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的農村媒婆

人們習慣性的給媒婆貼的標籤就是:穿著大紅大綠的衣裳、打著紅紅的腮紅,臉上塗的白白的、手裡拿個帕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與時俱進的農村媒婆

過年回菏澤老家,吃過午飯,對門的大娘喊我媽去看某某家閨女相親的去。我問:“她不是比我結婚還早嗎,孩子不是挺大的了,咋還相親”?媽說:“她離婚了,一個女兒跟著她了,這不,上午相了四個,聽說下午還有好幾個呢”。我說:“拉倒吧,市場能那麼好”。大娘說:“閨女,你在外面時間久了,不知道,別看離婚帶孩子,一樣很多提親的,帶的是女娃又不是男娃,男方家不在乎的”。

我納悶的是:不是離不離婚,帶不帶孩子,而是相親資源那麼雄厚,一天好幾個。

和媽媽、大娘一聊才知道。現在都有相親團隊了!

好幾個媒婆聯合在一起,有的負責搜尋男方、女方的資源(尤其是女方的信息);有的負責報名(她們叫挨號),就是男方去她們那邊先去報個名,說明一下自己的情況,交上50塊錢報名費,才有資格去和女方相親;有的專門負責帶著男方去女方家相親。。。。。。

分工這麼明確,有分工才有合作。

幾個負責帶著相親的人,她們手裡的資源(男方信息)是互換的。比如:媒婆A帶著男一號去女一號家相親,媒婆B帶著男二號去女二號家相親,如果男女對不上眼緣,就換成了媒婆A帶著男二號去女一號家相親,媒婆B帶著男一號去女二號家相親,就是換一下男主角。以此類推,幾個媒婆手裡的資源一互換就可以多了很多次相親機會,也就大大提高了成功率。

這真是一個資源整合、資源共享的年代。連農村相親都用上了。

她們收費也很明確:報名收費多少,訂婚了再收費多少,結婚了再收費多少。真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勞動,以前是相親成功到結婚一下子收費多少,不成功就不收錢了;現在是一報名就得收費,才有資格相親,無論成不成,你都得先為人家的勞動付費。這充分說明了金錢的槓桿原理:幹多少活拿多少錢。

我找了個機會和媒婆聊了幾句。我問:“你們幾個媒婆之間,男方、女方的信息是互換的,那成功了,錢算是誰的呢”?媒婆說:“誰帶著相親成功算誰的”。又問:“那不帶著相親的怎麼算提成啊”?媒婆告訴我:接受報名一個多少錢,蒐集的可供相親的女方信息一個給多少錢。。。。。。

我直接驚呆了:這麼精細的分配製度,難怪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我問媒婆:“那你們這麼多男方信息互換,怎麼就能知道他和這個女方配不配呢”?她說:“我們有個群啊,會在群裡說一下女的大概情況,比如,年齡、身高等,哪個媒婆有合適的男方資源就和我聯繫了,我有合適的也給別人。我們不可能隨便帶個男方去女方家相親,不能把一個殘疾人和一個正常的、一個特別好看的和一個特別醜的搭配啊,那不是找罵嗎,以後誰還敢讓我說媒啊。”。

聽完她的話,我明白了:原來事事都存在資源配置啊。原來我們天天喊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共享時代真的到來了。信息共享無處不在。原來什麼事都得注重品牌效應。

這次瞭解了現在的媒婆,徹底顛覆了我的三觀。

與時俱進的農村媒婆

我們這些在辦公室上班的人,天天喊著資源整合、資源配置、信息共享的人,都沒有媒婆做的好。真該跟他們好好學習:能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現在社會:我們需要團隊、需要抱團取暖、共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