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如果中国这次没有爆发疫情,现在世界会怎样抗击疫情?

天羿25


正好看了李兰娟院士春节前,指导国内抗疫的文章(凤凰网),所有抗击疫情的行动,都在院士的掌握中。也可以说,胸有成竹。

即使中国没有发生疫情,世界防疫的举措应该也差不多。对专家而言,都知道切断传播途径是最基本的。

封城的魄力,恐怕只有中国才有。


黄刘空


如果中国这次没有爆发疫情,欧美国家也会象现在这样抗击疫情。刚开始出现,不了解情况,观察、研究。越来越多时,政府重视,投入资源。最后严重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投入资金,研发疫苗。

不过这个过程将会持续佷久时间,不会象现在这么快就进入隔离状态。

2009年4月初,美国爆发H1N1甲型流感。4月底,美国疾控中心宣布进入公共紧急状态。卫生部门和媒体开始宣传要勤洗手,戴口罩。7月,流感蔓延,美国疾控中心从国家战略储备中拿出25%的战略储备物质,提供给各州,包括1100万剂抗病毒药物,3900万套口罩和呼吸机。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发放了5950万个N95口罩。同时要求患者在家自我隔离。许多学校停课放假,一些公共集会被停止。到2020年4月,世卫组宣布流行病结束。历时一年多,造成美国6000万人被感染,35万人住院,1.8万人死亡。

哪一国的政府不关心他的国民?尤其是选举国家,他们把选票看的非常重,即使为了选票,也会采取措施。

但是,如果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影响或损害经济利益,他们可能会犹豫不决。在迟疑中,疫情蔓延扩散。

欧美国家医学发达,对流行病学研究有很多成果。他们知道阻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使用这种方法,会严重影响经济活动,他们不会轻易使用。即使使用,也不会很彻底。

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在中国爆发,中国政府采取了果断的严格的封城措施,以根本上截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这也是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中国政府讲人权,讲的不是空泛的人权,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权:生存权、发展权、健康保障权。所以能在关键时刻,采取断然措施,牺牲经济,控制疫情蔓延!

西方国家,更注重经济利益。中国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让他们看到希望,但牺牲经济又让他们难以下定决心。抄作业不彻底,瞻前顾后,拖拖拉拉,疫情蔓延了,防控措施才一步步的严格起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中国为镜呢?西方国家真该想一想。


远望水绕山


"如果中国这次没有爆发疫情,现在世界各国会怎样抗击疫情?”

虽然这是一个假命题,但也拨动着人们脑海中的琴弦,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们知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勇敢的,他总会想方设法拿下螃蟹。虽然这次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肆虐比其他国家来的都早,中华儿女举全国之力,倾全民之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计报酬,不惜生命,勇敢逆行,与病魔搏斗,为生命护航,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抗"役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为世界各国赢得了抗击疫情的宝贵时间,也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好的与时间赛跑,守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可是,如果这次新冠疫情最先在其他国家爆发,相信,其他国家也会举全国之力,倾其所能,守护好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也一样能发现一些好的方法,总结一些好的经验,虽然少不了可能要走一些弯路,但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是靠逼出来的,一定会"车到山前必有路″,自然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为,人们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骨子里潜意识的反抗本能会随时迸发出来,并无限放大,会组织一切力量,穷尽一切手段,去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进行自救和自保。

衷心希望本次疫情早日结束,还世界朗朗清日。


心灵涤荡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传染到武汉爆发,是我们给世界做出了有利的见证,那就是我们有能力,有本事,有自信,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上下一心把疫情很快就给控制在我们的范围,逐渐到零增长,目前只是外来的疫情输入。像这种抗击疫情的速度,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凝固成一道城墙铁壁,古今在国内外堪称史无前例。

当然,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牺牲了为这次疫情的医护人员。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确确实实给世界赢得了宝贵时间,带个好头,并且总结不少治疗经验效果,特别是中医疗法的最好效果。有了治疗的好方法,又有了好的防控机制,我们有钟南山,火神山,雷神山,更主要的是我们中国领导人的重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特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我们团结的决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就给世界一个好的借荐,好的风范,否则,疫情首先要是在其他国家爆发,没有我们中国的经验,那后果实在不能想象,英国就是一个例子,开始当疫情来临时,首相在发表讲话时,就要选择放弃,向病毒投降。再看特朗普的态度,总是把经济收入看的第一,把人的生命却看作顺其自然,总是言耳倒铃,所以才造成目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从这两个事例来说,如果没有中国的这次抗击疫情的大扭转,这个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谁都无法估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