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天生不適合學數學嗎?我感覺我就是?

李淑洲


對於中學階段的基礎數學來說,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天生適合或者不適合學。但是為什麼有人怎麼學都學不好呢?

一、對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數學感興趣的話自然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數學上。而大部分學不好的數學的人都表示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是厭惡心理。

二、鞏固數學基礎。

我想有些所謂的不感興趣和厭惡,是數學基礎不好在考試中拿不到理想的成績而產生的挫敗感所導致的,這時候應該好好學習基礎知識,首先應該把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礎題弄懂,然後就是多練,多大部分人來說,題海戰術還是有效果的。

也有人把責任歸咎於當前的應試教育,雖然應試教育確實有它的弊端,但它卻是一種很高效的篩選人才的辦法,應試教育的完善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適應它。

三、學習習慣

  • 1. 預習習慣

凡事預則立,每節課前都務必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在預習中能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樣就能帶著問題聽課,提高效率。

  • 2. 筆記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中學數學內容比較豐富,知識點之間串聯比較緊密,要系統學好數學就必須養成做筆記的習慣。筆記分為課堂筆記和錯題筆記,課堂筆記就是要將老師講的知識點記下,並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除此之外,還應該記下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重點、思路和解題方法。錯題筆記,就是在練習和考試中做錯的題目,將做錯的原因、正確的解題思路和關鍵記下,並及時複習,以保證下次不會再錯

  • 3. 課後練習

課後練習是鞏固知識,訓練解題能力的重要環節,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應該做大量的課後練習。有些同學將這些當做負擔,作業也僅僅是憑課上的一點點印象來做,甚至是格式不規範,抄襲,這樣往往是錯失了平時訓練的機會,考試的時候怎麼會考得過那些腳踏實地的同學呢。然後不理想的成績又會減少信心和興趣,後面的知識也會學不好,最後只會滾雪球一樣越來越糟糕。

四、環境的影響

環境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你身邊的同學都是愛好數學的,那麼你也會慢慢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


風逗細寒


沒有人天生不適合學任何東西,只是缺少天賦的話,難以達到一定的水平。

如果你是本科以下的學生,對自己有這樣的懷疑,只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數學應試的規律,同時,你不夠勤奮,而且不夠自信。你只需要不斷地問,和不斷地做題,整理錯題集,總結老師出題的形式和每種題型的解題規律,以及老師打分的標準,你的成績就會慢慢提高。如果你根本還沒有努力,或者是一根經地刷題而掌握做題技巧,成績只會越來越糟,或者止步不前,你的自信心就會更受打擊。所以,一定要鼓起勁來,在學習地方法上首先反思自己,然後就是日積月累的堅持了。

如果你是本科以上的學生,我想說是的,高等數學到達一定程度就需要天賦的幫助了,就像繪畫的靈感,音樂的樂感一樣,不是長久的練習就能達到的,你必然會比有天資的人吃力,如果真的難以理解數學的一些知識,你完全可以追求及格,不需要在不適合自己的道路上堅持。


師範生阿紋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信心不足,恐懼數學,建議從基礎知識出發,弄清楚概念的基礎上多刷刷題,鞏固紮實,穩紮穩打,逐步提高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