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電影《我不是藥神》之所以引發許多人共鳴,就在於它揭示一個討厭的社會現實。也許世間太多不平等已經讓人不寒而慄了,但更讓人痛苦的是,即使在死神面前,也沒辦法做到完全平等。那些高昂的特效藥,把很多人對生命的留戀也生生扼殺了。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簡說: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過墳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可是如果缺醫少藥,你可能會比其它人更快地站在上帝面前!

當然很多人看來,隨著科學的發展,死亡將不再是生命的禁區。可今天我要推薦給大家的這部電影,高度發展的未來社會,很多社會底層的人,仍然無法擺脫死亡的威脅。與《我不是藥神》電影如出一轍,甚至更加嚴重。

電影開頭,描繪了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的著名思想實驗。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原理,鐳有衰變和不衰變兩種可能,而貓也相應地具有死或者活這兩種狀態。導演用薛定諤貓定理,暗喻了科學發展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複雜兩面性。抑或是普羅米修斯之火,抑或是潘多拉魔盒!

生命只是一門生意,道德倫理必須服從商業邏輯

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按揭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經濟行為。這似乎是資本家提供的一項貼心服務。你沒有錢,卻想擁有一輛漂亮的汽車。沒有關係,你只需要付出少量首付,就可以將它帶回家了。即使到期不能償還,大不了等著讓銀行回收就可以了。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而在電影《重生男人》中,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從技術上已經完全擺脫了生老病死的威脅。不論哪個器官出現衰竭,隨時可以更換,只要你付出一筆足額的金錢數目。即使暫時無法完全支付,還有器官公司的分期服務。

可一旦分期款逾期,你的器官就面臨強制回收的風險。在聯邦公司的部分用戶看來,自己支付不起相關費用,器官被回收,等著自己將是軀體的衰亡。儘管聯邦公司在取出器官前,都會例行公事詢問當事人,是否準備救護車。可許多身無分文的人,無力支付器官款,更無法負擔救護車費用。只能在絕望中等死。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而在聯邦公司看來,用戶的器官款不能及時打到公司賬戶裡,那只有及時止損,收回商品來挽回損失。即使這商品,可能是人體的一部分。但生命只是一門生意,道德倫理必須服從商業邏輯。

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讓掌握核心技術的部分精英階層。搖身一變,成了凌駕於普通人之上的特權階級。他們取代了神的位置,擁有了對普通人生殺予奪的權利。

而普通的人們,要麼與追討人雷克一樣,依附於特權階級,充當他們牟利的工具。要麼就只有東躲西藏,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與邊緣,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當構成生命的器官可以隨意被買賣,生命也變成一種商品。在這個荒謬的世界裡,生命似乎具有了某種薛定諤貓的特性。

一方面,它無比貴重,成了很多人遙遙不可及東西。死亡開始變得嫌貧愛富,那些窮人想要在這世界上生存,即使付出萬般艱辛,也終究不過是一場夢。但同時,生命又變得如此輕飄飄。它被那些特權階級打上價格標籤,明碼標價出賣。被出賣的不只有商品的價值,還有曾被人類視為黃金般貴重的平等與自由。商業資本把生命廉價地仍在地上,讓他們在輕視和踐踏中瑟瑟發抖。

科技高度發達的物權社會,個體的生命覺醒,註定會走向沉淪

很多觀眾認為,電影主人公雷米之所以被變成插管植物人,是因為同事兼朋友的設計陷害。其實,這只是很淺顯的表象。真正的本質,在於雷米作為個體的生命意識覺醒。

在多次的追討任務中,外表冷峻的雷米目睹太多人被取回器官後的死亡,讓他開始懷疑並逐漸討厭此項工作。但迫於生活的壓力,他決定申請調回銷售部門,至少不用直接面對當事人的死亡。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而他親密的朋友傑克卻不這樣認為,雷米是他最完美的追討人搭檔。為了留住雷米,他在一次任務中做了手腳,讓雷米心臟衰竭,並換上了昂貴的人造心臟。當然,這麼大額的費用肯定得用分期。

從獵手變成了潛在的獵物,本就厭惡這份工作的雷米的內心更加糾結。其實,如果繼續做一名合格的追討人,他完全可以承受分期費用。

當過去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不幸遭遇,突然感同身受地出現在自己身上。雷米決定冒險一搏,他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不合理的社會機制。

但悲哀的是,這個成熟的物權社會,具有穩定可靠的篩選機制,讓那些大談人性的另類快速消失。電影的細思極恐在於:這個高度發達世界上,可能沒有純粹的人類。

讓雷米念念不忘的歌手貝絲,她的膝蓋、眼睛、嘴唇等等器官,都並非來自孃胎的天然之物,而是被更換了多次的人造器官。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處在社會頂層,以弗蘭克為代表的公司高層,更不可能是肉身凡胎。

一個軀體都不完整的人,怎麼可能有完美的人性。

電影中,雷米除了心臟,其它地方均不是人造器官。所以,他才會生出憐憫之心。但這樣的另類生命,註定會走向沉淪的末日。

亨利式電影結尾揭示的困局與迷惑,偽造的意識與模糊的人性

在文章情節結尾時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給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覺,又不得不承認他的合情合理。這種結尾藝術,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體現。故被稱為“歐·亨利式結尾”。

電影最後峰迴路轉,讓人瞠目結舌。電影呈現的雷米的抗爭情節,以及最後與女友幸福生活的結局,不過是一場虛幻的白日夢。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原來,搭檔傑克在回收器官的時候,就一舉制服了雷米。而後的情節,都是雷米自己的想象。

為了彌補自己設計陷害雷米的愧疚,傑克把渾身插管的雷米接入了公司的最新M5神經網絡。

這時候的雷米,成了一個不能動彈的阿凡達。連自己的真實意識都被無情的剝奪了。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不僅肉體失去了自由,連靈魂都陷入了牢籠。

一個人的軀體與精神都遭到了篡改,這個人還是以前的那個人,這個人還是完整的人嗎?

在劉慈欣的《三體》中,藍色空間號得知地球滅亡後,迅速拋棄了舊有道德,並殺死了萬有引力艦員。這儘管有違地球道德,但卻是保留地球文明最好的方式。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劉慈欣《三體》

科幻版《我不是藥神》,即便未來可以長生不老,但那未必屬於你!

所以,套用現在的道德標準,去審判未來的社會行為,這無疑於緣木求魚。人類遠祖自從脫離飲毛茹血生活,那些依附於此原始道德也灰飛煙滅。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無論是走出非洲,還是地理大發現,以及工業革命。人類文明上的曙光閃耀,都是讓人類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人類擁有了支配並創造生命的能力,人與物的界限卻日益模糊。特別是連意識都可以被改寫,人的自由意志似乎也不復存在。

笛卡爾曾說:

我思故我在。

當人類的思緒都成了人造之物,真正意義上的人還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