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區三年計劃②構建“高鐵+城軌+高速+機場+海上客運”立體交通

深汕區三年計劃②構建“高鐵+城軌+高速+機場+海上客運”立體交通

深汕區三年計劃②構建“高鐵+城軌+高速+機場+海上客運”立體交通

不久前,《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下稱《深汕特別區三年計劃》)正式發佈,通過六大工程36條舉措,積極推動深汕特別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創新區域合作模式,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筆者注意到,第二大工程為“實施城市建設構造工程”,涉及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市政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環境品質提升等方面,看點十足。

深汕區三年計劃②構建“高鐵+城軌+高速+機場+海上客運”立體交通

規劃引領 將全力推進土地全域收儲工作

《深汕特別區三年計劃》提出加快構建總體規劃佈局,以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初步建立“多規合一”協調機制,出臺深汕特別深汕特別區總體規劃,納入深圳市統一規劃體系中。完成“一心兩帶三軸四組團”空間規劃及“東南西北中”各組團控規。編制完成綜合交通、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海域使用及水、電、氣、通信、教育、醫療等重要專項規劃,編制完成深汕站、鮜門站規劃,研究鵝埠站、城際站規劃。

未來3年將全力推進土地全域收儲工作,建立符合深汕特別區實際的土地收儲機制和建設用地組件報批路徑;加快自來水廠、安居房、醫院、學校等重點項目的組件報批;開展“飛地”模式土地政策研究,建立深汕土地管理使用制度;大刀闊斧推進查違控違拆違工作,建立常態化和突擊性相結合的檢查機制,做到查控無間隙、違建零容忍。

交通提速 高鐵+城軌+高速+機場+海上客運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交通必須先行。《深汕特別區三年計劃》對交通作了重點規劃。

一方面是構建外聯大交通網絡。軌道交通方面,實現廣汕高鐵通車運行、深汕站(一期)投入使用和深汕高鐵動工建設,研究推進深汕城軌建設。高速公路方面,力爭實現深汕第二高速通車運營,深汕高速改擴建工程竣工,深汕第三高速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機場方面,完成深汕機場前期相關工作。港口碼頭方面,實現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和1個5萬噸級工作船泊位的一期項目良好運營,啟動研究二期建設,力爭打造成粵東地區最大的綜合港區;依託小漠、鮜門港,開通至深圳、惠州及汕尾的水上客運航線。

另一方面是建設內聯交通體系。重點推進“五橫六縱”內部骨架路網和各組團內部市政道路規劃建設,建設總里長300公里左右;“五橫六縱”等骨架路網局部建成,鵝埠、鮜門局部片區道路建設基本完成,小漠、赤石片區內部主要道路建設初具規模。建立與組團空間佈局相匹配的“TOD模式”交通結構,構建環山、沿河和濱海慢行系統,形成“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建設智慧交通感知體系、決策體系、管控體系和服務體系,暢達、便捷、綠色的內聯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品質提升 加快5G佈局,打造深汕雲平臺

《深汕特別區三年計劃》指出,未來要著力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標準質量和建設水平。全面推進水資源保障工程建設,保障約25萬人口用水規模。統籌推進全區汙水管網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雨汙全分流,汙水處理能力達到20萬立方米/天。紮實推進市政燃氣管網建設,爭取累計發展各類用戶1萬戶以上。初步建立垃圾分類處理,基本建成垃圾收運體系。推行公廁統一分級管理,沿街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廁基本開放到位。推進多級網絡銜接的市政綜合管廊系統建設。

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標準規範,初步形成智慧城市建設數據基礎。加快建設深汕雲平臺,打造統一的城市運行指揮中心和“互聯網+政務服務”中心。加快推進一批面向5G與物聯網發展的重點項目落地,搶抓智能時代發展先機。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3年,深汕合作區將推動建成鵝埠英達斯瑞公園、中心區望鵬山公園、小漠香山文化公園,全面提升城市潔化水平,打造“精、細、雅、潔”的城市綠地名片。

【記者】陶清清

【通訊員】鄒呈娣

【作者】 陶清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