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隔離”中,預見2020年的自己

在“自我隔離”中,預見2020年的自己

​沒有鬧鐘,沒有擁擠的上班路,沒有熱鬧的工作日午餐,天天窩在家裡做“貢獻”,是不是特別想去外面看看?感覺不到外頭的生活氣,會不會有一種漂浮的失重感?外面有什麼?外面什麼也沒有,只有自己。


刷朋友圈可以看到:不出門的日子大家反倒是比上班還要忙,在家鍛鍊廚藝,在線辦公,開發技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些人在前線抗擊病毒,有些人在獨處空間裡依然保持著世界的運轉。


沒有人真的喜歡這種自我軟禁的生活,因為不想出門和不能出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我們都是理性的,願意犧牲暫時的自由換取健康的確定性。得益於這次隔離,我們也獲得了一次難得與自己相處、向內觀想的機會,完成由於長久繁忙工作一再擱置的自我探索,在真正放鬆的時候停下腳步思考一些看似簡單實則難以回答的問題。


比如:

你想擁有怎樣的一生?

我的回答:愛、平和和喜悅。


這組詞語不是我的原創,是我很多年前讀到《遇見未知的自己》時記錄下來的,一直銘刻在我的心頭,併成為我一生嚮往的狀態。回憶過往經歷的種種,什麼時候讓我感受到愛、平和和喜悅呢?閉上眼睛思考片刻,我想嘴角露出微笑的那些記憶便是——


是和一本本啟悟我的書相遇的時候,如同初戀時的怦然心動;是和親密的朋友嬉戲聊天的時候,放下所有桎梏的坦誠相待;是感受到鮮活生命個體巨大能量的時候,讓我熱淚盈眶;是靈光閃現的每個時刻;突然感覺自己“活著真好”的瞬間;是和過去不美好的自己和解的時候……


每個年齡段看著自己在曾經某個時段寫下的文字,寫下這些文字時帶著當時的心境和當時的故事,再回首同樣會產生新的感受。體會這些充滿愛、和平和喜悅的時光,都是滋潤我生命的能量,更是促使我繼續向前走的動力,以此追求自我定義下的人生之路。


2020沒有任何計劃,卻在“自我隔離”的時光裡,預見2020年的自己:

1.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2.什麼都不幹只會滋生焦慮與恐懼,所以至少培養一個愛好。

3.珍惜歲月靜好,理解生命的意義是敬畏和尊重。

4.與信息保持距離,預防信息過載所帶來的智商下降。

5.做預防性儲蓄,沒有任何特定的目的,就是對系統性風險的預防。


“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忙時,心不亂;閒時,心不空。

調成靜音模式向內深耕自己。

願大家如寬廣蔚藍的海洋,

安靜而又深沉。

(原文來自:洪梅的微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