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三寶五色沙的傳說

敦煌三寶也叫月牙泉三寶,說的是鳴沙山的五色沙,月牙泉邊的七星草和月牙泉裡的鐵背魚。

先說說敦煌三寶的五色沙,敦煌鳴沙山的沙子分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所以叫五色沙。五色沙的故事在敦煌流傳已久。

敦煌三寶五色沙的傳說

傳說創世女神女媧造人以來,忽然山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來,鬧的四處不得安寧。結果共工敗而不服,將頭撞向不周山。天塌下半邊,地面裂縫,山林燒起火,洪水噴湧,猛獸吞食人類。女媧選用多種多樣的五色石子,火化成漿,蒼天補上,天地定位。空中掉下五種顏色的石頭微粒落在鳴沙山上化作紅、黃、綠、黑、白五種顏色的沙粒。人們驚異道:“神山啊!”,頓時叩頭膜拜。從此以後,鳴沙山五色沙成為當地祈福,鎮宅、辟邪的聖物。

關於鳴沙山的來歷另有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將軍所率人馬的鎧甲為紅、黃、綠、白、黑五色。他領兵西征西域獲勝而歸,兵入陽關,在鳴沙山安營紮寨。那時候的鳴沙山並無黃沙,是座綠樹成蔭、水清山茂的青山。將軍心想,兵馬連日作戰,十分疲憊,也該歇息了。便令刀槍入庫,馬放青山,好生休息。誰知有天天黑,敵兵突然前來偷襲,眾將士只能赤手空拳遇敵廝殺,直殺得橫屍遍野,血流成河。敵兵獲勝,正當得意之時,霎時黑風四起,鋪天蓋地的黃沙像暴雨一樣傾瀉下來,頃刻之間,將敵兵和屍體全都埋在下面,形成了累累沙墜,成為大沙山。以後,沙山沒到颳風時,就轟轟鳴響,仔細一聽,好似金鼓齊鳴,又像刀劍撞擊,人們稱之為鳴沙山。颳起的沙粒有五種顏色,就是鎧甲變的。

沙療是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民俗非遺傳統養生文化,在敦煌五色沙療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中國自古就有沙療法,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提到過這種療法。而五色沙療則獨具特色,很早就被引入臨床,在炒熱的沙子裡休息有快速恢復體力的效果,配合其他療法還可更快治癒或緩解部分風溼骨科疾病。敦煌五色沙療面向全國加盟,一年四季可以進行,每年七八月是在敦煌實地進行戶外五色沙療的季節。

“五色沙”便是其中之一——“月牙泉邊有三寶,五色沙療傳承早,風溼骨病寒氣消,非遺已是國家寶”,說的便是敦煌奇寶“五色沙”。五色沙療敦煌傳統養生文化,在敦煌已經存在了上千年的歷史,幾乎是敦煌人三伏天必做的養生項目。為此,沙療被收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來到敦煌做沙療的遊客也是不計其數,隨著旅遊戰略的實施,敦煌沙療也越來越廣為人知。

敦煌三寶五色沙的傳說

一些患有風溼骨病,關節疼痛的患者,沙療尤其對症。目前已經明確的沙療研究有效率為:風溼性關節炎96.7%,類風溼關節炎92.02%,風溼性腰腿痛94.8%,骨性關節炎93.67%,坐骨神經痛94.8%,骨突出89.6%,白癜風88.6%。此外,沙療對糖尿病,由溼寒引發的病症如腎虛怕冷,月經不調,氣管哮喘等,也有奇效。並且無副作用,男女通用,老少皆宜。

敦煌三寶五色沙的傳說

經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定期做五色沙療療養,可以有效改善人體亞健康狀態,提高免疫力和新陳代謝。沙土蘊含的能量,能促進人體經絡通順,改善內分泌條件,從而促進人體祛溼排毒。從而達到治病也防病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