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如果中國這次沒有爆發疫情,現在世界會怎樣抗擊疫情?

天羿25


正好看了李蘭娟院士春節前,指導國內抗疫的文章(鳳凰網),所有抗擊疫情的行動,都在院士的掌握中。也可以說,胸有成竹。

即使中國沒有發生疫情,世界防疫的舉措應該也差不多。對專家而言,都知道切斷傳播途徑是最基本的。

封城的魄力,恐怕只有中國才有。


黃劉空


如果中國這次沒有爆發疫情,歐美國家也會象現在這樣抗擊疫情。剛開始出現,不瞭解情況,觀察、研究。越來越多時,政府重視,投入資源。最後嚴重時,採取隔離措施。同時投入資金,研發疫苗。

不過這個過程將會持續佷久時間,不會象現在這麼快就進入隔離狀態。

2009年4月初,美國爆發H1N1甲型流感。4月底,美國疾控中心宣佈進入公共緊急狀態。衛生部門和媒體開始宣傳要勤洗手,戴口罩。7月,流感蔓延,美國疾控中心從國家戰略儲備中拿出25%的戰略儲備物質,提供給各州,包括1100萬劑抗病毒藥物,3900萬套口罩和呼吸機。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發放了5950萬個N95口罩。同時要求患者在家自我隔離。許多學校停課放假,一些公共集會被停止。到2020年4月,世衛組宣佈流行病結束。歷時一年多,造成美國6000萬人被感染,35萬人住院,1.8萬人死亡。

哪一國的政府不關心他的國民?尤其是選舉國家,他們把選票看的非常重,即使為了選票,也會採取措施。

但是,如果他們所採取的措施影響或損害經濟利益,他們可能會猶豫不決。在遲疑中,疫情蔓延擴散。

歐美國家醫學發達,對流行病學研究有很多成果。他們知道阻斷傳播途徑是控制傳染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使用這種方法,會嚴重影響經濟活動,他們不會輕易使用。即使使用,也不會很徹底。

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中國爆發,中國政府採取了果斷的嚴格的封城措施,以根本上截斷了病毒傳播的途徑。這也是中國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疫情擴散的重要原因。中國政府講人權,講的不是空泛的人權,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權:生存權、發展權、健康保障權。所以能在關鍵時刻,採取斷然措施,犧牲經濟,控制疫情蔓延!

西方國家,更注重經濟利益。中國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讓他們看到希望,但犧牲經濟又讓他們難以下定決心。抄作業不徹底,瞻前顧後,拖拖拉拉,疫情蔓延了,防控措施才一步步的嚴格起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中國為鏡呢?西方國家真該想一想。


遠望水繞山


"如果中國這次沒有爆發疫情,現在世界各國會怎樣抗擊疫情?”

雖然這是一個假命題,但也撥動著人們腦海中的琴絃,想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我們知道,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勇敢的,他總會想方設法拿下螃蟹。雖然這次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肆虐比其他國家來的都早,中華兒女舉全國之力,傾全民之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計報酬,不惜生命,勇敢逆行,與病魔搏鬥,為生命護航,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抗"役的階段性重要成果,為世界各國贏得了抗擊疫情的寶貴時間,也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的與時間賽跑,守護人們的生命安全。

可是,如果這次新冠疫情最先在其他國家爆發,相信,其他國家也會舉全國之力,傾其所能,守護好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也一樣能發現一些好的方法,總結一些好的經驗,雖然少不了可能要走一些彎路,但是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是靠逼出來的,一定會"車到山前必有路″,自然也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為,人們在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骨子裡潛意識的反抗本能會隨時迸發出來,並無限放大,會組織一切力量,窮盡一切手段,去對自己的生命安全進行自救和自保。

衷心希望本次疫情早日結束,還世界朗朗清日。


心靈滌盪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傳染到武漢爆發,是我們給世界做出了有利的見證,那就是我們有能力,有本事,有自信,黨中央一聲號令,我們上下一心把疫情很快就給控制在我們的範圍,逐漸到零增長,目前只是外來的疫情輸入。像這種抗擊疫情的速度,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凝固成一道城牆鐵壁,古今在國內外堪稱史無前例。

當然,我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犧牲了為這次疫情的醫護人員。我們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確確實實給世界贏得了寶貴時間,帶個好頭,並且總結不少治療經驗效果,特別是中醫療法的最好效果。有了治療的好方法,又有了好的防控機制,我們有鍾南山,火神山,雷神山,更主要的是我們中國領導人的重視,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特色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有我們團結的決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這就給世界一個好的借薦,好的風範,否則,疫情首先要是在其他國家爆發,沒有我們中國的經驗,那後果實在不能想象,英國就是一個例子,開始當疫情來臨時,首相在發表講話時,就要選擇放棄,向病毒投降。再看特朗普的態度,總是把經濟收入看的第一,把人的生命卻看作順其自然,總是言耳倒鈴,所以才造成目前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從這兩個事例來說,如果沒有中國的這次抗擊疫情的大扭轉,這個世界將會是個什麼樣,誰都無法估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