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有好壞之分嗎?在曹操這,再差的資源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資源有好壞之分嗎?在曹操這,再差的資源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資源有好壞之分嗎?

只要會整合和利用,再差的資源也能化腐朽為神奇。在歷史上,也有一位整合資源的高手,這個人就是曹操,今天就分享一個關於曹操整合資源的故事。

要有一雙發現資源的眼睛

董卓死後,他手下的李傕郭汜兩個人為了爭權打起來了,於是大臣們就只能帶著漢獻帝從長安逃回舊都洛陽,曹操聽說了此事,想要迎接漢帝,之前曹操攻打徐州時,呂布張邈偷襲了他的後方大本營兗州,雖然後來他回軍殺了張邈,但呂布卻逃到了徐州,與劉備合兵一處,當時曹操樹敵太多,也怕別人攻打他,將天子捏在自己手裡,就可以挾天子令諸侯,自己就能獲得更大的權力。在當時,天子可以算是最優質的資源了。

可對於這個想法,當時曹操的部下中卻有人不同意這麼做,很多人單純的認為當時要爭更多的土地和城池,皇帝也就是個孩子,沒什麼大用處,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荀彧和程昱就力主要迎回天子。

《三國志》: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

建安元年秋(公元196年),曹操在洛陽迎接到天子,當時洛陽的宮殿城池已經讓董卓在撤退長安的時候給燒燬了,吃飯住宿都成問題,一看這情形,曹操他向漢帝和大臣們建議將國都轉到許城(今河南許昌),一來大家有吃有住,二來那裡是自己的大本營,也方便更好的保護天子。大臣們一看這情形,也沒法不同意,於是都來到許昌。


資源有好壞之分嗎?在曹操這,再差的資源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當時曹操因為救主有攻,皇帝就封曹操為大將軍,還封了候,但當時曹操知道袁紹勢力大,不能得罪,不肯接受這個官銜,於是就請漢獻帝把袁紹封為太尉,但袁紹也不肯接受,還對曹操用天子之命給他封官不滿,於是後來又改封袁紹為大將軍,曹操就做個司空,名車騎將軍。

《三國志》:於是以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公之下,不肯受。公乃故辭,以大將軍讓紹,天子拜公司空,行車騎將軍。


用好平臺,發掘人才,用優勢資源吸引優勢資源。


當時曹操掌權,有一些人看出曹操也不是善輩,心裡也不服,很多大臣都不願效力,有的都告老還鄉了。都城有了沒人辦事也不行啊,於是曹操重用荀彧,讓荀彧做了尚書令(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辦公廳主任),讓他幫忙招安招攬賢士,荀彧認識文化圈的人不少,通過他的努力,後來荀攸、郭嘉,武將典韋、于禁、徐晃等都歸入曹操帳下。連北海太守孔融這樣有名望的人也被曹操請出來做官了,這樣一來,文武人才都有了,這是會用平臺、也會用人,用朝廷這個大平臺,再用荀彧這樣的能人,用優勢資源吸引優勢資源。

那劣勢資源怎麼用呢?

人才是有了,緊接又有一樁難事擺在曹操面前,當時連年征戰,再加上連年水災、旱災和蟲災不斷,百姓都無心耕種,就是種了,兵馬一來,也沒法收割,就是收割了,這家搶那家奪,自己也吃不上,所以乾脆都不種,平常就搞點野菜樹皮果腹。

資源有好壞之分嗎?在曹操這,再差的資源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朝廷到了許昌,周邊聚集了很多難民,都向朝廷要救濟,曹操一看這不行啊,本來軍隊的糧食都不夠吃,現在朝廷來了人更多了,糧食更不夠了,後來他重用潁川人棗祉(zhi),把這些難民都集中起來,發給他們種子農具,分發土地,建造軍營讓他們集中成一個個營地,名義上也算是軍隊,但他們只管種地、沒有軍餉,有了收成他們自己留四成,上交六成,難民們本來就沒地方住,現在有地方住,有活幹,有收成了還能自己留著,有了飽飯吃,很多難民都願意加入,就這樣,曹操用最小的代價解決了危機,還保證了軍隊和朝廷的糧食供給,真是一舉兩得。這就是“遷都屯田”的典故。

《三國志》:是歲用棗祉、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參考文獻:《三國志》《中國歷史故事》
你也不妨想想,身邊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助自己成功呢?

資源有好壞之分嗎?在曹操這,再差的資源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如果你也對歷史感興趣,可以關注本號,會定期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讓我們一起端詳歷史,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得感悟與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