婚喪嫁娶,它管;天災人禍,它管;人們吃不起飯,它也管。。。。反正基本上是跟慈善救助有關的它都管。這個“義莊”模式直接奠定了宋朝的慈善救助事業發展基調。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明清時期。根據前人的經驗,以及人們思想的不斷髮展,慈善救助也有了不同的形態,開始出現了民間的自發組織,這與咱們現在的慈善救助機構有些類似。

救助形式:多元化的慈善機構

我國古代並沒有現在這麼完備的慈善救助體系,同時也沒有像我們今天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古代農業社會,也無法達到系統的保障程度。因此,單一的慈善救助形式是行不通的,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衍生出多元化的慈善機構。

官方為主的社會保障機構。舉辦社會保障機構也是各級官府實施其保障職能的有效途徑。如唐玄宗在位時設置收容、救助貧病孤疾者的專門機構。宋代的官辦社會保障機構主要有常平倉、惠民倉、福田院、居養院、慈幼局、惠民局、養濟院、漏澤園等等。元明清時期對“老弱群體”實施救濟的措施得以完備,元明兩代是以養濟院為主,另外還設安樂堂、棲流所、惠民藥局等救助機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民間的社會保障機構。前面我們提到了,救助中也有自發的民間的機構,它與官方的不同,多是自發的,多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基本上是有鄉紳、富豪出資的形式。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明萬曆年間,楊東明組織的同善會。民間舉辦的社會保障機構屬於是官辦機構的補充,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宗族、宗教創辦的救助機構。前面也說過,宗族和宗教在慈善救助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義莊”便是宗族慈善的代表;明代無錫鉅富安國及其子孫的“贍宗黨”救助項目,就在族內承擔了助學、養老、殘疾救助、濟貧、婚喪嫁娶補助和災害救助等保障項目;唐朝各個寺廟開辦悲田院,專門收養老而無依的人。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體制特點:救助保障相當全面

我國古代慈善救助的活動形式可謂十分的全面,特點也是十分的明確。

形式全面、覆蓋面廣:基本上覆蓋了社會上的各個階層,不論你是書生、農民、老、弱、病、殘都能得到救助。而且值得一提的話,救助形式也很多樣,可能大夥都說救助不是無償。免費的麼,其實在我們古代還有一種放貸形式的救助,類似於現在的小額貸款吧,但是這裡面能貸的有種子、工具甚至耕牛。

官方為主、民間為輔:政府在我國曆史處於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統治者施行仁政政策,想有所作為;另一方面官方的高度集權,不允許民間團體的組織大規模存在,有利於統治者的統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精英事業、內斂封閉:無論是朝廷推動的慈善救濟工作,還是民間慈善活動,一般都由地方上有影響的士紳或官員主辦,經費來源主要是少數富人的捐獻,平民百姓很少參與。中國古代的社會精英大多是儒學的接受者,儒家學說講求個人修養,自我完善,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在自我-家庭-國家的鏈條中,始終沒有社團這個概念。范仲淹的“義莊”,宋熹的“社倉”都是為族人而設。

監督管理:專門機構的監督體制

我國古代至少從西周開始就有了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府救助措施,還設立了專門機構和官員管理政府救助事務。歷代的政府救助機構設置均以倉儲為主,且種類繁多。秦漢時期,朝廷“令邊郡皆築倉,以谷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糶,名日常平倉,民便之”;東漢永平五年,朝廷又“作常滿倉,立慄市於城東”。在南北朝時期,又有“義倉”的設置。此後歷朝設置的救助機構除了常平倉、義倉外,還有社倉、廣惠倉、惠民倉等。《周禮》中就有地官司徒之職,其職責是“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其後秦漢時期的丞相、唐時的戶部、宋時尚書省下的戶部、元時的中書省、明清時的戶部,都是分管政府救助事務的部門,部門內又設立了職官。從歷史上看,政府救助雖然不是這些部門或職官的專門職責,但至少可以說明當時政府救助的管理已經成為政府或官員的重要職責之一。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結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慈善需要科學組織,愛心不能被消費

古代慈善救助機構的發展經驗,對我們來說是個寶貴的財富,有著很多我們值得借鑑的地方,結合我們古代的慈善發展理念,科學有效的組織慈善救助活動。在人類發展史上,社會救助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我們不變的行動,但請記住:慈善需要科學組織,愛心不能被消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知道古代也有像紅十字會一樣的機構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