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手握閒置資金卻申請貸款,反手就買理財:銀行,小心被“套”

請警惕:新一輪資金套利在路上。

我一朋友的公司剛剛嚐到吃利差的“甜頭”,竟然還慫恿我拿著我的“小微企業”也去問銀行要點低息貸款試試。(果斷拒絕並不齒!)

其中招數,其實都是些玩過時的套路,無非就是銀行們正在“銀根寬鬆”放低息貸款完成扶持企業的目標;而企業們在這遇冷的疫後市場,有些並沒有擴張產能的衝動、實際也不缺錢,倒騰資金反手再買些高收益理財,還能套點利。

一、

本來想曝曝光我這朋友公司的做法,後來發現不用犧牲他了,因為更出名的億聯網絡都收到監管問詢函了:手握幾十億的閒置資金,卻還在伸手向銀行申請貸款。

市場上有“錢去哪了”的追問。“愉見財經”當然相信大部分錢去了實體缺水的地方,但仍有一小撮,在空轉。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億聯網絡理財產品期末餘額為34.9億元,比上期末增加30.56%;貨幣資金期末餘額為1.06億元,比上期末減少71.63%。同期,公司短期借款期末餘額為5002.68萬元,現金流量表顯示報告期內借款收到的現金為2.97億元。

另外,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餘額增加至約2.01億元,同時公司披露公告稱擬向銀行申請不超過8億元的綜合授信。

這也就是說,儘管億聯網絡有34.9億的理財和1.06億的現金趴在賬上,資金流較為充裕,但2020年以來公司短期借款卻在增加,還仍向銀行申請貸款。

深交所問題很切要害:要求億聯結合公司理財產品收益與銀行貸款成本,說明擁有大量閒置資金的同時申請銀行貸款的原因及合理性。

億聯網絡回應稱,公司2019年平均理財收益率在4.2%以上,2019年8月至今的新增貸款平均貸款成本為3.2%,其中人民幣借款利率已逐步下降至3.6%,美元借款利率更是長期低於3%(2020年4月進一步下降至2.2%),結合公司可以獲取到一定的貸款貼息(貼息比例是實付利息的50%左右)。

億聯倒是很實誠,說得挺明白:貸款成本遠低於公司平均理財收益率。億聯網絡的貸款成本和理財收益率已出現明顯倒掛,利差達100BP左右。

億聯網絡是出口型企業,每年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進行投保,保費較高,2019年高達974萬元。國家為扶持出口企業,對中信保覆蓋下的應收款融資有貼息扶持政策,因此公司申請貸款屬於正常享受國家對行業的扶持政策。

企業手握閒置資金卻申請貸款,反手就買理財:銀行,小心被“套”

二、

可問題是,低息貸款、貼息貸款,這些資金是扶持企業經營用的,不是買理財用的額……

可目前的大環境的確如此:流動性充裕,市場資金利率中樞呈下行態勢,再加上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導向,部分企業融資成本降低。個別企業拿到錢後,由於對國內外經濟增速不確定性的擔憂,並沒有擴大生產與投資的動力。

Anyway“愉見財經”寫稿是寫出經驗了:每次我寫完“資產荒”類選題,似乎總會孿生一個“資金空轉套利”類選題——以前是金融同業間空轉,現在是企業在套利。

(備註一下,以前同業之間套利也有類似邏輯,比如一些機構基於低成本資金,通過購買利率較高的同業存單或同業理財等,以期限錯配或流動性溢價的方式進行套利。如今,同業監管是很嚴了,但對實體企業們寬鬆又寬容。)

- 企業負債端:部分企業通過發債、銀行信貸、票據貼現等方式,可以獲得的較低成本的資金;

- 企業資產端:投向收益率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或者是結構性存款,特別是結構性存款,相較其它理財,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相對穩定。

興業研究分析師郭益忻提及:“短貸、票據、短融的利率是很低,而結構性存款價格是剛性的,由此衍生成巨大的套息空間。”

“愉見財經”查了一下,目前部分大企業的短貸與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價差,高的可能達到150個基點;小部分的中小企業用流貸和票據,與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價差,也可能會有幾十個基點。

票據數據是,年初以來,票據利率下行頗為明顯,就國股銀票轉貼現利率表現來看,6個月期品種已從2.69%左右下跌至2.18%,1年期品種從2.70%左右下跌至2.22%。

再挖一個數據出來,大家看看會不會是巧合:3月份結構性存款餘額大增。據央行數據,截至3月末,全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約為11.67萬億元,較去年末增加2.07萬億左右,創歷史新高。其中,單位結構性存款(包括企業、機構等)更是增幅顯著,增加了4593.36億元,尤其是中小行的單位結構性存款,新增3737.2億元。

去年下半年我們還追蹤了監管出手加強對“假結構”的監管,結構性存款遭遇“急剎車”。沒想到幾個月後,結構性存款疫後春風吹又生。

企業手握閒置資金卻申請貸款,反手就買理財:銀行,小心被“套”

三、

說完企業側,說說銀行側。

企業套利得以形成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市場上存在收益率高且流動性好的資產,比如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等。

這裡要補充兩個關鍵點。據開篇那套利企業主介紹:

- 有個別銀行自己為了完成普惠金融指標,但又不放心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於是會默許企業拿了貸款後就買本行理財,好歹資金還在自己眼皮底下控制著;

- 但大多數套利案例裡,都是拿著A銀行貸款,去套B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這裡的B銀行,我猜是中小行的概率更大。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對於各個期限的保本類、非保本類理財產品,股份行、城商行的收益率均明顯高於國有大行。比如6~12個月保本類理財,國有行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29%,而城商行的則為3.93%;再如6~12個月的非保本類理財,國有行的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9%,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則分別為4.11和4.44%。

再來看量。如前文所述,在一季度單位結構性存款新增的4593.36億中,中小行佔據了大頭,佔比超過80%,側面反映了企業客戶等對中小行結構性存款相對更青睞。

中小行也不想把負債成本搞的那麼高的,實在也是“南南南南”吧。銀行本身是有攬儲壓力的,而相比國有大行,中小行依靠普通定期存款吸儲的能力較弱,只能發行更高收益的產品以吸引資金,並且在流動性、同業負債佔比等監管指標考核要求下,中小行負債壓力更大,進而導致負債成本居高難下。

同時,受疫情影響,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承壓,同步影響融資端。中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金融行業首席戴志鋒分析,考慮中小銀行的風險問題仍然突出,未來銀行業分化將持續,具體路徑表現為“銀行負債-銀行資產-風險利差拉大”。

企業手握閒置資金卻申請貸款,反手就買理財:銀行,小心被“套”

四、

套利起、套利滅。我的佛系看法是,一切自有過程,市場總會自淨。

第一,市場自己會擠壓套利空間。套利行為是投資者利用市場運行中的不均衡、不平等來獲取利益的行為。不均衡是動態市場的常態,故而套利的出現也是市場的一種常態。隨著套利的持續,利差空間將會收窄,套利機會趨於消滅,市場也將處於新的動態平衡之中。

第二,監管和銀行也會作為的。“愉見財經”瞭解到,以結構性存款為例,目前已有股份行進行額度限;另外,此前央行還下發了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包括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如此一來,利用結構性存款進行套利已經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