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习有用的东西,却不敢迈出重要的一步,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原来是小刘


1、百分之百的安全,带来的是百分之百的束缚。进步的前提是你敢于迈出第一步,而不是总在担心,自己这一步迈得漂不漂亮。

2、大部分选择自杀的人,究其本质都有一个共同点:觉得这个世界和自己无关了。这其实是最可怕的事情。犹豫我们人类天然就是群居性动物,害怕被孤立的空间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中。

3、更新速度快,说明这些谈资的保质期非常短。与其花时间去搜集马上就变质的谈资,不如把注意力花在保质期长且能够增值的知识上。

4、很多朋友都说,父母的期望是最大的枷锁。其实真正的枷锁应该是:顺从父母给你带来的安全感。从小到大,父母是你最主要的依靠。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是的他们并不感轻易违背父母的意愿,毕竟这有可能是事关生死的反抗。这种情绪延续到成年,大部分人依然摆脱不掉,他们可能从来都不敢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父母的阻碍可能反倒是最好的检验,它考验你是否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为这个选择负全责。负全责的意思是,不论这件事最后结果如何,我都一个人承受,不会连累父母。迈出这一步很难,毕竟一想到今后出了差错,再也没人能够帮你,就会很无助,但是没办法,如果不放弃这部分的安全感,你可能永远也没办法迈出第一步。

5、不要怕缺席,更不要总想着刷存在感,感觉自己已不在就有人说三道四。这样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上,比如花时间揣测别人的用意,以及花时间让自己讨别人喜欢等等。害怕被嘲笑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表现型人格“,过份关注别人的评价,通常是为自己进步挖的第一个坑。想要克服这一点其实也不难,方法可能出人意料:不要嘲笑别人。这不是简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说压根把嘲笑这个概念从你的脑子里清除出去。我们都是观念的产物,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你是根本不会 为此感到烦恼的。就像脑子里没有”注意力“这个概念的人,是不会因为自己被各种八卦吸引,而感觉到任何损失的。

6、能够一起聊得热火朝天固然好,但是如果你能为别人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就不会陷入到”错过热点,插不上话“的恐慌当中。

7、其实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这两件事的重要登记:一是别人眼中的“好形象”带来的满足感;二是自身进步带来的满足感。别人眼中的好形象塑造起来并不困难,说白了这部分是可以通过“装”来达到的。所以消耗的时间短,实现起来也相对轻松。相比之下,真正的进步则没那么容易。最重要的是这部分没办法装,人最终是没办法骗自己的。所以要想改变过度在乎别人眼光的方法,并不是一味地回避这件事,而是要让自己切身体会到进步带来的快感。等到这种快感慢慢追上了好形象的快感时,面子对于你来说可能就不是那么值得纠结的事了。

8、“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是一个万能问句,可以和任何场景搭配。并且还是个可以无限叠加的问句,只要你愿意永远可以继续追问下去。这种本能的顾虑,能让我们更为谨慎地作出选择,但是每件事上都过度追求这种安全感,只会消耗掉我们本来就稀缺的注意力。

9、其实按理说,听路边下棋的老大爷聊天,也是可以有所收获的,就像一块不走的表,一天也有两个时刻是准确的。但是没有人会为了搜集咨询而去找下棋的老大爷,也没有人会戴不走的表。因为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搜集有用的信息,而是在时间和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搜集有用信息。如果你的微信和微博已经被垃圾信息攻占,为了获取一两点有用的信息而忍受噪音困扰,这本身就有悖于我们重视“注意力”的原则。

10、上市公司有个现象,就是绝大多数原始股都会被第一时间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很少有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很久。不论是百度、阿里还是新东方。原因在于内部员工能够看到很多企业做的不好、甚至很差的地方,所以公司一上市,马上抛售股票,落袋为安,即便这些股票随后翻了好几倍。

11、“扩大读书量”“背诵书中内容”,对于这些指标的过分追求,恰恰是大家应该警惕的。读书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与其想着如何做到过目不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用读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年哪怕只读一本书,也要让这本书的内容结结实实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为了多一点谈资或者阅读清单上多一个书目。

二、提炼

1、注意力是钻石,要用在刀刃上。要把注意力放在保质期长且能够增值的知识上,放在应用所学知识上,而不要放在嘲笑这个观念上(包括嘲笑别人或担心被别人嘲笑),不要放在担心失败上。

2、信息的收集要有效率。信息迭代快,要在时间和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搜集有用的信息。刷朋友圈不要刷存在感,而要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

3、提升自己是破除恐惧的捷径。在意别人的目光、在意失败、在意被孤立,最好的办法还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取得真正的进步,获得进步带来的满足感。

三、联想

墨菲定律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吸引力法则也说,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时,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吸引过来。最重要的确实是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想起自从朋友送了我两个个中国结之后,满大街都看到中国结,但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还以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没有。

四、行动

1、练习不评判,不评判别人,也就不容易评判自己。

2、学以致用,争取把灵感、奇妙的句子记录下来,并转化成笔记、文章、行动。

3、提升能力,提升能力,提升能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别人的评价、目光都是浮云,自己得到的才是真的。

4、学习失败,学习从失败中看到经验,学习从别人的反馈中获得参考,学习做不完美主义者。


美食作家祖山兄


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一篇文章、一把乐器、一首歌、一幅画等等,因为我们感兴趣所以想去学习。

我们这一辈子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

1.有用的东西,这是一个广义词,什么是有用的东西?很多很广泛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在这里我理解你的有用的东西分为两种,a.对于你来说想学习的这个东西对于你的工作或者学习有很大的帮助。b.学习的这个东西是自己的一个爱好,闲暇时间特别想去做的。

2.我们必须思考这个对你有用的东西利弊关系,你觉得学习了之后对你来说会有怎样的改变,是越来越好,以后终身受益?还是一时兴起的念头,其实学习了之后用处不大,思考清楚了要不要迈出这一步你心里就有打算了。

3.如果这个东西对你很有用,一直想要学习,但你一直没有迈出这一步,又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影响了你的这个决定,这个不得而知。

其实,生活有时候是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我们每个人都有想学的东西,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我们还没有学习,有时候是抽不出时间,有时候是因为其他的事情所影响。如果这些影响因素都不具备,只是单纯的没有勇气没有信心迈出那一步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多给自己肯定,要相信自己。你看,我们的国家这次疫情那么严重我们都可以战胜,我们都有信心一起拥抱春天,这么艰难的时刻我们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可以击垮我们的信心。我们一起加油!


白衣天使微微


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存在的。既然想吃、既然有用,就必需告诉自己,你必需前进。

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经历,做一件事之前,我们害怕,不敢前进,但当我们真正接触之后,往往发现并没有我们想想中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开始了,所有的困难都有办法解决。

我们不能犹犹豫豫,一旦犹豫徘徊,结果往往是我们 放弃了,一定要一鼓作气 ,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小鑫的日记


不要顾前想后,去试一试,你会改变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拼搏才会有结果,才能证实自己,才能知道你有什么不凡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