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一氣含三混沌初,

太清立教自虛無。

誰將周禮東傳孔,

誰入函關化胡夷。

八十一章明道德,

百千萬億鎮玄都。


如果不是考古或中文等專業,我們普通人對古文古籍知之甚少,我們大部分人對太上老君和老子的認識,還停留在影視版《西遊記》的水平上。

這裡邊還要提一本書《封神演義》,現在也有很多“封神”類的影視作品,我們的認識基本僅此而已。


太上為道之祖,體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

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

老子是老君爺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之王《道德經》。

我們一般人認識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太上老君可不是給玉皇大帝燒鍋爐的,(見上圖),三清的圖片,左側是太上老君,中間是原始天尊,最右側是靈寶天尊,他們三個的合稱就是“三清”。

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靈寶天尊

鴻蒙未分,化元光一道,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稱名曰道(太上無極大道)。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第二化玉宸道君,靈寶天尊;第三化太清聖主,道德天尊。




那麼對太上老君身份做註解比較詳盡的還有幾本道經,比如《太上老君開天經》,還有《太上老君清靜經圖注》,我們看下原文:


無極品第一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注:老君曰。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

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鬱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千變萬化,難以盡推。或化儒聖,或化釋佛,或化道仙,隱顯莫測。或著感應,或著道德,或著清靜,功德以無邊。


萬法天師、盤古神王、鬱華子、大成子、廣成子……這些都是太上老君的分身或者說化身吧!老子也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因為經注的原文很明確的指出,或著道德、或著清淨,著作《道德經》的就是老子嘛!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軒轅黃帝曾問道於廣成子,按照《太上老君清靜經圖注》的解釋,廣成子其實也是太上老君的一個分身或者說化身,那麼“黃帝問道廣成子”,其實不也是向太上老君問道嘛!

黃帝也有本著作《黃帝內經》,後世中醫奉為聖典,所以我常說、佛道儒醫武易是有關係的,我一直倡導“六以之道”:

以醫固本

以武強身

以易明理

以佛修心

以道養神

以儒治世


太上老君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千變萬化難以盡述,功德已無邊。老子一氣化三清,在《封神演義》裡就有,在書裡這哥三個都是鴻鈞老祖座下,“封神故事”其實就是闡顫教和劫教的一場大戰,靈寶天尊打不過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聯手,一生氣要重塑宇宙再造乾坤,被上級制止了……


這裡邊我們看著好玩,其實認真分析也有深意,上清靈寶天尊想“重塑宇宙再造乾坤”,必須得有一個前提,你得“先天地生”才行,否則你重塑宇宙的時候,不就把自己毀滅了嘛!

如果靈寶天尊有重塑宇宙再造乾坤的能力,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都該有這個能力才對,“三清”都應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想破譯這一段,我們先要接著上一篇的課繼續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傅奕本)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帛書版老子甲本)

(做個說明,現代版本《道德經》我們選取傅奕本作為對照)

因為君王避諱,造成了今版《道德經》上百處修改(別的還不算),那麼按照現代人理解的語義來說,“常”不等於“恆”,這裡邊有字義有很大差別。


春常在

春恆在

清朝皇帝老婆的級別,就有“答應”也有“常在”,這個“常在”應該是經常在皇帝身邊才對,但是皇帝不可能只和你一個人睡,所以“常在”其實也有“不在”的時候。


春常在

年年都有春天,只要有“年”春天到了春就在。

春恆在

就不是這個語義了,沒有其他三個季節了,都是春天,這才是我們現代人理解的“春恆在”。


比如長春真人丘處機。“長春”我們就可以理解為“恆春”,邱真人的精氣神和身體永遠是春天,“恆、定”在春天

,這樣理解沒有錯誤。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帛書老子對校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傅奕本)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帛書版老子甲本)


《道德經》(傅奕本)的這種改動,這足矣讓我們誤讀這兩句話。

再加上古今“斷句”不同,現代版還缺了非常關鍵的“也”字,那麼我們誦讀起來高下立現。

這句話我在上一章我已經解釋完畢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搞懂“三清”的位置和高度,此處我們先請出郭店楚簡中我認為的整個《老子五千言》的綱領篇《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倉熱。倉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倉熱之所生也。倉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一缺一盈,以己為萬物經。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埋,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謂……(聖,是明太一也。

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強,責於……(弱,謂上下之道也)。

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從事者,必託其名,故事成而身長。聖人之從事也,亦託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並立,故過其方,不思相(輔。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於東南,其上(低以弱。不足於上)者,有餘於下,不足於下者,有餘於上。



《太一生水》我必須發原文,並且是全部,因為它太重要了,很多說法有上下相互的關聯性,我必須要用到這篇文章的全部才能說清楚。這還不夠我還得請出郭店竹簡的原字和原樣才能剖析。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郭店楚簡的《太一生水》圖片


看到了沒有,我們唸叨的“太一生水”在郭店楚簡的原圖片中,我明明看到了“大一生水”,這個“太一生水”是很多專家和學者的共同論斷,我經過辨識與思考,也認同了這個觀點,按照這個邏輯“大”和“太”可以“同意義”。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楚簡老子柬釋》第69頁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楚簡老子柬釋》第89頁


《太一生水》前三句如下:

太一生水。

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第一句開宗明義——太一(大一)生了“水”!(水是有引號的)

其實真正的原文是:太一生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水。楚簡《太一生水》


我的理解是:太一生了一個水樣的狀態!

這才合上了後邊的文字——有狀昆成!

有的版本解釋為“有物混成”,也是沒錯的。

因為中華文字是“書畫同源”

那麼文字離開了“圖畫”單獨成為一個“字”的時候,這個字未必能表述原圖畫全部的意思。

你看文字最終要返到“原圖畫”上,這一點很少有人能做到,所以就造成後世的很多誤解和曲解。


太一生了一個水狀物,我們就當它是“水”吧,但是絕不要把它當成人間的

這時候我們再次請出“三清”。


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上清、太清、玉清

三“清”都是“水”。

都是太一 生 水的“水”!

諸君明白了否?

“清”本身就有“三點水”,按照《封神演義》來說,如果上清靈寶天尊有“重塑宇宙再造乾坤”的能力,那麼此刻他就應該生成了,“三清”必須生在天地之先,才可能有“改天換地”的法力。

因為馬上世道就變了!

太一生水,這裡邊我理解應該這麼讀:

太一,生,水!


水被太一“生”出來,水離開了太一單獨存在!然後才可能出現——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


這時候天生成了,然後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如果天先生成後才有“三清”,那就不對了,他們就不可能有“改天換地”的本事了。只能“換地”了。


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

地生成後再“化生”三清,三清就連“換地”也做不到了才對。

所以《太一生水》是綱!

我再引申一下,《太上老君清靜經圖注》這本書,“清淨”不也是“水”嘛!其實也是“太一生水”的水,這才叫“經文”啊!

解釋“水”的特性,不就是解釋“道”嘛!


有了《太一生水》這個我欽定的《綱領性文件》為後盾,那麼我們看“有物混成”“有狀昆成”,它裡邊蘊含的字義沒有區別,“混”就是昆多了“三點水”,這個一點錯也沒有,因為太一就是生了個“水狀物”,簡而言之就是“太一生了水”嘛,加了“三點水”,也許後世更容易明白。


不過這裡有個關鍵性的問題——你不能失卻原文!

《太一生水》這個篇目在郭店楚簡中埋藏了2400年,當然還有竹簡版《老子》,致使我們2400多年都看不到原本原文。

太一生水

太上老君


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

兩個名號是有關聯的!

都是“太”字開頭。


注:老君曰。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

(《太上老君清靜經圖注》無極品第一)

鴻蒙未分,化元光一道,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稱名曰道(太上無極大道)。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第二化玉宸道君,靈寶天尊;第三化太清聖主,道德天尊。

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陰抱陽,生天地萬物,生仙佛,生聖,生賢,倶以從道而生,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此節摘自網絡)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這個炁字念qi(氣)

祖炁就是祖氣。


近代我們有個道家修行者出了一本書就叫《炁體源流》。


我個人以為,無、無、炁這幾個字在春秋戰國時代有時是通用的,有時各有各用。它們甚至可以代換!

其實在老子寫書的年代,各國文字並不通用,比如郭店楚簡就是用楚國文字寫的,一篇文章我寫給誰,也許只有收信人才能看懂,現代人是無法理解的。


馬王堆帛書中就出現了現代版的“無”字和“

”字,是分開用的,我相信在寫成帛書的年代,這兩個字的字義是不同的,誰也不是誰的簡寫,各有各的意思。從此處深究進去,也許就是破譯《道德經》的金鑰匙



馬王堆帛書甲本原文是這麼寫的: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観其眇(妙),恆有欲也,以観其所嗷,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馬王堆帛書乙本原文是這麼寫的: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観其眇(妙),恆又有欲也,以観其所嗷,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又玄,眾眇(妙)之門。

傅奕版(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我依據《太一生水》,依據馬王堆帛書版甲本,擅自修改一版我自己認為對的《道德經》諸君看看!!!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炁,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道),無慾也,以観其眇(妙),

恆(道),有欲也,以観其所嗷,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下面我用方言做個好玩的全文翻譯: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道啊,這東西可說捏!(可道也),我說的道,只是道的表象,我無法形容他的內在,(非恆道)但俺知道它是確實存在滴!

如同給人起名字一樣(可名也)

我叫他小孩,

他長大了就叫青年,

我叫他青年,

他已經變成壯年了,

我叫他壯年,

他又變成老人了(非恆名也)。

名字是我(老君)起的,這個人自己不知道!

一個固定的名字概括不了人的一生,這個道理和我們給“道”起名字是一樣的,它既一成不變又千變萬化,萬事萬物中都有它的參與,道的偉大語言是不足以形容的。

炁,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萬物還沒有形成之前,宇宙中是炁,《太一生水》的開篇中寫道:太一生水。其實就是這個炁,我在原文中怕你們理解錯誤,我畫了一副圖畫——

太一生水

太一生了一個水樣的狀態!


你叫它“水”也行,叫它“炁”也罷,它沒有固定的樣子,就是個“”,或者“”而已,它是萬物萬物的宗祖,所以

炁,名萬物之始也。

這時候炁該是父親的角色

它不斷地變化,終於有一天它變得有形有相了(有),它的身份性別就變了,這時候它是萬物的母親(有,名萬物之母也)。

這時候它由“恆”道變成了“可道也”,因為有形有相,我就可以形容它了。

恆道因為從宇宙誕生的剎那,它就“恆定”在那裡,它無慾無求,無來無往,無盡無休,就是那個樣的存在(無慾也)。你想了解“恆道”,就的“”!

這個字用的不對,這是現代人用的,我在原文中寫的是“以観其眇”!

妙,怎麼來的?

你“少”用“目”才能“妙”啊!

如果你們現代人不懂,去廟裡請教我那些出家修道的徒子徒孫道士們,他會告訴你怎麼

“少用目”,如何“閉目打坐”的訣竅,你只有這樣做,才能瞭解“恆道”!進入恆道的至高境界!

在佛家這個方法叫“觀自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這麼說能懂了嗎?

這是“道”恆不動的時候,你瞭解接近它的方法!

那麼它有一天想動的時候呢?恆(道),有欲也,以観其所嗷。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這是個象聲詞嗷ao發(熬)的音即可,各個版本用字也許不同,但是這個字是表“發音的”,不是一種聲音,而是各種聲音。

太一生水啊!

老子一炁化三清啊!

你們動動腦子想想,別管是“水”還是炁,它是能量,它是生成衍化宇宙的龐大能量(恆道),恆道啊!它運動起來能沒有聲音嗎?

你們後世總是傻傻的說,天地始於一震!

這個震沒有聲音嗎?

所以嘛!

恆(道),有欲也,以観其所嗷。

“恆道”或者說它“水”,或者說它“炁”,或者你們現代人叫它“能量”“能量團”,我老人家都不介意。

它動的時候太壯觀了,你們能看得見它的變化,比如電閃雷鳴,比如天崩地裂,這就不用我老人家說了,你們可以直接觀看到它的偉大,

親眼看到,

親耳聽到,

親自觸摸到!

此處我不需要在說別的了!

其實“道”本無言!(沒法說),文字是為了把你帶入“情境”!這個道理你們現代人要懂!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道有“恆無慾”和“有欲”,兩種狀態,兩種都是“道”的不同顯現(或者說動靜),它們是同根同源的,都在“道”的本體上呢(異名同胃)!這個胃就是胃,不是不知所謂的謂,此處代表道的“統一本體”。

我們現在這個宇宙啊!

現在的宇宙吧!就是道“有欲”和“無慾”兩種狀態互相運動下的混合產物,你們看到的九大行星都是圓的,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好玩不?

其實推廣開來,銀河系不是如此嗎?

整個宇宙不是這樣“旋之(中)有旋”嗎!

像有“弦”“玄”(線),牽引著它們旋轉一樣,(玄之有(又)玄)。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張至順道長

旋轉中還有旋轉,從這些地方去深入,你就能看清道這個東西。

這是眾眇(妙)之門啊。

這是眾眇(妙)之門啊。

這是眾眇(妙)之門啊。

道!

水!

炁!

氣!

能量團!

名字都無所謂,都是(可名也)後人編的!別糾結!

你們現代人能懂就好,也不枉了我老人家西出函谷關時給你們留下這麼多文字啊!

沒有《太一生水》這個“綱”,你們現代人很難看懂我老人家的本意啊!

我想這個篇目就到這裡吧!

楚簡老子道德經 |一爇化三清與太一生水篇(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