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縣最早的學校—隴縣西大街小學

隴縣西大街小學是隴縣歷史最悠久的學校。西大街小學的前身是清代嘉慶年間的五峰書院。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隴州司牧張紉庵於今西大街小學址創辦官立五峰書院。設山長1人,主訓課事;齋長2人,經理庶務。道光十七年(1837)和二十二年(1842),先後重修擴建,增添號房、考棚、書齋共66間,還有桌凳、器具等。光緒六年(1880),隴州州同方玉潤來院主講,改舊署三堂為崇經閣。書院經費有基金銀800兩,除存當生息外,每年由州署補助錢300串文,鹽行年交錢40串文,28裡攤捐錢800串文。

隴縣最早的學校—隴縣西大街小學

隴州州同方玉潤他的《詩經原始》,對每首詩都循文按義,分析推斷原作者的創作思想、意境和原作者所要歌頌或鞭撻的主題,並對漢唐以來名家大儒對詩經的評說逐一點評,見解獨到,不為《詩序》《毛傳》所拘,被譽為"清文學家"。在師資上五峰書院可以說是一流的師資。 書院講授分兩類:一是文生課,對準備應試的生員進行補習講授,批改其文章詩詞。二是童生課,對已讀完《四書》的童生專講《五經》,以應童試入州學。知州每月初三來院親自考試,分等公佈成績。生員分超、特、壹三等;童生分上、中、次三等。對超、特等生員和上、中等童生分別獎賞5至8名。每月十三和二十三日,書院考核,由山長命題、評卷、榜示、分等獎賞。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廢科舉,興學堂,五峰書院遂改為隴州高等小學堂。這也是隴縣的新式學堂。距今有118年曆史,也是隴縣第一個百年學府。

隴縣最早的學校—隴縣西大街小學

現在的西大街小學圍繞“兩個主題”(家園、樂園),做好“三篇文章”(愛心奉獻、善心育人、孝心回報),把“2+3”育人模式貫穿於學校工作的全過程,認真思考五峰書院提出的“鴻蒙育人”的教育內涵,深刻把握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形勢和要求,創新提出了“尚樂崇善”的辦學宗旨,按照“敦品勵學 弘毅致遠”的校訓,創作了《攜手七彩明天》的校歌,設計製作了“成長”主題雕塑和校旗,形成了系統性、特色化、主題式的校園文化建設新格局。

隴縣最早的學校—隴縣西大街小學

在全國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命名錶彰大會上,隴縣西大街小學獨佔鰲頭,榮登金榜。厚重的一方沃土,以豐腴的身軀承載著西小人勇攀高峰、砥礪奮進的堅實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