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習有用的東西,卻不敢邁出重要的一步,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原來是小劉


1、百分之百的安全,帶來的是百分之百的束縛。進步的前提是你敢於邁出第一步,而不是總在擔心,自己這一步邁得漂不漂亮。

2、大部分選擇自殺的人,究其本質都有一個共同點:覺得這個世界和自己無關了。這其實是最可怕的事情。猶豫我們人類天然就是群居性動物,害怕被孤立的空間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基因中。

3、更新速度快,說明這些談資的保質期非常短。與其花時間去搜集馬上就變質的談資,不如把注意力花在保質期長且能夠增值的知識上。

4、很多朋友都說,父母的期望是最大的枷鎖。其實真正的枷鎖應該是:順從父母給你帶來的安全感。從小到大,父母是你最主要的依靠。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是的他們並不感輕易違背父母的意願,畢竟這有可能是事關生死的反抗。這種情緒延續到成年,大部分人依然擺脫不掉,他們可能從來都不敢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父母的阻礙可能反倒是最好的檢驗,它考驗你是否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決定,最重要的是為這個選擇負全責。負全責的意思是,不論這件事最後結果如何,我都一個人承受,不會連累父母。邁出這一步很難,畢竟一想到今後出了差錯,再也沒人能夠幫你,就會很無助,但是沒辦法,如果不放棄這部分的安全感,你可能永遠也沒辦法邁出第一步。

5、不要怕缺席,更不要總想著刷存在感,感覺自己已不在就有人說三道四。這樣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一些不相關的事情上,比如花時間揣測別人的用意,以及花時間讓自己討別人喜歡等等。害怕被嘲笑的人,更有可能成為“表現型人格“,過份關注別人的評價,通常是為自己進步挖的第一個坑。想要克服這一點其實也不難,方法可能出人意料:不要嘲笑別人。這不是簡單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是說壓根把嘲笑這個概念從你的腦子裡清除出去。我們都是觀念的產物,腦子裡沒有這個概念,你是根本不會 為此感到煩惱的。就像腦子裡沒有”注意力“這個概念的人,是不會因為自己被各種八卦吸引,而感覺到任何損失的。

6、能夠一起聊得熱火朝天固然好,但是如果你能為別人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建議和幫助,就不會陷入到”錯過熱點,插不上話“的恐慌當中。

7、其實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想清楚這兩件事的重要登記:一是別人眼中的“好形象”帶來的滿足感;二是自身進步帶來的滿足感。別人眼中的好形象塑造起來並不困難,說白了這部分是可以通過“裝”來達到的。所以消耗的時間短,實現起來也相對輕鬆。相比之下,真正的進步則沒那麼容易。最重要的是這部分沒辦法裝,人最終是沒辦法騙自己的。所以要想改變過度在乎別人眼光的方法,並不是一味地迴避這件事,而是要讓自己切身體會到進步帶來的快感。等到這種快感慢慢追上了好形象的快感時,面子對於你來說可能就不是那麼值得糾結的事了。

8、“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這是一個萬能問句,可以和任何場景搭配。並且還是個可以無限疊加的問句,只要你願意永遠可以繼續追問下去。這種本能的顧慮,能讓我們更為謹慎地作出選擇,但是每件事上都過度追求這種安全感,只會消耗掉我們本來就稀缺的注意力。

9、其實按理說,聽路邊下棋的老大爺聊天,也是可以有所收穫的,就像一塊不走的表,一天也有兩個時刻是準確的。但是沒有人會為了蒐集諮詢而去找下棋的老大爺,也沒有人會戴不走的表。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蒐集有用的信息,而是在時間和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地蒐集有用信息。如果你的微信和微博已經被垃圾信息攻佔,為了獲取一兩點有用的信息而忍受噪音困擾,這本身就有悖於我們重視“注意力”的原則。

10、上市公司有個現象,就是絕大多數原始股都會被第一時間在二級市場上出售,很少有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很久。不論是百度、阿里還是新東方。原因在於內部員工能夠看到很多企業做的不好、甚至很差的地方,所以公司一上市,馬上拋售股票,落袋為安,即便這些股票隨後翻了好幾倍。

11、“擴大讀書量”“背誦書中內容”,對於這些指標的過分追求,恰恰是大家應該警惕的。讀書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與其想著如何做到過目不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應用讀到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年哪怕只讀一本書,也要讓這本書的內容結結實實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隻為了多一點談資或者閱讀清單上多一個書目。

二、提煉

1、注意力是鑽石,要用在刀刃上。要把注意力放在保質期長且能夠增值的知識上,放在應用所學知識上,而不要放在嘲笑這個觀念上(包括嘲笑別人或擔心被別人嘲笑),不要放在擔心失敗上。

2、信息的收集要有效率。信息迭代快,要在時間和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地蒐集有用的信息。刷朋友圈不要刷存在感,而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建議和幫助。

3、提升自己是破除恐懼的捷徑。在意別人的目光、在意失敗、在意被孤立,最好的辦法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取得真正的進步,獲得進步帶來的滿足感。

三、聯想

墨菲定律說,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吸引力法則也說,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時,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最重要的確實是調整自己的注意力,關注什麼就會看到什麼。想起自從朋友送了我兩個箇中國結之後,滿大街都看到中國結,但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還以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沒有。

四、行動

1、練習不評判,不評判別人,也就不容易評判自己。

2、學以致用,爭取把靈感、奇妙的句子記錄下來,並轉化成筆記、文章、行動。

3、提升能力,提升能力,提升能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別人的評價、目光都是浮雲,自己得到的才是真的。

4、學習失敗,學習從失敗中看到經驗,學習從別人的反饋中獲得參考,學習做不完美主義者。


美食作家祖山兄


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一篇文章、一把樂器、一首歌、一幅畫等等,因為我們感興趣所以想去學習。

我們這一輩子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以下是我的個人觀點:

1.有用的東西,這是一個廣義詞,什麼是有用的東西?很多很廣泛的東西都是有用的,在這裡我理解你的有用的東西分為兩種,a.對於你來說想學習的這個東西對於你的工作或者學習有很大的幫助。b.學習的這個東西是自己的一個愛好,閒暇時間特別想去做的。

2.我們必須思考這個對你有用的東西利弊關係,你覺得學習了之後對你來說會有怎樣的改變,是越來越好,以後終身受益?還是一時興起的念頭,其實學習了之後用處不大,思考清楚了要不要邁出這一步你心裡就有打算了。

3.如果這個東西對你很有用,一直想要學習,但你一直沒有邁出這一步,又到底是什麼原因,是自身的原因。還是其他的原因影響了你的這個決定,這個不得而知。

其實,生活有時候是有很多的無可奈何,我們每個人都有想學的東西,但是由於很多原因我們還沒有學習,有時候是抽不出時間,有時候是因為其他的事情所影響。如果這些影響因素都不具備,只是單純的沒有勇氣沒有信心邁出那一步的話,那麼我們應該多給自己肯定,要相信自己。你看,我們的國家這次疫情那麼嚴重我們都可以戰勝,我們都有信心一起擁抱春天,這麼艱難的時刻我們都走過來了,還有什麼可以擊垮我們的信心。我們一起加油!


白衣天使微微


人們對於未知事物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存在的。既然想吃、既然有用,就必需告訴自己,你必需前進。

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經歷,做一件事之前,我們害怕,不敢前進,但當我們真正接觸之後,往往發現並沒有我們想想中的那麼難,只要我們開始了,所有的困難都有辦法解決。

我們不能猶猶豫豫,一旦猶豫徘徊,結果往往是我們 放棄了,一定要一鼓作氣 ,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


小鑫的日記


不要顧前想後,去試一試,你會改變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拼搏才會有結果,才能證實自己,才能知道你有什麼不凡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