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性格是失去自我嗎?為什麼?

醋小蝦


知道”德性“嗎?


性格是他人對你德性的視角,也稱品性。自性是自我對自已德性的視角,也叫良知。改變性格就是改變他人對你的認識,你能改變別人對你的認識嗎?
借《哪吒》之言:生而為魔,那又如何”這是神魔的自性,自性”不等同於“任性”,自性是一種對內在的知覺,人有人的自性,人的自性超出了人性,那還是人嗎?
如果你有“自性”別人才會說你有“性格”,性格”會變,但自性難變。“性格”是別人對你”德性“的評價,會隨時境和人異而改變的。而自性是內在的視角。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性格”,但不是每個人都覺知“自性”,有人從來不自省自己的”德性“,只在意別人評價的”德性“。
被別人看透的”德性“很多,被自己覺知的”自性“很少。
”自我“不過是對”德性“自知自覺的一種態度,一種意識,意識不是知覺,它是知覺的發揮,心念的作用,它是隨客觀條件生長變化的,它的外在就是“情緒”,它的內在是“人性”,內核就是”自性”。”自性”與“人性”和諧就是”德性“,反之就是失”德性“。

“人性”對”自性”既呵護也摧殘,全在自省自覺,所以”自性”泯滅才是失去自我的開始,”自性”發現和成長才能有“自我”存在覺知。

其實你所害怕失去的“自我”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流光2020


改變性格不是失去自我。而且是完善自我。比如說,一個人的性格比較倔強。動不動就好發脾氣。不是和這個吵起來就和那個打起來了。這種性格的人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社會上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不適宜的。經過領導再三教育。親朋好友的幫助。徹底改變了這種不適合交際的性格。變成一個能夠團結大多數人的性格。他不但沒有失去自我。使自己成為一個盡善盡美的人。有什麼不好嗎?沒有。人是環境的產物。要適應各種環境的生存。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不實應,那麼就會被淘汰。性格必須與時俱進。其他人都不會慣著你壞脾氣。


慈音1


以前比較主流的觀點是,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說,一個人一出生內心是純淨的,善良的。其他壞的脾氣,不好的性格是後天養成的。但是現在還有一種觀點是,人之初,性本惡,一個人一出生內心是邪惡的,沒有善良可言,一切以自己為中心。

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應該是性格由不好變成好的情況,對於性格好,我的定義是,沒有暴力情緒,內心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善良。

我們可能性格暴力,不愛社交,孤僻,做事不溫不火,我覺得當我們認真的把自己一些性格改變了,你會發現,你並沒有失去自我,而是找到了真的自我,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我們要做的是去改變自己而適應環境,而不是等環境改變來適應自己,把自己的一些性格改變了,你會變得更加好。


松鼠貝斯手


1、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每個人的內心都尋求與外界發生關係,其背後是因為人類獨有的自我意識的誕生。我們都渴望被看見。我們的體驗和感受,只有被你看見,我們才能確認它的真實存在。

這個關係是廣義上的關係,可以是與人、或與物。如果這個關係給我的回應是好的,那麼自我得以被確認是好的;

如果回應是不好的,自我無法被確認,甚至會認為自我是不好的,那就產生死本能。這股死本能的力量向內就傾向於毀滅自己,向外就傾向於毀滅世界。所以,自殘和暴力相伴相生。

2、世界即是關係

被看見的需求是如此原始和根本,認識到這點,我們可以進一步推理。往小了看,可以得出沒有一個人可以守住秘密不分享;往大了說,這對刑偵破案、領導一個組織、教育問題兒童都有極大的幫助。

3、如何在關係中“看見”?

我們要看見別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與他同步,做他的鏡像。比如只要學小孩的動作和語言,他就會很高興;再比如,任何的感同身受和共情,都會使對方的感受到被看見,讓對方確認自我的存在。而且如果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我就感覺到了愛。

更高級的“看見”,是全神貫注的和一個人在一起。當我全神貫注帶著愛關注你,你感覺到了我的存在,同時你的存在也就被確認,此心即安。這種全神貫注的關注,也能使人與動物建立感應聯繫。任何關係中,只要有全神貫注的狀態,都能建立高質量關係。

4、高質量親密關係,能滋養自我,讓人走出自戀

自我意識或被看見的需求,驅動我們去構建關係。所以尋找關係的原因,是自我意識的需求,但我們常常不自覺的試圖在關係中滿足自己的自戀。因為自我意識和自戀,都是人極為根本的需求。但自戀,卻會阻礙我們構建健康的關係,偏離初心。

這就使關係可以分為“我與它”和“ 我與你”兩種類型。前者是為了滿足我的自戀,證明我的強大和正確,為了達到我的目的;後者是通過關係,確認自我是一種美好的存在,形成相互依戀。

自我渴望被看見的需求,只有在高質量的親密關係中才能滿足;而大部分人都在關係中誤入滿足自戀的歧途。

如果自戀在關係中受損,就傾向於獨處,保護自己的這份自戀和掌控感。但這種退縮是壓抑了自戀和自我被看見的需求。

所以,高質量的親密關係,能滋養自我,讓人走出自戀;


總結一下,

人尋求構建關係的人性動力,是自我意識,是渴望被看見;

但自戀會破壞關係,阻礙我們建立“我與你”的美好關係;

而高質量的親密關係,能滋養自我,讓人走出自戀。


小樓觀月


改變性格是失去自我嗎?我覺的首先得搞清楚什麼叫改變性格。個人認為,性格是不會被改變的,每個人的性格是生好的,只是因為最初的環境,讓你用某種狀態對待環境,對待事物的,待人接物,思考解決辦法。慢慢的因為環境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遇到突發事情,使你受到挫折,打擊,從而讓你變的成熟,待人接物或者思考問題變的更加成熟,這能說是失去自我嗎?又能說這是改變性格嗎?只是成熟了,認清自已的不足,從而去完善自已。人總要慢慢變的成熟,經歷各種各樣磨難,經歷不在自已承受範圍內的挫折。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孩童時期有爸爸媽媽,成人了就得靠自已了。磨練,成長,成熟。希望每個遇到難事的人都能堅強的撐過去。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服輸的,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挫折,磨難。這不是失去自我,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叄月JC


改變性格看以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去改變的,自我又是什麼呢?自我不一定是好的東西,我覺得人就需要在成長中逐漸的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完美,就像每一件工藝品要精雕細琢才能達到精緻,人需要慢慢的完善自己才能達到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舒服的境地




上帝垂青的孩子


改變性格就是讓自己的性格發生遷變,改變是自己對自己、人、事、物的各方面執著強弱,不會改變自我意識;除非你強力不執著,讓心意識停止,像植物人一樣,自我就起不來了,如同失去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